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当代重探
- 荆雨
- 490字
- 2025-04-22 16:17:14
第二节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实质及其历史背景
为什么儒家政治哲学将政治的本质理解为道德的?其“道德的政治”思想提出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概括地说,先秦儒家的道德政治思想是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在乡土伦理社会背景下并以对人性善恶的双重关注为理论前提而形成和提出的。其政治的根本目标是人人依其善良本性实现道德至善,即人人践行仁义、诚信美德,社会成为富有亲和力、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政治整体。儒家德治的方法在于执政者以个人的道德及其所创造的道德气氛引导民众实现道德,以道德贯通于政治实践之中。“道德的政治”就其人格实现方式而言是“君子政治”,就其制度落实层面而言是“礼乐政治”,就其人性基础方面而言则为“性善的政治”。儒家圣人首先是如民之父母一般以仁心关爱百姓、心系百姓,其次则要具有孝悌、忠敬、尊礼、重法等具体德性内涵并以之作为道德政治的行政原则。先秦儒家对圣王美德的不断提倡与反复论说,是以人格典范的方式对道德政治普遍性原则的追求。先秦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其忽视法律、制度建设以及民众的政治主体意识缺失等,又是其历史与思想的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