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秀儿的分析!朱元璋:朱由校!速绑燕王到金陵!

“哪位皇帝学历最高?”

“所以,这一题,林啸老师想要问的是,在这几个皇帝之中,哪位读书少是吧?”

东汉,刘秀面对这一题,虽然不懂学历是什么意思,但他不妨碍结合赵星野的例子,知道这题的具体意思。

“陛下,您肯定比秦始皇读书多。”

皇后阴丽华带着笑意,揶揄道:“所以,您不用担心,自己在大家面前出丑。”

刘秀微微挑眉,神色间带着几分自信和忧虑:“朕哪会怕出丑,就是这题还有外国皇帝,若是我们连一些外国皇帝,都比不上的话,岂不是丢脸?”

刘秀敏锐的察觉到,这道题不仅仅是一个排序题,还是对比题,关系他们这边的脸面。

“这倒也是。”

阴丽华点点头,随后盯着题目疑惑道:“可陛下,这一题,我们只知道秦始皇和你读了多少书,其他三个皇帝,都不太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吧。”

确实,这道题看似毫无头绪,即便此前刘秀在其他题目上偶有猜对,为大汉赢得了一些奖励,但这一题的难度显然更上一层楼。

“其实,也有迹可循。”

题目自然难不倒聪明过人刘秀,他快速分析道:“如果以始皇开始算起,把过往的皇帝都算上。除了太祖之外,我大汉的皇帝,应该都和始皇一样,从小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老师的专门教导,读书也完全不是问题。”

“同理可得。”

“除了开国皇帝之外,我们这边的皇子在成为皇帝之前,肯定也都要经过学习教育。”

“剩下的这三个皇帝之中,天启皇帝朱由校,应该和我们受教育水平差不多……”

“所以,我们东方这边的皇帝,嬴政、我、朱由校,三个都差不多,应该比不出太大的差距,剩下的,就只能在拿破仑和这个安德鲁·杰克逊里面二选一了。”

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后,刘秀自信看着天幕上给的题目:“这一题,我们有一半的可能答对!”

“那么,赌一手林啸要教育赵星野!”

刘秀更是充满自信的做出决定:“这一题,应该是丁:波拿巴·拿破仑!”

“这个皇帝,之前林啸好像在七年级八班上课的时候说过,是法国皇帝,所以,他应该也是那边不同凡响的皇帝!”

【已作出选择,待林啸公布答案后,揭晓答案。】

在刘秀做出选择后,天幕上的选择题,标记了他的选择。

这个选择一出,阴丽华、邓禹等文武百官都屏气凝神的看着天幕,看着赵星野,盯着林啸。

“慢着!”

“这一题什么情况?天幕等等!”

“天启帝朱由校?”

而在大明的奉天殿内,当天幕上出现天启帝朱由校这个名字时,朱元璋顿时感觉情况不妙。

“标儿,咱给你定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他猛地转身,看向朱标,开始掰着手指,一字一顿地数着字辈。

“给老二定的字辈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

“给老三定的字辈是,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

“给老四定下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数着数着,当数到朱棣这一脉定下的字辈时,朱元璋如遭雷击,猛地停住了。

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只有朱元璋为自己的直系后代详细地定下了字辈,凭借这些字辈,他能轻易推断出是谁的后代。

“朱由校!”

“老四这一脉的朱由校是咱大明的皇帝!”

答案终于浮出水面,朱元璋有些傻眼,险些站不稳,老四一脉的后辈,当了皇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朱标一脉可能断绝了……

意味着,他大明的皇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跑到了燕王朱棣那一脉去了。

再结合着,朱标没当皇帝,让朱允炆当了建文帝这个事情,结合着帝都金陵在他死后四年被攻破,一个他有些难以接受的可能发生了。

“所以……父皇您死后四年,所谓的靖难军攻破帝都金陵,然后我大明帝都有两个,一个金陵,一个北京……”

朱标也在一瞬间,理清楚了一切。

“是,四弟,在允炆之后,当了我大明皇帝?”

这个答案一出,大明洪武朝堂,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不会吧?燕王当上了皇帝!”

“怎么可能!”

徐达首先都有些绷不住,谁让朱棣是他的女婿呢,他一下子竟然成了国丈?

那么,燕王怎么当上的皇帝,不会是靠他手中的军权吧。

这个念头一出,徐达险些吓死。

“燕王当了皇帝……这,这怎么可能……”

“还有秦王晋王啊!即便是八王之乱,燕王军队也不是最强吧……难道,燕王真靠魏国公,登顶了?”

一瞬间,看到朱元璋、朱标的反应,看到徐达的反应,有些大臣甚至已经脑补了朱棣联合徐达靖难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了。

“噗通!”

徐达一听,腿一软,直接跪下表忠心:“上位!这,这绝对不可能!臣对上位忠心耿耿,岂会助燕王夺位!”

徐达的求饶,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惊醒过来。

“徐达!”

朱元璋下意识怒吼。

“父皇!息怒!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或许,或许,这里面,还有其他的事情。”

朱标下意识为朱棣开脱:“朱由校!由字辈,都是老四的九,九世孙了。可能,可能中间,我,我大明,也出现了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亦或者其他帝王世系转移的事情!”

“该死!燕王何在!”

朱元璋可不管那么多,当即恶狠狠目光一扫:“这个逆子,不是他也是他的后辈!他和他的后辈怎么敢!怎么敢的啊!”

“让燕王滚来奉天殿!”

这下,朱元璋算是感觉找到了罪魁祸首,只想出气打人。

“父皇,四弟在北平就藩呢……”

朱标忍不住提醒。

“就藩!北平,北平,北京!”

不提醒还好,一提醒,朱元璋就又想到了这个重点,当即恶狠狠道:“咱就是奇怪,北京怎么会成我大明的帝都!现在,全明白了,就是那小子造反,夺了帝位去了,将北平改成北京了!”

“来人!蒋瓛!给咱快马加鞭,速去北平把燕王这逆子给咱押解进京!”

“是!”锦衣卫副指挥使蒋瓛,立即领命。

他虽然离开,但朝堂之中的气氛,仍旧凝重,朱元璋的怒气,仍然没有消去。

只是,不少人也听到了朱标的分析,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的确是皇帝世系转移。

但,这种世系转移,一个是衣冠南渡,一个是靖康之耻,都让国家遭受了绝大的毁灭性灾难。

想到这,李善长都忍不住道:“太子殿下,皇位要是转移到燕王一脉,您说的西晋东晋,北宋南宋……其实,还真不如燕王造反损害要小一点,衣冠南渡和靖康之乱对皇室破坏性更大!”

此话一出,奉天殿又出现了长久的死寂。虽然话糙,但其中的道理却让人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