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创世

我们存在的世界是怎么诞生的?

我们是怎么诞生的?

创世是一个文明关于自我认知最早的表述,当时中国人的创世神话是什么呢,是盘古开天辟地吗?可能不是,目前来看盘古神话出现最晚大概成型在汉朝,文献明确记载这段神话开始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纪》在此之前这个神话并没有形成。

那么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理解天地诞生的呢?

马王堆曾经出土了一篇古老的帛书《道原》上面说。

恒无之初,古无有刑。

如果我们把诞生称为“有”那么就有了连“有”都没有的“无”更有连“无”都没有出现的“未有无”我们在上溯到连“未有无”这个概念都没有出现的时候一切从这里开始。

这里没有天地,没有四时,甚至没有“没有”这个概念然后因为你们的需要他被拨动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老子来了他说“吾不知其名,子之曰“道”道始于虚霩,而在虚霩之中尺度的概念他也诞生了,宇宙产生了有边界和形态的“元气”

其中清明之气扩散成了天,而浑浊之气凝结成了地,于是天地诞生了,而后天地之间不同性质的“气”相互作用孕育出非人格化的“阴阳”二神,阴阳二神交错混合,他们的精华集中产生了四季。四季的精气分散产生了万物,阳热的气积聚久了就产生了火,火气精华部分变成了太阳,同理阴冷的气积聚久了便产生了水,水气的精华部分变成了月亮,太阳月亮的精气分散开了产生了星辰,这个世界诞生了。

中国人常常用天地来代指整个世界,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邹俊来了他说“所谓中国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居其一分耳”这就是“大九州说”在大九州说的影响下我们看到了当时神话世界里大禹曾经分化的“九州”不过是“禆海九州”东南角的一块名曰“赤县神州”其他八州分别为

“次州”“戎州”“阳州”“冀州”“弇州”“薄州”“济州”“台州”但这还不是全部。

九州之外还有“八泽”分别为,具区(元泽),大梦(浩泽),渚资(丹泽),九区(泉泽),大夏(海泽),大冥(寒泽),大泽(无通),大渚(少海)但是这还不是全部八泽之外还有八纮,纮,陆地也

分别是和丘(荒土),棘林(桑野),大穷(众女),都广(反户),焦侥(炎土),金丘(沃野),一目(沙所),积水(委羽)但是这还不是全部,八纮之外更有八极,八极为天地之外的八座大山分别是

极北之山(寒门),方土之山(苍门),东极之山(开明之门),波母之山(阳门),南极之山(暑门),编驹之山(白门),西极之山(阊阖之门),不周之山(幽都之门),在这之外可能还有更大的世界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我们总说天圆地方,但是这个时候的世界其实介于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这里的天空分为九野,地也分为九州,细分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隅距离大地五亿万里,有三垣二十八星宿金木水火土五星行于高天之上,“岁星”(木星)十二年为“一纪”“荧惑”(火星)出巡各星宿,监察无道的国家,让他们陷入灾祸“镇星”(土星)每年镇守巡行一个星宿,让对应的国家不会失去土地“太白”(金星)的出现和消失,控制着天下的兵戈,“晨星”(水星)的运行,可以防止四时的紊乱。

天地之间则矗立着昆仑山,如果沿着昆仑山攀登到了“凉风山”,就可以长生不死,再攀登到了“悬圃山”,就有了神通,可以呼风唤雨,人们说要是再向上攀登,就能登上天空,成为天神没错,这个世界是人神混融的人与神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晰,上古之时,人那中的英雄就已经创造出无数神话女娲补天,羿射十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远祖的三皇五帝各路圣王更是早已升神,接受后人的祭祀。不仅如此,后世死去的祖先也在宗庙之上享受香火保佑后人。

在这个世界天神中,最高者为天帝,作为天地间的最高神,太微垣是他的宫廷,紫薇垣是他的住处天子在孟春要“祈谷于上帝”,仲夏时要举行“大雩之祭”,向天帝祭祀祈雨。秋收时,籍田收获的谷物要毕恭毕敬的存放到“神仓”之中,而天下的神也要负责各种事物。季春三月,“丰隆之神”开始行雨。季秋三月,“青女之神”开始降霜,直到明年仲春二月下旬,“女夷”出来踏乐而歌,让百谷禽鸟草木发育生长。

更有古四方风神演化而成的八方风神,“诸稽,摄提”主管东北方,“通视”主管东方,“赤奋若”主管东南方,“共工”主管南方,“诸比”主管西南方,“皋稽”主管西方,“隅强”主管西北方,“穷奇”主管北方。

“八方之风”以冬至为起点,以四十五日为间隔,从不同的八山之门吹出,以节制寒暑从八级之山的云层产生雨水润泽天下,八纮,八殥,八泽之云泽,滋润着九州。

这里这里的人们顺应自然的规律,耕作,生活,祭祀群神,国有国社,礼有礼社,家有家神。到了每年年末,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腊祭,何惧万物,合计百神作为一年中最盛大的祭祀活动,百姓在中年劳碌后尽情享受全民狂欢,那如何区分时节呢,表盘就在天空之上。

北斗转动它的斗柄,划分出24个节气,除了诸神之外,这个世界还遍布着神异的兽类天地与万物一体,生为五虫,五虫不是虫,而是用五行分类法对万物的划分,人们将包括自身在内的动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分为最基本的五类,他们分别是,胈,羽嘉,毛犊,介鳞,介潭,他们分别是天下万物的祖先,或者我们用更熟悉一点的,蠃(luo)鳞,毛,羽,昆,这个分类其实很好理解,先忘掉我们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只从外观去观察万物“蠃”指的是少毛。“鳞”,指的是鳞片。“毛”指的是厚毛,“羽”,指的是羽毛,昆指的是甲壳,所以在这个世界,人和蚯蚓,青蛙同属于一类,龟鳖和螃蟹,昆虫同属于一类,“蠃”指的是裸虫,无毛无甲,人为裸虫之长,鳞指的是鱼和爬行的有鳞动物,龙为鳞虫之长,毛则以走兽居多,麒麟为毛虫之长,羽虫指的是飞禽,凤凰为羽虫之长,昆虫只有甲壳的动物,灵龟为介虫之长,万物因同类而互相触动,本和末互相感应,所以,虎啸则风起,龙升则云聚,麒麟相斗就有日食和月食。鲸鱼,死去就有彗星出现,当赤螭和青虬在冀州大地遨游的时候,天空晴朗,大地安宁,毒虫猛兽,不做恶。当凤凰飞翔在开明有德的国度,雷霆收敛,狂风不兴,河海不犯,由此天地,诸神,四时,万物组成了一个奇艺绚烂的神话世界。

在这个世界万物互联,五星的走向可以影响万物的生长,国运的衰盛,君主的昏聩会让山川异动,天降坠星。在这个世界,如果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那么在遭急迫难的时候,就可以精通于天,所以武王伐纣渡河,可以让黄河之水平复,鲁阳公挥戈大喝,能让太阳为之退避三舍,在这个世界,天道无私,他不会存心亲近,谁也不会存心疏远谁,但天人感应强烈的情绪,最终上通九天。齐国一位寡妇含冤呼告苍天,就可以引起电闪雷鸣,下劈的怒雷可以惩戒远在宫室之中的齐景公,国与锅,人与人之间的誓言可以让山川见证,而山川真的会回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世界,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的世界,它比山海经中的世界更为完整,也比后世的神魔小说世界更为纯粹。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人是如何创造神的?中国人多少个神仙?这可真是个复杂的问题。在中国,如果要建造万神殿,那一座建筑大概是塞不下的。古者民,神不杂,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当然,实际上绝对不是这回事,从先秦开始,几千年中国的神仙界就卷成了一锅粥,大概只有在我们这,你才会发现,原来神仙也是要竞争上岗的,原来神仙也是要考核绩效的,原来神仙也是会直接摆烂的。中华大地不养闲神,确实不能算是一句玩笑话,中国人独有精神世界塑造了中国独特的信仰形态,让我们与亚欧大陆上其他文明形成明显的“大分流”,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信仰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遗产,所以在中国每个神都有自己的故事。当我们进到一座庙里的时候,不论它是座道观还是佛寺,或地方信仰的神词基本都是多种信仰体系的神奇并存的,比如道观里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观音,佛寺里往往则会出现财神在某些寺庙的外面还有一些民间的“大仙寺”存在这种奇怪的寺庙结构,经常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这是因为中国的神话与信仰体系确实是非常非常错综复杂的,而且因为历史原因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我们如今谈起了中国诸神,其中的大部分指的是唐宋之后的三教诸神,最典型的就是成熟于明时期的一本神话文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作为一本中国叙述古代民间宗教人物列传和神仙事迹的著作典籍,它于元代成书,明代完本,作者不详记载着儒,释,道三家各种神灵仙佛的神话传说故事。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就像把所有东西统一收到三个篮子里,无疑是较为生硬和粗暴的。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绝对一神教的形式环境,文化环境,所以不同时代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或搬运,或借用,或草创出自己需要的神明,组成一个新的神系。这种百神争鸣的情况让中国拥有着庞大而复杂的神灵体系,所以怎么厘清它们,归纳它们一直是宗教史学界和神话史学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比如关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体系,就有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文学,民俗学和考古学等多个神话学流派参与人物,包括鲁迅,矛盾,刘魁立,杨利慧,袁珂,萧兵,潜明兹,黄石,谢六逸等多家学者,其中每个学者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而且都有些理由各有论述和长处。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大致简化为三个门类,官祀类型,民祀类型,宗教类型(道教,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