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北疆雪灾,动手的时机
- 快穿短剧,只有我是大赢家
- 愤怒的小黑子
- 2080字
- 2025-05-05 22:26:56
长公主想的挺好的,有两个嬷嬷在,女儿不可能受一点欺负。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宋惜惜要是想打人,战北望都是被打的份。
战北望和嘉怡吃了午饭刚回府,宋惜惜就来了。
“宋惜惜,你来了。”
“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嘉怡挥挥手,只见她身后的一个婆子立刻拿出了一个盘子,盘子上尽是首饰。
“嗐,有母亲的感觉真好。”
嘉怡一边拿起一个镯子戴在手上,一边不经意的炫耀着。
本来无感的宋惜惜脸色一变,显然嘉怡郡主这句话戳中了她的心。
宋惜惜眼神微微眯起,冷光泛起。
等一会吃完饭就回去打易昉。
不过在这之前……宋惜惜看向嘉怡郡主身后的两个嬷嬷。
这就是长公主送来撑场面的吧?
不如直接打死吧。
不过还是需要个理由的,宋惜惜对着宝珠使了个眼色,宝珠瞬间理解的退了出去。
下一秒,宋惜惜不再关注嘉怡郡主,转头看向一旁的战北望。
“夫君,我们去书房,我有事情和你说。”
战北望闻言一愣,刚想答应,一旁的嘉怡郡主就不干了。
“不是,宋惜惜,我们现在是一家人,有什么是我不能听的?”
宋惜惜终于皱眉。
“嘉怡,我是不是给你脸了,我才是战府的当家主母。”
嘉怡郡主一滞,恼羞成怒的喊道:“你会后悔的。”
宋惜惜本可借这个事让嘉怡涨个小教训的,但是并没有,她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说。
带着战北望来到书房,宋惜惜这才将一张纸递了过来。
“夫君你看。”
战北望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
这是一封报信密信,北方大雪灾,灾民向着京城来了。
战北望只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隐藏的信息。
战北望迟疑了一下,看向宋惜惜问道:“你怎么看?”
别说是现在的宋惜惜,就是之前的宋惜惜也能看出来其中的问题。
这关系到战事。
虽然这只是边关的密信,但是这雪既然在边关下了,那么北金同样会下。
未到入冬就下起了大雪,现在的情况是就是有两个可能。
一,北方边关雪停,北金下来劫掠。
二,雪不停,北金损失重大,来年可以攻打北金,也可以帮北金度过难关。
不过按他对现任帝王的了解,帮助北金度过难关怕是可能性更大。
这届帝王深谙合纵连横和平衡之术。
北方若是没了威胁,北方的三十万大军就会成为他夜不能寐的凶手。
不过现在,边关的灾情同样要救。
宋惜惜早就心中有了腹稿,开口道:“北方边关的将士也是我父亲的部下居多,还有那些无辜的灾民,我想拉他们一把。”
说到这,宋惜惜沉默了片刻后继续道:“不过事发突然,走朝廷赈灾粮,怕是没有三个月很难到。”
“加上南疆战事刚停,朝廷有没有粮草了还未可知。”
“若是我们私自接济,那人肯定会心生猜忌,到时候镇国公府的事情很可能会上演。”
战北望点点头,想了想开口道:“这信是你们万宗门的吧,北疆的事不需要密探,想来八百里加急应该已经到了皇宫。”
“最迟明天朝堂上应该就会提及此事。”
“我们先看一下陛下是怎么解决的。”
“若是不行再让人暗中准备。”
“只是这事若是被发现,我可不会像镇国公府一般坐以待毙。”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找几个身手好的师兄盯紧皇宫和附近军营。”
宋惜惜点点头,神色认真。
“夫君放心,我宋惜惜从不是迂腐之人。”
“必要时,我也会殊死一搏的。”
战北望点了点头,看了眼北方。
此时京城的天空一片蔚蓝,看不出任何先兆。
第二天一早,果然朝堂上说起了北疆大雪的事情。
只是面对赈灾的请求,户部尚书直接开口道:“户部已经没有钱粮了。”
“年初南疆战乱,户部的钱粮已经掏空了。”
“今时今日,国库已经拿不出赈灾的钱粮了。”
狗皇帝显然早就知道这一点,闻言一脸的波澜不惊。
看下面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忽然他看向战北望,带着笑容的问道:“战爱卿可有办法?”
???我一个工部的,你钱粮问题问我?真就装都不装了是吧?
不过战北望还是开口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臣有一法,或能凑到钱粮。”
狗皇帝闻言眼睛一亮。
“爱卿请说。”
战北望这才开口继续道:“赈灾无非缺的就是钱粮,大家可知,钱粮除了国库还有哪里最多?”
这一瞬间,大家的心里都冒出了答案。
答案无非有二,世家和商贾。
世家掌握着最多的土地、收着最多的租子。
商贾则是屯有最多钱粮。
虽然都知道答案,但是谁也不想说,无论哪个,都和这些大臣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眼看没人开口,战北望嗤笑了一声,继续道:“各位大人不愿意说,那我说吧。”
“世家和商贾掌握着世上最多的钱粮。”
“世家我们可能没办法,但是商贾么,自然好说。”
“臣之法,名为功德碑,凡捐赠者钱粮折算超过十两者可入功德碑。”
“功德碑前百的商户子孙可入士举。”
“凡捐赠折算超过十万两以上的,且名列功德碑前十者,可入太学。”
士举可是官员预备役,只要你通过了考核,即便是乡士过了,也能当个九品芝麻官。
若是进士,那更牛逼了,七品以上。
当然,这并非是谁考过都能当官的。
想当官,也是优先士举人菜,往常只有世家子弟才有士举名额,这就是世家的力量。
而太学只有皇帝子女,以及有重大贡献的大臣子女才能入学。
而且大臣子女的入学名额有限,往往嫡长子才有这个资格。
加上太学入学名额,此举莫说商贾,就算是臣子都没几个能抵挡的了这个诱惑。
狗皇帝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虽然利益众多,但是他丝毫没有半点损失。
官位就那么多,选谁不是选?
至于太学,多十个学生怎么了。
要是一个学位都能卖十万两以上,他都恨不得把太学厕所都安排满人。
不过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他还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