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术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第一节 技术的萌芽

一 人类的诞生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与手段,是人类得以延续与进化、社会得以存续与进步的基本条件。技术的历史即人类从事技术活动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猿向人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大脑的变化,还要考虑技术的产生与进化,而这正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性区别。

图1—1 拉马克

在地球上,28亿年前已经有细菌及藻类,5.7亿年前出现了水生的无脊椎动物。进入寒武纪(距今5.7亿—5.1亿年)后,绝大多数生物门类开始出现,由此开始了地球上高级生物的发育史。

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Lamarck,Jean Baptiste 1744—1829)在其《动物哲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及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学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Charles Robert 1809—1882)在《物种起源》(1859)及《人类起源及性选择》(1871)两书中,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系统地论证了人类和类人猿间的亲缘关系,指出人类是由古代的一种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一基础上,1876年恩格斯(Engels,Friedrich 1820—1895)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认为,由于直立行走使人的手获得自由,由此产生了劳动,而劳动又使人类进行社会性的协作。在这种社会性的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大脑以及各感觉器官也随之发展。由于意识、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对劳动和语言产生反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和语言的丰富。[1]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图1—2 达尔文

1863年,赫胥黎(Huxley,Thomas Henry 1825—1895)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进一步提出人是由猿进化的学说。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Ernst 1834—1919)在其《自然创造史》一书中,预言了在东南亚有可能发现联结人与猿的中间动物。此前,1856年在欧洲的尼安德特山洞中就发现了一具古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受海克尔《自然创造史》一书的启发,1891年,荷兰人类学家杜布瓦(Dubois,Eugene 1858—1940)在爪哇发现了古人类头盖骨和牙齿化石,1894年,他将这个人猿之间的生物命名为直立猿人。

图1—3 利基

进入20世纪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脉络在众多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努力下,逐渐明晰。1924年,南非古人类学家达尔特(Dart,Raymond Arthur 1893—1988)对在南非塔元格斯采石场发现的一块类似人类的头盖骨化石进行鉴定后,认为这是距今300万年前一个6岁左右的古猿的头盖骨,命名为南非古猿。1929年,在中国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及头盖骨化石,定名为“北京猿人”。1959年,英国考古学家利基夫妇(Leakey,Louis Seymour Bazett 1903—1972 and Mayer Douglas 1913—1996)发现了“东非猿人”头骨化石。1974年后,考古学家们在非洲相继发现了距今600万—400万年的南非古猿化石或遗迹。

图1—4 非洲古猿

南非古猿是人猿分离后最早的类人猿,从南方古猿分化出来的不同种群,大都已经灭绝。现代人种起源问题有“多源说”和“单源说”两派。多源说最早为研究北京猿人而著称的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Weidenreich,Franz 1873—1948)所提出,他认为现代人是在某一些特定地区发展起来的,后来向周边地区扩散而形成不同的人种。20世纪60年代后,先进的年代测定手段应用于考古学,人类进化的时间尺度更趋精确:在距今300万—30万年间,类人猿从以树上活动为主逐渐变为以地面活动为主,手脚分化,进化到直立人阶段,目前发现的有爪哇猿人、北京猿人、海德堡猿人等;距今30万—10万年直立人进化为早期智人,目前发现的有尼安德特人、罗德西亚人以及中国的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等;距今10万年早期智人进化为晚期智人。1971年,利基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单源说”(一祖论),即人类同出一源。他认为现代人类祖先发祥于东非月亮山麓,由此经尼罗河、撒哈拉沙漠向外扩散。古埃及早期,尼罗河流域即被这些尼格罗种人占据。[2]1987年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通过对人胎盘细胞粒线体中遗传物质DNA的研究,认为现代人均起源于10万年前东非的一位黑色尼格罗人种的妇女,此前的古人类因第四冰河纪的到来而灭绝。这是典型的人种起源“单源论”,这一学说已得到学界的支持。

晚期智人已经遍布欧亚美各大洲,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如高加索人种(白种)、蒙古利亚人种(黄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种)。在20世纪中叶前,曾将印第安人列为第四个人种即红种人,后来考古发现印第安人是在距今4万—5万年前的蒙古利亚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因此印第安属于蒙古利亚人种。也有人将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再细分为黑种人和棕种人两类。[3]

原始人最初只是简单地以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地下根茎、捕捉动物为食。为了获取食物以及同野兽搏斗自卫,他们开始使用石头及木棒,从而增强了双手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逐渐学会了对石头及木棒的加工,以制成最合用的武器或工具。大脑的不断完善,双手的不断灵巧,经验的不断积累,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