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谐趣诗整理与研究
- 李恒
- 909字
- 2025-04-22 17:24:46
序言
李恒是我在吉林大学任教时教授的2013届博士生,当时在博士论文选题上,我给予她的写作建议就是研究苏轼。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导师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靖华先生,以研究苏轼闻名于学术界,同时我也致力于苏轼,曾发表《苏东坡研究》等专著,因此以学派渊源来讲,李恒继续发力于苏轼研究,可以说继承本门衣钵;另一方面,据我观察,李恒的研究兴趣与专长,也与苏轼研究有缘。因此,2013年李恒完成了《苏轼谐趣词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师生相聚,李恒一直汇报自己仍专注于苏轼研究,十年不息终于有这部《苏轼谐趣诗整理与研究》面世。
摆在我案头的这本书,内容整体上虽仍未脱离苏轼研究的基本范畴,但独辟蹊径于“谐趣诗”研究,这就为研究增加了现代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的流行,普罗大众,包含专业学者在内,似乎更加注重研究苏轼诗词的社会意义。同时,苏轼的性格“用舍行藏皆由我”似乎也更合现代人的口味。
从全书的体例上看,李恒以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所辑苏轼诗为蓝本,以苏轼谐趣诗整理和研究为中心探讨。经过细致的考察与辨析,在苏轼诗作的主体2388首中,整理出应然谐趣诗105首,实然谐趣诗首384首,共计489首之多,可见用力之深。从本书的五章设计上看,第一章,首先界定苏轼谐趣诗的概念及成因;第二、三章是作者研究的重点,对应然谐趣诗和实然谐趣诗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着重从文本和图表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第四章,对苏轼谐趣诗艺术特点进行探究并总结;第五章探讨苏轼谐趣诗的地位与影响,从而系统性地完成了对苏轼谐趣诗的整体研究。
全书的研究从价值看,主要是用历时角度来全面解读苏轼不同时期带有谐趣特色的诗作,把苏轼的谐趣诗放到一个流变的历史中来考察,并深刻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利于丰富苏轼诗学研究的内容;用文本实证和图表分析等方法来考察苏轼的谐趣诗,有利于丰富苏诗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同时,避免了对诗人进行个案和接受研究,陷入僵化和例证的樊篱,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瑕不掩瑜,本书成书的遗憾在于,如能对《苏轼诗集》卷四七到卷五零的补编、他集互见诗作中的谐趣诗部分,再作考察,可增加本研究的整体性,望今后继续努力!
是为序。
木斋
于海南寓所
2019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