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份额,女主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四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

狮门要求增加动作场面,陈默坚持保留中国文化元素,中影时而调和,时而坚持,茶杯里的水添了又添,最终凉透。

当夕阳透过落地窗斜射进会议室时,协议终于达成。

狮门做了预算,效率是真快,大头是特效。

总投资1500万美元,狮门出资800万负责全球发行,陈默的工作室出资300万,中影250万,西影150万。

创作主导权归陈默,有部分剪辑权,但重大决策需四方协商。

“合作愉快!”

迈克尔的投影伸出手,陈默做了个握手的动作,全息影像完美模拟了触感。

视频结束后,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韩三平的声音里带着赞赏。

“小陈啊,你刚才的表现很好。在好莱坞面前不卑不亢,既坚持了原则,又找到了合作的可能。”

………

会议室里的气氛随着谈判结束而松弛下来。

窗外的夕阳将整个房间染成了温暖的琥珀色,茶杯上的热气在斜射的光线中清晰可见。

韩三平起身走向角落的红木茶柜,取出一包珍藏的普洱。

“这是95年的老茶头,今天值得庆祝。”

韩三平熟练地撬开茶饼,深褐色的茶叶散发出陈年香气。

刘主任搓着手凑过来:“韩总,这可是您的珍藏啊!看来您是真看好小陈。”

陈默连忙起身:“韩总,这太贵重了...”

“坐下坐下,”

韩三平摆摆手,“年轻人能有自己的坚持不容易。刚才迈克尔提出要加三场追逐戏的时候,我看你额头都冒汗了。”

陈默不好意思地笑了。

“确实紧张,1500万美元的投资,任何闪失都可能。”

“但你最后那句'动作戏可以加,但必须符合人物动机'说得很好。”

韩三平将沸水注入紫砂壶,茶香立刻弥漫开来。

“电影说到底还是艺术创作,不能为了商业而商业。”

刘主任接过话茬,“就是!去年我们投的那部,非要塞个人进来,结果拍出来不伦不类,观众都不买账。”

茶汤在公道杯中呈现出红宝石般的色泽。韩三平给每人斟了一杯。

“所以小陈坚持用自己演员是对的。故事发生在唐人街,主角就该是华裔女孩。”

陈默双手捧起茶杯,感受着温热的触感。

“其实我有个理想人选,中戏的新人,我们要推自己演员去国际上。还有…”

话未说完,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叩响。

助理探进头来:“韩总,西影的吴厂长到了。”

………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大步走进来,西装口袋里插着支钢笔。

“老韩!听说你们谈成了?“

“老吴,你来得正好。”韩三平起身相迎。

“刚协议完,等《不可饶恕》上映前签合同,开发布会;老刘正要给你打电话。”

吴厂长用力握住陈默的手。

“小陈,有魄力!我们西影那150万美元投了!”

刘主任笑着递过茶杯:“厂长,您这是闻着茶香来的吧?”

正说着,陈默的手机亮起。是迈克尔发来的消息。

“陈,乌玛·瑟曼纪人,她说有空视频沟通一下,美国版我们也准备拍摄。乌玛坚持要见你,说哪怕客串清洁工都行。”

刘主任凑过来看到消息,吹了声口哨。

“好家伙,奥斯卡女配给你当清洁工?”

韩三平若有所思:“乌玛·瑟曼,她在《低俗小说》里确实演的漂亮。”

“但她不适合这版这个设定。”

陈默坚定地说,“中戏于佳明最合适,我们要推自己女演员走上国际,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吴厂长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于佳明,是不是前段时间娱乐报纸说的哪位?”

“对!就是她!”

陈默激动地说,“她在中戏专业第一,表演没问题,能把我要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韩三平轻轻放下茶杯:“年轻人就是热烈啊,不过你们这些导演还真是……你早就有人选了,导演用对自己的角色了如指掌人也好。”

………

窗外的天色渐暗,助理进来打开了灯。

韩三平看了看表:“都这个点了?小陈,一起吃个饭吧,边吃边聊。”

一行人来到中影附近的私家菜馆。

包厢里挂着水墨画,桌上的转盘摆着精致的凉菜。

韩三平亲自点了招牌的葱烧海参和文火小牛肉。

吴厂长给陈默夹了块醉鸡。

“小陈,你上部电影在柏林获奖时,我就注意到你把文艺里商业融合的很好,不简单啊!”

陈默谦虚道:“是剧本本身就充满故事。”

“说到故事,故事还不是你写的。”

韩三平抿了口茅台,“你这次剧本里那个人鱼对峙的桥段,让我想起《大白鲨》里的戏。”

“您看出来了!”

陈默眼睛一亮,“我确实借鉴了那种张力,但加入了中国式的足智多谋。”

吴厂长听得入神:“这个好!比好莱坞式的直白高明多了!”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电影筹备上,韩三平询问。

“团队找好了吗?中影最近签了几个别的厂过来的人。”

陈默拿出电脑。

“还没谈,这是概念图。如果真去那边拍摄,估计狮门会包办。唐人街要有新旧交融的感觉,霓虹灯下是青砖灰瓦,英文招牌旁挂着红灯笼。”

吴厂长凑近细看:“这个中药铺的细节做得真好。等等,橱窗里那是...”

陈默放大图片,“青花瓷,女主角祖父从洛阳带出来的传家宝,后来成了关键道具。”

韩三平赞叹道,“有文化厚度,比那些浮夸的好莱坞中国元素强多了。”

………

夜深人静时,陈默摊在公寓地板上,后背贴着冰凉的原木地板。

窗外下起了雨,初秋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某种摩尔斯电码般时密时疏。

陈默伸手去够啤酒罐,却发现最后一罐已经空了。

门铃突然响了。陈默皱了皱眉,看了眼墙上的挂钟,21点17分。

透过猫眼,他看见于佳明站在门外,头发上还挂着雨珠,黑色风衣肩头湿了一大片,手里拎着个塑料袋。

陈默拉开门,一股潮湿的冷空气立刻钻了进来。

“猜你需要这个。”

于佳明晃了晃手里的袋子,里面传出玻璃瓶碰撞的声响。

“醒酒汤和啤酒。”

陈默侧身让她进来:“你怎么知道我在家?”

于佳明脱下风衣挂在门后,露出里面皱巴巴的格子衬衫。

“我去了工作室,前台说你拿走了所有合同副本。”

………

陈默接过塑料袋,里面的玻璃瓶上还凝着水珠。

他取出醒酒汤,温热的触感透过瓶身传来。

“你热过了?”

“楼下便利店微波炉。”

于佳明已经自然地盘腿坐在地板上,捡起一份合同意向书翻看。

“所以,大导演在为什么发愁?”

陈默拧开瓶盖,中药材的苦涩香气立刻弥漫开来。

灌了一大口,感受着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

“每个选择都像是一条不同的路。“

于佳明拿起狮门的合同,纸张在她指尖沙沙作响。

“好莱坞的诱惑很难拒绝吧?1500万美金,全球发行。”

“但去了就可能很难短时间内回来了,也可能一败涂地!”

陈默突然坐直身体,从她手中抽过合同意向书,翻到某一页。

“你看这条细则,他们要求签2部片约。第二部必须优先狮门投资项目。”

雨声渐大,窗玻璃上的水痕交织成网。

于佳明沉默地打开一罐啤酒,泡沫溢出来沾湿了她的手指。

舔掉泡沫的动作让陈默想起一个月前,他们在青岛时,也是这样分享最后一罐啤酒。

“还记得在青岛的海边你说过什么吗?”

于佳明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陈默看向她,于佳明的侧脸在台灯暖光中显得格外柔和,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小的阴影。

“你说,无论走得多远,最终要拍的,永远是自己想拍的。”

“记得吗?那天我们为了抢最后一点日光,差点被涨潮困在礁石上。”

陈默当然记得,那次拿摄像机,手抖得像是得了帕金森。

于佳明扮演的渔村少女在夕阳下的剪影,后来成了他机里标志性画面。

………

“就像你上部电影。”

于佳明的手指轻轻点在合同上。

“或许钱少,但你最懂它。每个镜头都能说出为什么在那里。”

陈默突然想起今天韩三平泡的那壶普洱,想起吴厂长说起秦腔时激动的神情。

陈默转过身,“你知道吗?狮门想让我加一场自由女神像的追逐戏。”

于佳明挑了挑眉:“让女主角穿着旗袍在自由女神像上跑酷?”

陈默苦笑,“差不多,他们说这样'更有国际辨识度'。”

“那你打算怎么处理?”

陈默走回地板上坐下,突然抓起笔在剧本扉页上画起来。

“我在想,如果是唐人街的屋顶追逐呢?青瓦、晾衣绳、飘动的红灯笼...最后落在中药铺的雨棚上。”

陈默的笔尖越来越快,线条在纸面上飞舞。

于佳明凑过来看,发丝垂落在陈默手臂上,带着雨水和洗发水的清香。

陈默突然用力点了一下纸面。

“这里。女主角可以借助晾衣杆做一个撑杆跳,落在对面屋顶——这个动作既能展示武术功底,又有中国元素!”

于佳明笑了:“比自由女神像强多了。”

………

两人肩膀相抵,一起看着那张草图。

陈默突然意识到,这是今晚第一次,他感到胸口的郁结松动了。

“我饿了。”于佳明突然说。

陈默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食品袋:“我冰箱里只有鸡蛋和...”

于佳明已经起身走向厨房。

“鸡蛋就行,老规矩,我煎蛋,你去煮面。”

陈默跟着走进厨房,看着于佳明熟练地打蛋、下锅。

平底锅里滋滋作响的声音和窗外的雨声奇妙地和谐。

从冰箱里取出昨天剩下的炸酱面,放进微波炉。

“你为什么不接戏?”

陈默突然问。这个问题在心里埋了很久,却在此刻自然而然地溜了出来。

于佳明的手停顿了一秒:“你知道的,我想把基础打好。况且不是大导演,学校不让接。”

微波炉“叮”的一声打断了对话。

端着食物回到客厅,雨似乎小了些,只剩下零星的滴答声。

陈默咬了口馒头夹蛋,突然说:“我决定了。”

“嗯?”

于佳明嘴里含着食物,含糊地应了一声。

“有啥顾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

陈默放下食物,直视着她的眼睛。

“这部电影我提了条件,女主角必须是你。”

于佳明瞪大眼睛,差点被食物呛到。

“我?可我还没演过戏,这两年配角都没跑过,而且...”

“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

陈默拿起手机,“记得吗?青岛说的吗,你一个眼神就让我觉得是最佳表演奖。”

于佳明的眼眶突然红了。她转过头去,看向窗外。

“你疯了。狮门不会同意的。”

“同意了,哈哈。他们说过全按我的想法来拍。”

………

光如水般倾泻在于佳明身上,将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银边。

她的手搭在门把上,眼中闪烁的犹豫与期待。

“你确定要冒这个险?

“人生能有几次机会?”

陈默向前一步,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能闻到于佳明发丝间淡淡的茉莉香气。

“能拍自己真正想拍的人和事?”

一滴残存的雨水从屋檐坠落,在寂静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再说,比起自由女神像上的跑酷,我更相信唐人街屋顶上的撑杆跳。那种真实感。”

于佳明突然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像是阳光下的涟漪。

这个笑容让陈默恍然回到了两年前的艺考,那时她还是个学表演的学生,眼睛里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记得青岛那次吗?”

她的声音带着怀念,“你拿着借来的摄像机,站在涨潮的礁石上死活不肯下来。你说...”

“拍电影就像跳悬崖。”

陈默接过话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要么摔死,要么飞起来。”

两人的笑声在狭小的玄关处回荡。

陈默缓缓伸出手,掌心向上,就像当拉她离开那片礁石时一样。

“所以,这次。”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你陪我跳一次?”

于佳明看着他的手,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陈默能看见她胸口轻微的起伏,和眼中闪过的万千思绪。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嗒嗒”作响。

深吸一口气,纤细却有力的手指稳稳地握住了陈默的手。

“跳就跳。”

于佳明的眼睛在月光下亮得惊人,嘴角扬起一抹倔强的弧度。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