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朝鲜

陈子龙不知道迪尔克在日记中对他的评价,但他的目标确实是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最后一班车。

“准备起航!”

各类物资准备齐全,随后,五百余人先后登上了十几艘船只。

“扬起风帆!”

阮英涛一声令下,十几个水手将固定在港口的铁锚收起,一阵海风吹过,舵手向东扭转方向,船队浩浩荡荡地开往了朝鲜。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朝鲜汉城的庆熙宫内,朝廷大臣们爆发了一阵激烈的争吵。

后金派人来朝鲜索要粮食,以充军资。

使者已经在汉城停留了十几天,要求朝鲜必须要拿一个章程出来。

“王上,后金更替新主,兵马日益强大,且为毗邻之国,不可交远而攻近,反引倾覆之祸啊!”

首先出声的正是主和派大臣崔鸣吉。

对于这个承政院都承旨,也就是朝鲜国王的首席内阁,后金极尽拉拢之事。

崔鸣吉收受了不少金银财宝,又得到了后金许诺他为领议政,心下自然向着后金。

“不如以粮食结交友邦,修两国之谊,巩王上之位啊。”

“国贼岂敢?崔鸣吉,你收受了多少金人的贿赂?!”

没等他说完,主战派的大司寇金鎏怒骂道。

“你一心事明,怎么不到大明去,还在这里当什么大司寇!”

“金卿!崔卿!”

坐在大殿上的年轻国王李倧看着底下的群臣又要吵成一锅粥,出言制止到。

他想不明白,三年前一同政变推翻光海君的西人党为何分裂到如此地步,以致于主和派和主战派水火不容。

“回禀王上,崔大人此乃大谬之言,我等世受大明恩惠,后金乃边夷之国,不通文化,野蛮至极,岂有投效之理?”

刑曹洪瑞凤发言,他也是坚定的抗金派。

李倧看向领议政李元翼,他却是一言不发,显然不愿在这件事上多做评价。

该做出决断了。

“召后金使臣觐见。”

在殿外等待已久的英俄尔岱大步进入大殿。

他是专门负责朝鲜外交的使臣。

“王上考虑的如何?倘若王上愿意交出八万石粮食,许诺不再与大明往来,与大金结为兄弟之国。”

英俄尔岱提出了一连串的条件。

“俺们大金兵强马壮,自当庇护朝鲜。”

李倧看着眼前嚣张跋扈的英俄尔岱,终究是年轻人的傲气占了上风。

“朝鲜和大金自为友邦,可若是大金一意孤行,执意欺压朝鲜,那也无话可谈?”

“回去告诉你们大汗,他要是没饭吃,只能靠抢别人的粮食过活,就孤身一人来朝鲜,五六斤米饭管够。”

英俄尔岱脸色难看地说道。

“既然王上如此行事,俺自当回去原封不动地禀告大汗。”

他没有想到,朝鲜竟然敢拒绝大金的要求。

不过此次出使也只是最后一次外交讹诈,不管成与不成,三万八旗儿郎终究是要南下的。

英俄尔岱愤恨地想到。

等待金国使臣陆续离开,庆熙宫中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争吵。

很显然,这些主和派对于如此对待金国非常不满。

李倧拂袖而去,转身进入内殿。

这些主和派的大臣都是三年前与他政变的从龙之臣,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朝鲜官场的各个角落。

正在烦闷之中,一个传令官匆匆跑进内殿。

“禀告王上,大明商队已经停泊在江华岛。”

“这次他们带来了五千石粮食,说愿意赠与我国,为首的松江合作社社首希望觐见王上。”

李倧的脸上神色缓和,相比野蛮的后金,大明的文明和富庶愈发显得可贵。

上次这支船队来了两次,都带来了大量是棉布和玻璃,被他下旨大批接收,又高价卖出。

赤字了多年的国库终于充盈,义州的金朝边境又多练了三千精兵,这才是他义正言辞拒绝金国的底气。

“好啊,快快接见。”

经过搜身检查后,大明使者走进内殿。

来者正是陈子龙和顾枢。

见到他们两人前来,宫廷侍卫肃立在两侧,文官们议论纷纷。

五千石粮食虽然算不上巨资,但对于连年饥荒的朝鲜而言已经是雪中送碳。

李倧端坐在御座之上,神色疲惫但目光锐利。

陈子龙伏身行礼。

“大明松江合作社社首拜见王上。”

后金崛起,大明与朝鲜的陆路已经断绝。

李倧对于这个松江合作社社首是何官职不甚清楚,但官印和粮食都是真的。

这已经值得他对大明来使重视了。

“平身。”

李倧整了整衣襟,用缓和的语气说道。

“你携粮而来,又与我国贸易通商,本王心中甚是宽慰。听闻你有扩大贸易的想法?”

“王上明鉴,小人愿助朝鲜疏通商贸往来,希望王上恩赐汉城,义州两处商铺于松江合作社。”

“社内必大量高价增购贵国人参,毛皮,输我大明棉布,水晶,粮食以互利共赢。”

“扩大贸易当然可以,只是汉城乃王都所在,义州乃边防重镇,终是不便外商留驻。”

陈子龙知道这一个条件自然说服不了李倧。

很快,他就抛出了第二个重磅消息。

“王上顾虑极是,只是小人近日得到确切消息,建州女真所部在义州边境集结甚重,足足有数万人之多。”

“大明与贵国一衣带水,世为友好之邦,无论如何都应该知会王上。”

说罢,陈子龙双手将情报呈上。

韩忠早已将情报送回松江,但其人手和经验都有限,只搜集到了部分零星的信息。

但陈子龙早已确定后金攻朝的事实,在添油加醋下,一份真真假假混合的情报呈现在了李倧面前。

虽然有情报和武器装备的优势,但陈子龙从来没有想过依靠着自己这五百人对抗三万后金大军。

朝鲜的军队的孱弱虽然举世闻名,但是好歹有数万人和几座坚固的城池。

随着李倧的目光扫过情报,脸色一点点凝重起来。

“在海船往来之事,已见金国频繁调兵,粮草军辎也在鸭绿江畔集结,望王上早做准备。”

“召李议政前来!”

对李倧而言,主和派的势力早已影响到了他的统治。

无论陈子龙所言是否属实,他都要有所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