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不得不战
- 大宋:重生武大郎,逆袭成王
- 陆拾亿
- 2019字
- 2025-04-23 09:58:16
其实武植,并不想打扰他的。
可是现在,由于他任务比较紧急的原因,所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快步来到沈括的身旁之后,便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沈大人,在看什么呢,那么出神。”
沈括脸上的表情一愣,随后,便缓缓转头。
当他看到身后之人时,顿时便皱起了眉头。
随后,便在脑中,不停地搜寻着对方的影像。
可是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身后这人到底是谁。
于是,他便有些略显尴尬的问了一句。
“这位大人,是……”
武植冲着他狡黠一笑。
“我是你工部的同僚呀,难不成沈大人,不认识了?”
此时的沈括,眉毛皱的更紧了。
可是,无论他怎么想,就是记不得面前这人到底叫啥了?
武植对着他哈哈一笑。
“我叫武植,先前还和李诫李大人,共同设计的春晚舞台呢。”
“平时也不经常来工部报到,所以沈大人不认得我,也是很正常的。”
直到此刻,沈括才知道面前这人是谁?
虽然他在此之前,也没见过武植,但是却从工部那些官员的口中,听说了一些有关于武植的一些事儿。
此时偶然得见本人,也让他心中着实惊奇了一把。
这次,他们二人便算认识了。
而武植,也不想与对方闲聊那么多,于是便赶忙着手,与他分析起了那诸葛连弩的可行性。
而让武植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沈括,其实一早就研究过那诸葛连弩。
可是,却由于他平时的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将其研发出来。
并且他在诸多细节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解之处。
而当武植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马便十分爽快的,为沈括画出了那诸葛连弩的图纸。
并且还对其中,关键几处的精妙设计,为沈括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那个沈括,从来都没有见过用素描这种笔法,描绘这种工程图纸的。
当即,也对他的这种绘画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也从武植刚刚给他讲解诸葛连弩原理的过程中,见识到了武植的博学多才。
毕竟有些问题,可是困扰了他好久好久了。
但是在武植这里,仅仅只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其原理解释清楚了。
“沈大人,可能你还不知道,其实再过九天,我就要率领一支万人的军队出征了。”
“而我此次前来呢,就是想拜托沈大人一件事。”
“那就是,劳烦你带领一支制作团队,尽快将这批诸葛连弩做出来。”
“毕竟你也知道,像这种性能优异的诸葛连弩,若是一旦做出来的话,可以大大降低我朝兵士的伤亡。”
“毕竟那金国与辽国的兵士,都是极其悍勇的存在。”
“我们大宋朝兵士,若没有一两件趁手的兵器在手,恐怕绝非是那些兵士的对手。”
当沈括听完武植的这番话之后,也意识到了这批弓弩制作的紧迫性。
于是,他当即就答应,暂时放下手中所有的活,来全力打造这批弓弩。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付给即将出征的大军使用。
当武植得到了沈括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心中也乐开了花。
毕竟他们此次出征,能否大胜而回,其中一个最为坚实的基础,便落在了这批弓弩身上。
若是这批弓弩在制造之前,便出了种种不可意料的变故。
那武植对于此次的出征,可就没有一点儿把握了。
当武植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潘金莲之后,潘金莲顿时就被吓了一跳。
虽然潘金莲,没有见过金国和辽国的兵士。
但是,也从大宋朝的不少百姓口中,得知那金国和辽国的兵士,全都是一群极其野蛮且极其凶悍的存在。
若与他们骤然交锋的话,那么吃亏的,十有八九会是他们大宋兵士。
更何况此次,武植所率领的,是一群大宋朝的兵士,非是他们梁山军马。
所以潘金莲,真的很怕武植此次前去会出事。
甚至,她都已经做好了,想随着武植跑回梁山的想法。
可是却被武植劝阻了。
因为用他的话来说,在这京城之中,还有他三个营生呢。
并且这三个营生,每天给他所带来的利润,都不少。
并且他可以通过这次出征,为自己在军中,积攒一定的威望。
这些到了以后,武植启事的时候,都能给他带来许多无形的助力。
所以此战,他不但要去,而且还要大胜而回。
潘金莲对武植的异议,心中很是生气。
一个人撅着小嘴儿,静静的坐在床边,双眼红红的。
不禁也把武植看得,心中怜爱之意大生。
为了缓和她的情绪,武植便把今日,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事儿,较为完整地,跟潘金莲叙述了一遍。
当武植,把他舌战孔有道一事说出来之后,顿时就把潘金莲笑得,前仰后合。
同时也在嘴里,不住嗔怪他这人太坏了,居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来作践那个老大人。
当然散朝之后,他与安成公主耶律南仙,那一段颇为暧昧的事儿,他则是没敢全然告诉潘金莲。
因为武植也知道,这个潘金莲,别看表面上温柔可人。
其实骨子里,就是一个小醋坛子。
武植若是让她知晓了那些事儿,那他今晚,就别想睡觉了。
次日一早。
武植吃过早饭之后,就无比勤快的跑去了工部。
因为他想看看,那个沈括的研发进度,到底进展的如何了。
当他来到工部之后,那个沈括,果然没有让武植失望。
他居然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将第一架诸葛连弩的原型机,造了出来。
这种连弩的造价极低,且批量生产也极其容易。
按照沈括的分析,要是他们工部,上百名工匠一起努力的话。
那么一天,就可以生产数百架诸葛连弩。
等到大军临出发之前,至少也能为武植,送去四千架的诸葛连弩。
按照武植原来的预想,还想让那近万人的队伍,每人手持一支呢。
可现在,虽然这连弩的数量,仅仅只能勉强装备半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