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七月半,鬼门开

我叫周小飞,生日是农历七月十四。

老家在泰安省龙庆市的一个偏僻小农村。

当然,农历七月十四这个日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寻常。

只是我出生的时辰偏偏是农历七月十四的11点59分,只要再过一分钟,时间就会来到农历七月十五。

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也被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听起来似乎是个好日子,其实不然,因为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天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鬼节。”

七月半,鬼门开,万鬼出行。

这一天,大量的孤魂野鬼会从地府来到人间,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一天。

传说,但凡在那一天出生婴儿的阳气普遍较弱,容易被阴气侵袭,从此体弱多病。

更麻烦的是万一被哪只游荡的孤魂野鬼缠上,孩子从此多灾多难,夭折的概率极高。

虽然新世纪把这些都批为封建迷信,但农村中人却对此普遍比较忌讳。

据我爷爷讲,当时我妈的预产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这可把家里人愁的不行。

直到七月十四的凌晨五点,我妈肚子突然有了反应,在家里疼的直叫唤。

当时只有县里的医院有接生的条件。

我爸、我爷还有我奶三人连忙骑着家里唯一的一辆小三轮带我妈去县城医院检查身体。

来到医院后,妇产科的医生用各种仪器给我妈检查了一遍。

然后十分肯定的跟我家人说,孩子会在今天出生。

这个消息让我爷爷他们都大松了一口气。

但等上了分娩床,却出了意外。

我就如同在我妈肚子里生了根一样,无论我妈怎么用力都生不出来。

一直折腾到半夜,把当时接生的医生还有护士急得那个叫满头大汗。

而我爷、我奶还有我父亲也是在产房外面急得团团转却毫无办法。

眼看指针已经指向了半夜的11时55分,我爷爷终于忍不住,在产房外面对我妈嗷的一嗓子。

“小琴啊,你要是再生不出来,孩子就要出生在鬼节了。”

“到时阳气偏弱,福运浅薄,就算不招惹阴鬼,未来也是命运多舛啊。”

听到这句话,当时已经累的虚脱的我妈不知哪里的力气,大叫了一声,一用力就把我生了出来。

而当时医院时钟的指针正好指向11时59分。

听到产房内传出我的哭声,我爷、我奶还有我爸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而我也总算避免了在鬼节出生的命运。

只是后来我听我爷爷说,那个医院的老时钟时间并不是非常准,有个一两分钟误差很正常。

所以我到底是出生在农历七月十四还是七月十五,难说的很。

而且就算那个老时钟的时间没有误差,但按照古代的十二时辰来算,子时是如今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所以说我是出生在鬼节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在出生后,我的身体比之同龄人要虚弱不少。

所以在我刚出生的那几年,为此我家里人常常愁眉不展,生怕我出生时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直到我长到了三岁,熬过了小孩子最容易夭折的年龄。

虽然小毛小病也不断,但大体还算是平安,家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就和普通的小朋友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没有任何异样。

直到我十四岁那年……

那一年我刚上初一,在90年代初,学生们还没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作业少,放学放的也早。

我们这群孩子放学后也不回家,就这么背着书包成群结队的出去野,家里也很少管。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99年10月27日的傍晚。

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定放学后出去玩耍。

那时农村里面的娱乐活动很少,什么游戏机啊、电脑游戏之类的肯定是别想了。

我们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在田野里玩捉迷藏,挖田鼠窝。

还有就是去水塘里游泳、摸摸鱼虾什么的。

虽然每次都搞得一身泥浆,回到家里少不了一顿责骂,但却乐在其中。

虽然已经入了秋,但当时的天气还是比较炎热。

村东头张皮匠家的张二胖便提议大家去河里游泳,也没人反对。

那个时候,没有炼油厂、煤化厂这些化工厂来污染水源,农村的河水还是非常清澈的。

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水性也普遍较好,去河里嬉戏那是常事。

游腻了还能摸点鱼虾、螺狮之类的改善一下伙食。

运气好或许还能抓到一两条黄鳝去集市换点钱,然后去小卖部买冰棒吃,那真的是再美妙不过了。

有了决定,我们一伙七八个孩子就背着书包浩浩荡荡的向村东头那条小河而去。

到了河边,书包一甩,衣服一脱。

一群人就开始在河里扑腾,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小孩子天性好玩,一高兴就容易忘了时间。

直到太阳落山,天色彻底黑了下来,大家伙才注意到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

再晚些回去家里的大人怕是要着急,我们一群人连忙招呼着上岸准备回家。

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快看,刘二牛是不是溺水了。”

有一名小伙伴拿手指着河中某处焦急的喊道。

刘二牛是村西头刘屠户家的孩子。

人如其名,身体壮实的跟头牛一样,今年十五岁。

比我大上一级,也是一起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之一。

我心头一惊,连忙顺着小伙伴的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刘二牛的身体在水中沉沉浮浮,双臂更是不断挥舞扑腾,似乎是在求救。

但他的头每次刚从水里探出,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就会再次没入水下。

如此往复,对他的体力消耗极大。

而他沉入水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浮出水面的间隔时间则是越来越长。

我不禁疑惑,这条河我们从小玩到大,对它情况自然十分了解。

河水最深处也不过三米。

更何况我们如今所在的地方还是浅水区,水深最深处不会超过两米。

最浅的地方更是只有一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