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苏东坡
如果有人跟我说,他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我会觉得:你太有眼光了!
苏东坡堪称中国文人的天花板,几乎没有人能超越。
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就没有他不擅长的。
诗歌:北宋诗歌最高成就“苏黄”,即苏东坡和黄庭坚。
词:豪放派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苏辛”,即苏东坡和辛弃疾。
散文:宋代散文代表人物“欧苏”,即欧阳修和苏东坡。
书法: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打头的就是苏东坡。
绘画:他的《枯木怪石图》拍出了4.636亿港币,创下了当时中国古画单幅第二高价。
中国古代像他这么全能的文人是很少见的,其他人可能就是在某一个领域出众,比如李白在诗歌上很厉害,柳永在作词上很厉害,但是这么全能的,几乎没有。
而且他的全能不是指“诗人里写散文第一名”“散文里写书法第一名”这种比法,是单拿一个出来,就能吊打一大票。

据中华书局版《苏东坡全集》(曾枣庄、舒大刚主编)所录,苏东坡一生创作出的、有记载的诗词约3218首,其中诗2867首、词351首,很大一部分是精品。
天涯何处无芳草。
春宵一刻值千金。
春江水暖鸭先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老夫聊发少年狂。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心安处是吾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你看,这许多的金句,几乎都是我们学生时代必考的吧?有的甚至会让你觉得:哇,原来这句话也是苏东坡说的呀!
再比如,这些常用的成语,也都是因为苏东坡才有的,包括胸有成竹、出人头地、大智若愚,等等。是不是没想到?
胸有成竹
河东狮吼
出人头地
大智若愚
明日黄花
坚忍不拔
雪泥鸿爪
海屋筹添
……
而且,苏东坡的创作风格跨越度之大,世所罕见。
1075年的时候,苏东坡写下了两首同为《江城子》的词,它们的风格差别之大,既可以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种凄凉,还能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种豪迈。
同一年,同一个词牌,并且都是有名到收录进语文课本里的必考古诗词,他对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代文学研究学者康震老师曾经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对比了苏东坡和李白,同样写一个题材,这两个人完全就是神仙打架名场面。
李白的诗歌很厉害了吧?你看他写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直上九重天的气魄,到头了吧?不可能还有人能把庐山风景写得比他更精彩了!
但你看苏东坡怎么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辟蹊径,借庐山写出了一个绝妙的哲理。
这应该就是庐山题诗里最有名的两首了。
但苏东坡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
他除了会写诗,还有一点是李白比不上的,那就是他在政治上要更有作为。
中国有名的文人,很多其实在仕途上都走得不远,李白、陶渊明都是。但是苏东坡不一样,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以北宋开国百年第一的成绩空降陕西宝鸡,当了凤翔府签判,相当于现在的“市委秘书长兼市政府秘书长”的角色。他还做过八任地方“市长”,即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登州知州、杭州知州、颍州知州、扬州知州、定州知州,是这八个地方政府的“一把手”。而且,他后来在朝廷还做过礼部尚书,相当于“教育部、宣传部、外交部、文旅部部长”,还做过兵部尚书,差一点就做宰相了。
他还是当时的士林领袖,文化影响力首屈一指,跟很多单打独斗的文人是不一样的。他门下的学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哪一个拿出来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们居然都以苏东坡为师。

要知道,宋朝可是中国文化史的巅峰时代啊。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尤其是仁宗朝,出了多少名人: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辙、苏洵、曾巩……唐宋八大家里就有六个在仁宗朝,更不用说人们非常熟悉的包青天、杨家将等人。北宋理学五子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等,也都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此外,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中有“三大”也在仁宗朝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这个遍地都是金子的时代,苏东坡的光芒一点都没有被别人盖过,反而成了这堆金子中最耀眼的一颗。
他在北宋朝廷和民间的影响力之大,简直可以用“国民老公”来形容。上自皇帝太后,下到黎民百姓,只要他的文章一出来,必定是全城追捧。
他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被杀头的时候,太皇太后正重病着,皇帝就说:“不然我大赦天下给您祈福吧。”太皇太后说:“我不需要你大赦天下人,我只求你放了苏东坡。”
宋人笔记《瓮牖闲评》中记载,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去的时候,据说邻居中有个聪慧的女子,每天就在窗下听他读书。后来,人家跟她说:“你年龄也到了,该嫁了。”她说:“如果要嫁,就嫁学问如苏东坡那样的人。”结果,她因为没找到这样的人,活活等到老死。
苏东坡不仅得女人喜欢,也得男人喜欢。
另外一本宋人笔记《师友谈记》里就说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位姓章的丑哥们儿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却放着这样的老婆热炕头在一边,天天晚上通宵读苏东坡文集,老婆实在受不了了,就说:“不然你去跟苏东坡文集睡觉吧!我实在受不了了,离婚!”结果两个人真的离了。后来他逢人便调侃说:“我跟我老婆离婚,是因为苏东坡呀。”
甚至连他的政敌王安石,都对他的文章爱不释手。每次有人从黄州来,王安石必定要问他:“子瞻近日有何妙语?”就是问苏子瞻最近又有什么好作品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赞叹苏东坡在文化上无与伦比的成就。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全能型文人。
但是,我们今天为什么爱苏东坡?肯定不只因为他是“学霸”,是“文坛天神”,更多还是因为,他身上有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
一个大文豪,一个八任“市长”,一个“教育部、宣传部、外交部、文旅部部长”,居然还是一个美食家,传闻中国历史上有六十余道菜因他而生。
他还是个教育家,被贬到海南的时候,那里还很蛮荒落后,结果他却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他还是个工程师、修堤专家,时至今日,杭州西湖、惠州西湖都留下了他主持修建的苏堤。
他还做了很多开创性的事情。当年他主政杭州的时候,便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在那个瘟疫横行的年代里救活了许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爱苏东坡,这个数量应该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我想我们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有着远比其他中国文人更为宽广的人生尺度,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这个尺度上,他活出了不同境遇里的丰富滋味,就像学者祝勇老师说的,每个中国人,都会在这些不同的境遇里,和他相遇。
你一点都没有觉得他离你很远,你的孤独、豪迈、挫败、挣扎、洒脱,他都有。这些滋味从他的诗词里、从他的书画作品里、从他的美食里长出来,所以你才觉得他亲近,觉得他就是那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里,和你同行的人。
千百年以后,李白被人称为“诗仙”,这是按照分类领域里的成就给予他的美称。
但人们叫苏东坡什么仙?
坡仙。
他已经没有办法单独拿某个领域来框住了。
他就是他自己,也是在人生中行走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