第13章 淮扬巨震
- 红楼:随身一座大药房
- 我发芽咯
- 2288字
- 2025-05-05 00:22:51
荣国府里。
贾母一身青绉绸褂歪在榻上,鸳鸯坐在旁边,银汤匙送去银耳羹。
宝玉窝在贾母旁边,痴痴的望着一桌珍馐,也懒得动筷子。只想着要怎样说服老太太点头,将秦氏送去扬州。
“宝玉,可有烦心的事?竟连饭都顾不得吃。”
一旁一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少女,唇齿轻启。
少女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持筷之手露出一截小臂,如雪沾凝露。
“宝姐姐,你说蓉大奶奶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要一心寻死呢?老祖宗,扬州那神仙似的哥儿说是能治,就把她放去扬州可好?”
宝玉正愁找不到机会开口,不曾想宝钗却给了这个说话的由头。
“宝玉,好好儿的,别叨扰老祖宗用膳。”
带着迎春探春惜春坐另一桌的王夫人,当即就出言回应。
宁府的事儿,贾母愿意掺和就掺和,让宝玉来开这个口算怎个事?
与李纨等媳妇们另一桌坐的凤姐,眼看气氛略略僵了,赶忙接过话头。
“宝兄弟这菩萨心肠啊,真真儿是随了老祖宗,就是见不得人受苦遭罪。可菩萨都还要吃香火呢,宝兄弟不吃饭可不行。”
这话一出,既奉承了贾母,又缓解了当下的僵局,饭局的气氛顿时又活跃了起来。
凤姐很清楚,这事儿贾母轻易做不得决定。
正如她所想一般,贾母搂了搂宝玉,心里也是这般顾虑着。女儿寄来的信件,东府那边已经看过了,既然他们没有表示,自己也不好一句话,就把人家女孩子送去千里之外的扬州。
可老太太这随缘的念头,不出十天就彻底转变了。
这日,贾政下了朝,风风火火的回了府,带来一则重磅消息。
“今日朝会,淮扬那边官场巨震!”
“淮扬四位盐运使因巨额贪墨官盐,被一撸到底,全部罢免抓捕押送京城。”
“巡盐御史林如海追回赃款三百万白银之巨!圣上龙颜大悦,擢升林如海为两江总督!”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两江总督,这可是封疆大吏了!
众人怀着各自心思,都复杂的很!
贾府之人自然是喜大于忧,原本贾母安排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嫁于林如海,就是为了两头下注。
现如今,林如海在淮扬做出了巨大成绩,让圣上万分倚重!那这一层联姻关系,自然是价值连城。
多了一个身为两江总督的女婿,对于贾府而言,是一个巨大依仗!贾政这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在两江总督面前,那真真儿上不得台面。
两江总督,正二品大员,九大总督之一,管理最丰饶富庶的地方,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但这还没完,最让贾政惊讶的是,圣谕上言:“林如海之侄苏夜,乃扬州义民,除暴安良救死扶伤,此番追查贪墨尽心尽力,擢升总旗,专职协理两江总督诸多事宜。”
府中众人听了,更是震惊万分!
总旗只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七品小小武官,确实算不得什么。可正因如此,为何会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圣谕之上?
显而易见,林如海在上表之中,定然大力表彰了苏夜,圣上才会特意在诏书上,安排了这么一个总旗的职位下去。
虽只是从七品小官,可这苏夜如此年少,就已简在帝心,简直前途无量!
听贾政说完圣上全部的旨意,贾母已是喜笑颜开,心中那隐隐的不安,也放进了肚子里。
毕竟,江淮出现如此大的官盐贪墨,贾府金陵老宅或多或少,也是捞了一些的。
但从结果来看,此次案件追查到四个盐运使就打住了,并没有再往上牵扯。
贾政和贾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知晓其中含义。
都是不是蠢人,如果认为林如海只能追查到此,那就太愚蠢了。明显是故意点到为止,暂时不愿掀起更大波澜。
贾母清了清嗓子,发话了。
“圣明无非皇上,圣谕所言那夜哥儿救死扶伤,即说明夜哥儿医术卓绝。蓉哥儿媳妇若能让夜哥儿看诊,那是她三生修来的福分。”
“政儿,去与琏哥儿说,要他亲自送荣哥媳妇儿前往扬州,并备上谢礼。对了,蓉哥儿媳妇在那扬州怕住着寂寞,让迎春一同前在那住下,与她作伴吧。”
贾政心中震动。
贾母这番安排完全是明牌了。
原本贾母都不会强势插手东府之事的,可现在,却一句话就要将秦可卿送去。
让秦可卿瞧病都是次要,重点是备上的谢礼,这是要借此机会,互通往来啊。
至于让迎春也跟着去,明面上是怕秦可卿人生地不熟,有个伴儿。但实际上,是在压宝那个苏夜。
只不过,妹夫不是有一女儿么?
她与那夜哥儿青梅竹马,贾家的姑娘怕是赶她不上。
“老祖宗,我也想去那扬州城瞧瞧,那神仙似的人物。”
宝玉在一旁小声说道。
“闭嘴!”
贾政怒喝一声:“你这贪顽的孽障!成日里不思进取,好好的书不读,尽想着高乐!瞧瞧林家的夜哥儿,不过长你两岁,就已简在帝心!再敢胡言乱语,看我打不打断你的腿!”
宝玉浑身一震,顿时低眉顺眼,像个鹌鹑。
“你没来由的凶宝玉作甚!”
贾母搂着宝玉,不满道:“你不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也是看那夜哥儿优秀,才生出亲近之意。更何况,那夜哥儿也不是靠读书考试取胜,你又拿他压宝玉作甚?不去便不去,少在这吓唬他!”
贾政顿时偃旗息鼓,觉得自己被这逆子给气糊涂了。
宝玉想要去扬州,哪怕自己答应,老祖宗能让放心放他去?
吹胡子瞪了宝玉一眼,便去安排秦可卿南下事宜。
一时间,淮扬的震动传遍各大豪门望族,顺江直往扬州去了。
贾府里也不是各个都如贾母高兴。
王熙凤当即找到王夫人。
“太太,两淮私盐,要说获利,是我们王家最多。姑老爷这次虽没有上表更多,但往后估计是太平不了了。我们应当立刻修书一封,快马送去给远在边疆的叔叔,看他如何定夺。”凤姐道。
“你说的很是。”
王夫人掐着佛珠,微微颔首。
贾府东北角的梨香院里,薛宝钗与薛姨妈说着话。
“母亲,两淮盐课之事,我们薛家并无损失。若没了私盐,咱们卖官盐的只会更赚钱。当务之急,却是修书一封与婶婶,让她切记,官盐决不能胡乱涨价。飓风过岗,伏草惟存。”薛宝钗道。
薛家世代皇商,两淮之地盐商多是薛家管理。
“是了,若借此机会涨价,一定会惹的天怒人怨。宝钗,就由你来写这一封信吧。对了,与你婶婶说,若有机会,就带宝琴去林府走动走动。林家老爷升官,正是一个前往送礼走动的机会。”
宝钗藕臂执笔,洋洋洒洒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