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吃不到葡萄的秦始皇!小小黄瓜的历史传承
- 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 非盘不可
- 2857字
- 2025-05-17 17:21:52
“咕嘟~”
大秦朝堂内,一声突兀的肠鸣声骤然响起,瞬间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这声音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如同信号弹一般,勾起了在场众人对食物的渴望,就连高高在上的秦始皇,也不自觉地感到腹中一阵空虚。
“这竟是后世普通人的一餐?鸡肉、牛肉、猪肉……吃得比寡人还要丰盛?”
秦始皇不禁对比自己日常吃食,与天幕中展示的林啸一家的晚餐相比,原本就不算旺盛的食欲更是消失殆尽。
堂堂大秦皇帝,此刻却觉得自己的生活竟比不上后世的普通百姓,这让他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这个简单的晚餐,在天幕的映照下,不仅令秦朝君臣惊叹,也让其他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大为震撼。
与林啸一家餐桌上的美食相比,不少朝代的皇帝餐食都黯然失色,物资相对匮乏的大秦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离谱!他们普通人,竟能吃得这般好?”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看着天幕中那摆满佳肴的餐桌,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咕直叫,颇为不爽嘟囔。
朱标见状,赶忙宽慰道:“父皇,这种餐食,应该是林啸老师他们很少享用的吧。毕竟是他奶奶的大寿,吃得丰盛些,倒也能理解。”
朱标试图说服自己,也说服父亲,可朱元璋却并不买账。
“可再怎么吃得好,咱也觉得,他们家这个晚宴,比地主家都要好很多!标儿,你注意到没有,林啸他家院子前,停了五辆这样的车!这哪能是普通人家的排场?”
“还有,你看那小村落,家家户户门前都停着车子,我们大明,哪户人家能有马车?又有几户养得起马?”
朱元璋语气中满是感慨,尽管他不愿承认大明的生活状况不如后世,但眼前这实实在在的差距,让他无法自欺欺人。
朱标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轻声叹息:“家家户户能有马车……”
他无奈地摇头,深知哪怕是大明最富裕的时期,也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
此时,各朝各代的君臣们都陷入了沉默。
自诩为盛世的大清,乾隆皇帝看到林啸一家的吃食,也不禁陷入沉思,久久没有说话。
林啸家中,热闹的晚宴仍在继续。
“话说,小啸,你都工作了……听说你们学校女老师多,有没有中意的啊?”二姑的一句话,瞬间将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林啸身上。
奶奶慈祥又带着期盼地看着林啸,拿命逼婚:“阿啸啊,奶奶我都八十五了,也不知道在死前,能不能抱上重孙子啊。”
“奶奶,我还年轻,才24岁呢……您别着急,您老人家肯定能长命百岁,抱重孙子肯定没问题!”
林啸硬着头皮打着哈哈,试图缓解这略显尴尬的气氛。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姑父也在一旁语重心长地说道:“林啸,不是姑父说你,我和你爸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你们都好几岁了。”
表妹也跟着落井下石:“是啊,大哥,我们家你最大,你不结,我们怎么好意思结……”
一旁的朱小章则幸灾乐祸地笑道:“哈哈!舅舅,舅妈,还有外婆,你们不知道……我哥其实很受欢迎的,在学校,都有老师追他呢,但我哥,现在肯定还没玩够啊!谁那么早结婚啊?”
小姑却不依不饶:“这可不行!24岁不小了,再晃一下,就三十了,阿啸,你还是历史老师呢。古代在你这个年纪,当爷爷的都有呢!”
“是的!哥,你还教历史呢……”
朱小章一听,立刻来了兴致,开始班门弄斧:“在汉朝,男的15岁不结婚,要罚五倍算赋,明朝没有结婚,官府都要强制婚配!”
亲戚们一听,顺着这个话题追问起来:“小啸,能给我们好好说说,古代哪个朝代,过年龄不结婚,要发配充军的?或者惩罚相当严重的?”
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林啸家人们的好奇,也让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来了兴趣。
秦始皇转头问向冯去疾:“冯去疾,我们大秦好像没有这种成亲限制是吧?”
冯去疾恭敬地回答:“是的,陛下,我们大秦没有对婚配给予限制。”
秦始皇轻笑一声:“呵呵,林啸都24岁了,还不婚配,若是放到我们这里,有什么罪责?”
冯去疾思索片刻道:“这个,最多抓他去服役?”
秦始皇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笑意:“对,如果林啸在我们大秦,寡人把他拉去修长城!”
在家人的醉翁之意的追问下,林啸无奈地开始讲解:“按照历史,到年龄不结婚惩罚较重的是汉朝,尤其是刘邦儿子汉惠帝时期规定,男子15岁没有娶的,整个家庭要按照五倍人头税收取,相当于普通农户的半年收入,算是各朝代中经济惩罚最重的。
但这是有原因的,秦朝灭亡,楚汉战争打得几乎天下户口减半……大汉朝刚刚建立,需要人口来防备匈奴。然后还有惩罚最重的,是清朝,强制分配结婚……如果不结婚,就要没收田产。”
“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天下户口减半,慢着……大汉朝?”
秦始皇听到这里,神色骤然一变,震惊地看向众人:“我大秦之后,是什么汉朝?刘邦!那个打进咸阳的家伙,建立了汉朝?”
毫无疑问,简单的聊天,他又得到了一些关于大秦的信息。
“你看看,阿啸,古代不结婚都那么严重……放到现在,你要被罚款!你看你已经犯罪!”
众人借着这个话题,再度逼迫林啸。
“这个……大家别催啊!我们国家法定结婚22呢,我才24,也没有很晚……那什么,不说我了!”
而林啸这边,为了转移大家对自己催婚的注意力,他看向正在吃黄瓜的朱小章:“小章!你可知道,你现在吃的黄瓜,什么时候才传入中原大地,它为什么要叫黄瓜!”
朱小章瞪大了眼睛:“啊……哥,你不能这样转移话题吧!”
“快回答,这个可是期末要考的,我也教过你。”林啸可顾不上那么多,一心只想摆脱催婚的困境。
朱小章倒也机灵,立刻回答道:“汉朝!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带了很多瓜果蔬菜,甚至是葡萄来我们中原大地,张骞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菜谱!然后……这个黄瓜,这个葡萄,秦始皇都没吃过!”
“嗯……黄瓜,葡萄,寡人没吃过?”
秦始皇一脸诧异,目光好奇投在朱小章手上的黄瓜上。
“慢着……他们说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很多瓜果蔬菜……也就是说,张骞还没有死?”
汉武帝刘彻听到张骞出使西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大臣们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庆幸,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林啸继续追问:“算是回答正确……那第二个问题呢,黄瓜为什么要叫黄瓜?”
朱小章无奈地摇头:“哥,你就为难我了,我怎么知道?”
小姑好奇地问道:“阿啸,黄瓜为什么要叫黄瓜?”
家人们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黄瓜也是张骞从西域带来的!因为这些都是从西域过来的,所以统称叫做胡瓜、胡果什么的……”
林啸自信地开始科普:“胡瓜之所以改名叫黄瓜,是几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后汉的胡人羯族皇帝石勒,忌讳胡字,胡瓜就改名为黄瓜。”
“还有就是隋炀帝杨广也讨厌胡人,将胡瓜改为白露黄瓜,或者黄瓜……然后后续这个瓜,就一直叫做黄瓜了。”
“所以,从小小的胡瓜到黄瓜,现在我们都还叫黄瓜,这就证明了,我们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的……这些古代古人,其实算是随时随地和我们在一起的。大家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但吃到的黄瓜,承载着的是文明文化的传承……”
“我这一口黄瓜,可是就着至少2000年的历史。”
说着,林啸拿起一根黄瓜,轻轻咬了一口。
而他这番话,让汉宣帝刘病已、光武帝刘秀,乃至曹操、石勒、杨广、李世民等各朝帝王都来了兴趣。
他们纷纷让人找来黄瓜,轻轻咬上一口,清脆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历史与当下连接在一起。
李世民咬下一口黄瓜,好奇看向天幕:“等于,我们现在吃到的黄瓜……和林啸吃到的黄瓜,是一样的吗?”
这一刻,仿佛时空交错,李世民仿佛感觉也参与了林啸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