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任陈邑

周王二十二年,夏。

豫州,宋国,陈邑。

闷热的夏风,卷着城郭的泥土气息,习习吹来。

卫阳缓缓睁眼,浑身闷热,后背传来痛楚。

入目便是木制的房梁,交叉堆叠在一起,夯土的墙壁,颇有上世纪的风范。

“噫!公子醒了!”

卫阳循声望去,只见一黝黑壮汉,头裹麻巾,身着胡衣,腰间挎剑,眼神炯炯。

不等卫阳询问,壮汉作礼。

“公子且待,这就传唤霍叔。”

待壮汉走后,卫阳头脑一震,脑海中多出一股记忆。

反应过来,卫阳看着自己的双手,白色宽袖麻衣,腰间束带,一柄宝剑被放在一旁。

穿越了?

他名叫卫阳,前世就是一个平头百姓,拼打多年,也算小有成就。

没想到,一觉醒来,就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人身上。

此方世界,名唤九州,亦有四海八荒之称。

历史与前世春秋颇为相似,天子轻微,诸侯林立。

但是,他与春秋,却又大不相同!

此方世界,神仙大能,千里飞剑;长江之南,巫祝大傩,请神降生;更有大家辩经,使得金乌倒走,泰山轰鸣,异象横生。

种族更是五花八门,山精海怪,羽人诸夷,各不相同。

上古圣王,太公封神,武王伐纣.......封神不带演义,神话不是传说。

原主姬姓卫氏,卫阳,祖先为武王胞弟,康叔。

本是卫国公子,即将继承国君之位,可在此时,原主庶出的兄长夺了国君之位,并且对着原主展开追杀。

他们一路逃到宋国,投靠了在宋国担任左司马的姑仗,在姑仗的帮助下,成为了陈邑的县公。

没成想,半路被马匪劫道,原主身中流矢,最后让卫阳捡了这个便宜。

卫阳正思索,房外传来脚步声。

紧随着,几个腰跨宝剑的壮汉,一名身姿婀娜的女子,一名须发皆白,手杵拐杖的老者。

“噫!公子真的醒了!”

说话者,为领头的中年壮汉,此人身姿威猛,面露喜色。

壮汉姓霍,名不详,大家一般称其为霍叔。

“霍叔?身边这位老伯是?”卫阳问道。

“此乃陈太伯,乃是当地长者。”霍叔介道。

“我听说,齐国的桓公躲开了仇敌的一箭,最后复兴了齐国。

县君被马匪所伤,如今却能转危为安,这是上天都在眷顾您啊。”陈太伯笑道。

陈太伯来此,就是为了确定卫阳的安危。

卫阳是国都派遣的县君,背后定然势力滔天。

要是卫阳在赴任途中,被马匪射死了,陈邑的百姓,可不一定能承受国都那些大人的怒火。

说罢,陈太伯就欲要作礼。

卫阳见状,顶着虚弱的身体,立刻翻身下床,制止了陈太伯的动作。

“这天下最有德行的人,莫过于文王了,便是文王这样尊贵又有德行的人,也要尊重长者。

我德行比不上文王,年齿不过二十,怎么能接受长者的敬意?

应该是晚辈对您行礼啊!”

语毕,卫阳后退一步,面朝陈太伯,恭恭敬敬地行晚辈礼。

此方世界,依旧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都有长者崇拜。

更何况,陈太伯还是当地大族的长者,未来接触的地方颇多。行礼虽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但多少可以留个好印象。

卫阳这一礼,并无问题。

陈太伯面色诧异,他从旁人口中得知,新来的县君是卫国知名的浪荡。

如今看来,传言毕竟是传言。

这天下,有如此知礼的浪荡吗?

“太伯,晚辈尚有困惑,不知太伯可否解惑?。”卫阳话锋一转,问道。

“县君且讲,老朽自然知无不言。”陈太伯道。

“我观此处,可是陈邑官署?”

“正是。”

卫阳皱眉,左移一步。

“君父从小就教导我,要多学习先贤的智慧。

我听闻,官署,是治理百姓,处理百姓冤屈的地方。

现在,官署内却没有官役,这就是好像家族失去了族老,城邑的事务要如何处理,百姓的冤屈又要如何解决呢?”卫阳问道。

他刚才就发现,这里虽然貌似官堂,通透明亮,下面也有相关的器具和办公的座椅。

但是,官署内却空无一人,只有他自己,和他的手下。

哪知,听闻此言,陈太伯枯老的眉头紧皱,语气也变得沉重无比。

“县君不知,我陈邑处于宋梁两国边境,过去商人带着货物,像是水流一样源源不断,官署的钱货,大都来自这里。

自从两年前,两国交战,陈邑就多出许多匪盗,商人也不再来往。

先前袭击县君的匪盗,大都来自于此。”陈太伯道。

“既然如此,何不拉弓搭箭,除虫射日。

也还百姓一片安宁?”霍叔皱眉道。

“壮士不知,这里的匪盗,规模不大,但都像狐狸一样狡猾。

过去的县君也曾组织军队,想要肃清陈邑,但是我们的军队一到,盗匪们就跑回了山里,我们回去,他们就重操旧业。

一去一来,春耕秋收尽皆耽误,百姓们都没有糊口的粮食,那还有办法去管匪盗何如?”陈太伯道。

陈太伯话音初落,众人纷纷皱起眉头。

我来匪去,我去匪来,没有大军的清扫,这种做法确实令人头疼。

至于调来大军?

更是不行,卫阳只是宋国左司马的侄子,就算是左司马本人也不能随意调动军队,否则宋君岂能容下?

更别说,近两年宋国与周围国家关系紧张,到处都用兵的地方,走正规程序调兵,绝无可能。

难道就不管了?

这个想法没过多久,就被卫阳抛掷脑后。

他可是异国的流亡公子,想要重归故土,必须有自己的势力。

原主的姑仗让原主过来,缘由就在这里。

而且,如今可是周威烈王的时代,如果卫阳所记不差,三家分晋正是在威烈王时期。

要不了多久,春秋就要进入更加残酷的战国,战国是波动起伏的瀚海,想要在瀚海中航行,就必须要建造一艘牢靠的船只。

就在卫阳为难时,他突然发现了某些不一样的东西,准确来说,是脑海中多出了一张地图。

卫阳一笑,重新看向陈太伯。

“太伯,如果我说,我能找到那些匪寇呢?”卫阳说道。

“哦?”陈太伯皱眉。

“县君,匪盗凶狠,杀人取货,不容儿戏。”陈太伯质疑道。

“君子的言行,应该像山海一般厚重,我卫阳没有什么大本事,却也知道这个道理。”卫阳笑道。

陈太伯迟疑片刻,随后眼神中透露出杀气,看来太伯年轻之时,也不是易于之人。

“县君若有此等能耐,我陈邑男儿,又何惜一死?”陈太伯语气狠辣。

“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