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

第一封
致托马斯·彭南特先生

塞尔伯恩教区在汉普郡最东端、与苏塞克斯郡相邻、距萨里郡不远。近看在伦敦西南约50英里、北纬51度、奥尔顿镇往彼得斯菲尔德镇中途。塞尔伯恩面积大而广阔,邻接十二个教区,其中特罗顿和罗盖特两个教区在苏塞克斯郡。从南往西,这些相邻的教依次是埃姆肖特、牛顿·瓦伦斯、法灵登、哈特利·莫德维、大沃德勒罕、金斯利、海德利、博拉姆肖特、特罗顿、罗盖特、利斯和格雷特姆。这个地区的土壤类型如同人们的观点和看法那般复杂多变。西南方是白垩质山地形成的广阔高地,比村庄高出三千英尺。高地分成一块牧羊坡、一片高木林地和一条长长的人们称作悬挂地的斜坡林。这块崛起之地覆盖着山毛榉,无论从光滑的树皮、油亮的叶子,或是优雅下垂的枝条看,山毛榉都是树木中最让人愉快的一种[1]。牧羊坡宛若花园,延伸约一公里后,在丘陵边缘向外突出,再向下汇入平原,和丘陵、山谷、林地、荒野和水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壮观的景色。往东南面和东面远眺,那里山脉连绵起伏,有苏塞克斯山岗、吉尔福德镇附近的吉尔德山岗,多克镇周边的山岗。东北方是萨里郡的拉伊盖特冈。这些山脉和奥尔顿镇和法纳镇外的乡村勾勒出宏伟广阔的景象。

山脚下,与高地一阶相隔的便是村庄。村里有一条约四分之三英里长,与悬挂地平行的街道,在树荫遮蔽的山谷里时隐时现。一条硬粘土将山地和村舍隔开。村舍散落在一片陡峭、看上去有几分像白垩的白石岩上,但强耐高温性又似乎和白垩完全不同。毛石养护着类似白垩的物质,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山毛榉。山毛榉随岩石延伸到最底部,便不再向前。如同生长在白垩上,这里地势尽管陡峭,山毛榉依旧枝叶繁茂。

村道把土地隔开,道两边是两种看起来极不协调的土壤。西南面是贫瘠的黏土,多年劳作才能让它变得肥沃。东北面是园地,园地后面被围墙围住。园地这边向阳温暖,呈碎土状的广阔黑色白垩土适宜种植早熟作物,土壤看似已被蔬菜和动物的有机肥充分滋养。这儿大概是镇子的起源地,在那时,树林和灌木丛很可能从低处延展到对面山坡。

这个西南往东北走向的村子两头各有一处泉水。西北头的那条经常干涸,东南头的是常流泉称作泉源,几乎不受旱雨季影响[2]。这眼泉水从与科尔山相连的几处高地冲流而出。雄伟的白垩质山脉壮观地将两条小河分别送入两条不同的大海。往南的那条作为阿伦河的支流流向阿伦德尔镇,最后汇入英吉利海峡;向北的塞尔伯恩河在海德利与黑下河汇合,在蒂尔福德桥与奥尔顿和法纳姆河流交汇,形成韦依河的一条分支,在戈德尔明镇涌入船只可以航行的韦依河。韦依河流经吉尔福德镇,在韦桥汇入泰晤士河,最终在诺尔注入日耳曼海。

我们的水井均深六十三英尺,一旦到达这个深度,水井一般不仅不会枯竭,涌出的水清澈纯净、口感绵和,喝过这种纯物的人都大加赞赏,只是肥皂在这种水里打不出泡沫[3]

村子西北方、北方和西方的一系列围墙由一种叫白垩的土壤建成,这是一种腐石或被称为毛石。一旦受霜冻或雨水的侵蚀,这种石头便会腐蚀成碎片,转为自身的养料。这种土壤产出品质优良的小麦和苜蓿[4]

在东北方,比村子低一阶处是一片白土地。这种白土既非白垩,也非黏土;不适宜放牧,也不可用作耕地,但却很适合啤酒花的生长。这种土壤能培植出最鲜艳的啤酒花。这种植物的根深深扎入毛石地里,茎秆可随手采做柴火。

教区向沃尔默林地方向倾斜。黏土和沙土的交界处,土壤变得肥沃、湿润且呈沙质,不能用来铺路,却能生长出优质的木材。坦普尔和布莱默出产的橡木备受木材商的青睐,甚至很多用作海军军用木料。相反,毛石地生长的高大树木被工人们称作脆木,锯的时候木头常常碎裂[5]。越过那片砂壤土,土壤变成贫瘠的荒沙地,在远处和林地交织在一起。除了石灰和芜菁,那里几乎不能种植任何作物。


[1]编者注:尽管人们公认山毛榉是森林中最美的一类树,但橡木所呈现出的一种壮观、庄严、独特的景象使它在英国林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森林之王,宛如万兽之王的狮子,聚集着力量的庄严之美便是它的王者特征。(以下未作特别说明的注释均为作者注)

[2]1781年9月14日,在经历过酷夏、连续干涸的春天和冬天,这眼泉一分钟依然产出九加仑水,也就是说24小时、即一个自然天产出216桶水。那时很多水井业已枯竭,河谷里的水塘早已干涸见底。

[3]编者注:水的这种硬度是由溶液中含有大量土质盐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硫酸钙。这些盐有分解普通肥皂的特性。水中的酸和肥皂的碱中和。泉水中一些土的成分和皂油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包裹着肥皂,摸上去有种油腻的感觉。要解决这种问题,一般可以在这类水中滴入碱性碳酸盐。

[4]这种土壤出产优良的小麦和苜蓿。

[5]编者注:落叶松在砂岩底部的陆地上难以茁壮成长。当根扎得很深,碰触到沙岩时,树不再往下生长,变得弯曲。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多孔性的砂岩吸收了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