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笔挥霍

“等下你跟着查尔斯先生做事,并把他记述的英文尽可能地翻译成中文,我们可是要登记入报的。”

“这......”

诸葛州还以为陈默是看上了自己的口才能力,搞半天是要自己当翻译?

这活可不好做,而且还很枯燥。

“当然,每完成一期刊物,我额外给你一枚鹰洋,”瞧着诸葛州犯难的样子,陈默画饼道:

“并且,后期我是打算将咱们中华的四大名著、诸子百家之类的文学典籍传播到美利坚的土地上,宣扬华夏民族的历史底蕴。”

“想想看,要是这些典籍经你之手,流传来开,后人定然会给你青史留名,这是莫大的荣耀啊!”

不得不说,当“青史留名”四字从陈默口中说出之时,诸葛州的眼睛都直了。

那本该是王侯将相才有的机会,如今就摆在自己眼前。

“大人放心!”诸葛州猛地拿起那本由塞缪尔·约翰逊编纂的《英语词典》,像是虔诚的信徒拿着圣经发誓:

“我定然不会辜负大人的期待!”

“很好,跟我去见查尔斯吧。”

陈默把诸葛州待到二楼查尔斯专门的工作室中,这里乱七八糟的,到处摆放着稿纸和照片。

“你要的人我已经找到了,”陈默朝着正在翻阅照片的查尔斯,“他负责中文板块的翻译,并且他也懂得不少故事,可以从中找出灵感。”

“陈,我想问一下,”查尔斯稍微考察了一下诸葛州,觉得此人还不错时,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拦住了准备离开的陈默:

“你之前提到的印刷方案,我怎么有些不太明白。”

查尔斯将一版规划好的样本摊开,指着上面规划的区域,十分不解:

“将一份报纸分成八份,正反面各四个,主标题横跨两个区域,这我明白。”

“但为什么要把头条新闻的背面添加华人区域呢,这个区域不该随便添加吗?”

“要考虑成本和受众,普通的报纸华人的购买力还是很低的。”

陈默拿起样本,经过一番对折,恰好留出了两面。

一面是头条新闻,一面则是华语区域。

“以这种样本,我们完全可以印出小样式的板报,卖给华人群体。”

“而针对主流的白人群体,我们则在末尾处插入了华人板块。”

“一般而言,如果读者对报刊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会跳看这部分的内容,并且会对下文的内容产生割裂感。”

“我们直接在末尾处放华语内容,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抵触情绪不大;”

“当然,这也可以让白人群体潜移默化地改变对华态度,哪怕微乎其微。”

陈默清楚,改革就像是治病,一下子上来用猛药去灌,病人的身体当然吃不消。

这种事情,只得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来。

查尔斯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要是有严重排华情绪,也不至于会和陈默合资了。

而且陈默还有一点没有说完,以上诉进行排版之后,部分华人也可以通过裁剪报纸,二次贩卖。

虽然会影响自己的生意,但陈默也希望能帮助到这里的华人,尽可能改变一下他们的生活。

“对了,陈,我的工作室还需要一两个人进行文员工作,替我整理这些报道。”

“你需要什么尽管提,关于文员的话你看有合适的吗?”陈默看了一眼窗外正在搬运的物资和设备:

“印刷工我这边有很多人选,但让他们负责文员,恐怕效果不佳。”

“那行,我知道谁最合适了。”

查尔斯点了点头,又继续忙于他的梦想之中。

借着查尔斯的身份,陈默相信金牙炳最起码不敢像之前那样,直接派人冲到堂口进行打砸。

有了这个保护伞,陈默还是决定,在报刊发售之前,再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药皂造势。

他从来就没想过靠报社赚钱,虽然当娱乐报道的出现,旧金山纪事报会爆火一段时间。

但可不是长久之计。

预计蒸汽设备明日安装完毕,而样本的调试也就这两天,再加上机器的熟悉与使用。

大概三天后,旧金山纪事报的第一期刊物将会出现。

陈默心里盘算着,虽然刊物的内容稍稍过时,但只要足够劲爆,能吸引住人就行。

届时在报刊上推销药皂,那就顺风顺水了。

既然还有三天,陈默自然不愿闲着,他需要把为药皂继续造势才行。

“黄伯,我要的药材进账了多少?”

想到这,陈默找来还在忙于登记的黄伯。

从他憔悴的表情,显然这两天比较繁忙。

“陈掌柜,”虽然黄伯有些消瘦,可双眼却是炯炯有神:“关于药皂的原材料进了三十来斤,而一些常用的药材也各准备了五斤作为预存。”

“那些名贵的药材,如人参、灵芝、石斛......这些还是李德华之前克扣预留出来的,回春堂那边要价很高。”

“已经足够了,”陈默粗略算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不过黄伯,现在咱们账上还有多少?”

“已经花了两千多大洋了!账上只有一千多一些了。”

黄伯苦笑一声。

旧金山本身物价就高,近四十来人光吃饭一个月就要100美元,算上杂七杂八的生活成本预计200美元去了。

修缮堂口的材料最一开始是赵秉忠赠的,可后来被蛇眼忠带人一顿打砸后,大部分的材料又不能用了。

这两天修缮堂口钱和药皂的材料钱加在一起,前前后后也要快500美元了。

最烧钱的当然是约瑟夫引进的这台中型蒸汽动力印刷机。

虽然这台印刷机已经是找二手贩子买来的低价货,可加上安装运输,也花了整整1200块鹰洋。

印刷的材料费也是一笔开销。

月底的华工工钱也还没算,要是加上以及之前陈默的承诺,起码500鹰洋。

这么算起来,李德华的那些积蓄,已经去了快三分之二了。

“托约瑟夫把那三根金条卖了吧,大抵能换些美元。”

陈默有些头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黄伯这么一说,他顿时觉得自己再这么挥霍下去,迟早要把李德华的家当吃干。

但他也没办法,有些事情,没有付出,哪有回报?

“托人告诉赵老,就说我义安堂三天后开展义诊活动,让他宣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