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朱元璋:咱晚年昏庸致使永乐大帝起义造反?

“大哥的分析,简直是仿佛看到了历史一样……”

“和真实情况,大差不差啊!”

朱标的那一番透彻分析,毫无阻碍地传到了永乐朝堂朱棣等人的耳中。

朱棣望着平静稳重的朱标,眼中满是追忆与感叹,往昔的种种回忆似乎在这一刻被勾起。

朱瞻基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之中朱标的身影,忍不住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太子朱高炽,眼中带着疑惑与思索:“皇爷爷,我怎么在懿文太子身上,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

虽然朱标与朱高炽面相截然不同,但他们在思路和处事方式上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皆是聪明过人且极具大局观。

朱高炽听闻,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瞻基,我怎么能比得上你大伯爷啊!他能在太祖面前说这些话,我敢吗?他可是最稳太子爷啊。”

那话语里的酸味,毫不掩饰地透露着他对朱标地位的羡慕。

“老大,你搁这阴阳朕吗?”

朱棣听闻朱高炽这话,狠狠瞪了他一眼,语气不善:“不会说话,就别说话!”

这一喝,让朱高炽和朱瞻基瞬间安静了下来。

朱瞻基的目光又回到天幕上,看着朱元璋面对朱标的提示,依旧固执地做出选择,忍不住感叹:“嗯……不是吧?懿文太子都提示得这么明显,就是四年了!太祖他老人家,怎么还如此顽固的选二百多年?”

这一番话,也让朱瞻基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朱元璋又多了一分了解。

朱棣微微叹气,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吃味:“唉,你曾祖父他这是偏心呐!他自然不想看到你们的大伯爷,像那秦二世一样。”

言语间,满是对朱元璋态度的不满。

这时,朱高煦笑着凑了过来:“爹,这样不更好吗?爷爷他选了错误答案,到时候肯定不会打你了。”

那幸灾乐祸的模样,溢于言表。

朱棣一听,又是狠狠一瞪朱高煦:“老二,你也是,不会说话,就闭嘴!”

其实,朱棣在朱元璋答题后,内心一直紧张不已,只是不愿表露出来。

朱高煦被父亲瞪了一眼,却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并不在意。

不一会儿,课堂上的新进展又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朱高煦看着七年级三班课堂上朱小章的分析,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父皇,爷爷他还是知道了!朱小章说永乐大帝了!”

那笑声中,满是幸灾乐祸。

朱棣则是松了一口气,庆幸道:“还好,没说出咱的名字。”

他终究还是不太想让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是自己篡位。

“父皇,说是这么说。皇爷爷不知道是您……”朱高炽却看得通透,冷静玩味道:“但永乐大帝打进金陵,不是更加可怕吗?”

他甚至已经开始期待洪武朝堂众人的反应了。

朱棣一愣,细细一想,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带着报复意味的恶趣味,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盯着天幕:“爹会是什么反应?”

而在洪武朝堂这边,当朱元璋听到朱小章的剧透,顿时大惊失色:“什么?永乐大帝打进金陵!永乐大帝是谁?还真有敌军打入金陵!还自称永乐大帝?”

“等于说,咱一死!就有人僭越称帝?咱大明,只抗了这个永乐大帝四年?”

李善长、宋濂等人听到“永乐大帝”,尤其是“永乐”这个年号,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李善长率先开口:“永乐,这分明是宋朝时期,反贼方腊使用的年号!这……陛下薨四年之后,还真,真有陈胜吴广那样的反贼?不,不至于吧?”

话语中满是担忧与不敢置信。

朱标更是震惊不已,结合历史,瞬间脑补出朱元璋晚年昏庸的剧本:“永乐,方腊使用过的年号……父皇,难道,您晚年如同汉武帝那样,脾气性情大变,甚至更改国策,把……把大明弄得民不聊生,不是藩王造反,反而逼出了类似陈胜、吴广、方腊这等起义军?”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分析,脸色瞬间变得迷茫,怀疑人生道:“等于说,咱大明二世而亡,还要,还要追究到咱的身上?咱晚年,真的昏庸不堪?”

想到历史上那些皇帝晚年昏庸致使国家大乱的例子,朱元璋心中满是不安。

李善长、徐达等人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出。

以他们对朱元璋的了解,这条路确实很有可能。

毕竟胡惟庸案才结束一年,他们都见识过朱元璋的血腥手段,若朱元璋晚年再昏庸一些,逼得众人造反也不是没有可能。

“哈哈……父皇认知很准确嘛!是的……如果大明真要二世而亡,父皇恐怕真有责任!”

而在永乐朝堂这边,朱棣看着朱元璋因为朱小章的答案和“永乐”年号而怀疑人生,忍不住大笑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觉得朱元璋晚年确实昏庸,不然也不会有自己如今的地位。

朱高炽也不禁哭笑不得:“这么说,父皇,他们给您用的这个永乐年号,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吗?”

当年朝臣给朱棣上这个年号时,或许是欺负朱棣读书少,没想到如今这个反贼用过的年号,在这里起到了如此意外的效果。

朱棣大笑几声,心情大好:“哈哈哈,永乐大帝好啊。”

此时的他,甚至开始期待林啸公布正确答案,想要好好戏弄戏弄自己的父亲。

可惜,七年级三班的课堂上,朱小章说出答案后,并没有直接得到结论,而是在等林啸解释。

林啸微微一笑,眼神中满是鼓励:“朱小章,回答不错……继续啊,你不是说,还有其他知识点吗?”

这一问,让朱元璋等人回过神来,七年级三班的初中生们也都好奇地看着朱小章。毕竟这道题涉及的历史知识太深奥,他们大多都不了解。

“还有个知识点,就是……这一题问的是真正的大明帝都被敌军攻破!”

朱小章在众人的注视下,继续有条不紊地分析:“如果结合上课刚刚开始的,始皇死后四年咸阳被刘邦攻破,秦朝灭亡的考点。”

“这一题……你就是在考,朱元璋死后,大明帝都北京……是朱元璋死后多少年被敌军攻破的。”

“那么,就要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题了!”

“已知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死的……而大明国祚,是二百七十六年,276减去31,恰好245年,那么本题的答案,就是丙了!”

“朱元璋死后245年,崇祯十七年,大明帝都被闯王大军攻破!崇祯歪脖子树上上吊,大明灭亡,享国276年!”

朱小章的这一番分析,条理清晰,展现出他对明史的熟悉程度。

七年级三班的学生们听完,却都一脸茫然地看向林啸,不知道这答案到底是对是错,课堂的紧张氛围和学习效果瞬间拉满。

林啸看着朱小章,笑着问道:“哈哈,分析得都对了,那么……这一题,你选什么?”

朱小章自信满满地回答:“还用说么,这一题,如果结合秦朝历史,帝都被攻破就灭亡了,就是答案丙,两百四十五年!”

“但如果仅仅是大明帝都攻破,映照扶苏、朱标等人的命运,以及你想要达到的课堂效果,这个答案,就是甲:四年!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大明帝都金陵,被靖难军攻破。”

这两个充满信息量答案一给出,毫无疑问再次在大明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慢着……咱大明没有二世而亡?!”

朱元璋满脸震惊,又带着几分惊喜与疑惑:“咱大明的国祚276年?”

“还有咱洪武三十一年死了……可,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又是什么东西?”

一连串的疑问,也是让朱元璋也难以消化这些巨大的信息量。

朱标也完全愣住了,喃喃自语:“映照扶苏、我的命运,课堂效果……大明帝都金陵被攻破,四年……如果是帝都北京被闯王攻破,又是276年?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