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上:7步实现跳级人生
- 向上例子姐
- 5713字
- 2025-05-19 16:22:46
序章 向上的力量
向上不仅是顺境中的喜悦,
更是逆境中的高歌!
每一次向下的自由,
都是人生的障碍。
你要先把人生字典中的
那个“不”字扔掉!
向上是积极思维和人生态度。
低谷逆袭源于
千万次向上的行动。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个词——向上。
什么是向上?有人认为向上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向上是成功人士才会说的励志故事。让我们先来看看向上的反面。
不敢给人添麻烦;
不敢做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不敢主动交朋友;
不敢道歉;
不敢提需求;
不敢担责任。
……
那么,向上到底是什么呢?
你可能会用“社恐”来解释上述那些“不敢”时刻。但我想告诉你的是,犹豫、退缩、自我怀疑等看似“社恐”的行为,其实只是表象问题,其根源在于你被向下思维局限了,缺乏向上的能量。
什么是向下思维呢?向下思维也叫滑坡思维,放弃、“摆烂”“躺平”“破罐子破摔”等,都是向下思维的典型表现。很多人认为,向下是一种自由,殊不知,每一次向下的自由,都可能给他们在走向理想人生的路上设置障碍。
向下的反面,就是本书要探讨的向上。
我希望你向上生长,拥有你想要的人生。但我也要告诉你,向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向上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被拒绝、被针对、被恶意攻击,这些都会让你想放弃和“躺平”。而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和“躺平”,但请你一定要坚持住。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你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真正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超越,拥抱你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人生。
你要先把人生字典中的那个“不”字扔掉!
向上不容易,但它也并不复杂,前提是你要相信自己,勇于行动,敢于争取。
如果你是一个不敢主动争取机会的人,那么你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一定不是乐观的、积极的,而是带着畏难、羞耻的情绪给自己找借口。没有正向行动就没有正向反馈。慢慢地,你会觉得:我的父母对我不认可,我的伴侣对我不珍惜,我的孩子对我不尊重,我在公司里也只是一个“小透明”,总是被边缘化,总是莫名其妙被歧视……我的人生很失败,我感觉人生无望。
如果你是一个爱抱怨、爱挑毛病的人,那么你就总会觉得身边的人都在针对你、消耗你,你也总会挑剔别人:我的伴侣不争气、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我的原生家庭有问题、我的同事都爱排挤人……
你感受到的这一切,其实是你的人生正在向下滑的一种信号。
为什么你觉得向上无望?归根结底是因为你没有从你的社会关系中得到正向反馈。
如果你的父母认可你,你的伴侣很爱你,你的孩子尊重你,你的上级重用你,你的同事欣赏你,你还会觉得自己失败吗?当然不会!
你越积极行动,越可能得到正向反馈,人生也就越能不断向上了。
向上是用积极的思维思考人生、创造人生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你的人生态度。
当你的人生呈现出向上的态势时,你会惊喜地发现,生命中的一切似乎都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的轨道。要知道,那些看似轻而易举的收获,其实都是“蓄谋已久”的;那些你以为的驾轻就熟,其实都是有备而来的。
举个例子。
31岁破产,成为单亲妈妈,独自抚养3个孩子,69岁登上美国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这不是剧本,这是梅耶·马斯克(Maye Musk)逆袭向上的人生。
破产、离异、独自抚养3个孩子,让梅耶的人生一时间变得很艰难。这3件事,单拎一件出来,都足够让普通人内耗和焦虑,更不用说3件事一起压过来了。
但梅耶的人生并没有因此下沉。
梅耶把谷底当成新的起点。在抚养孩子期间,她开始行动、自救,不停学习、考证,还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更令人震撼的是,60多岁的她重返了模特舞台。在69岁时,她的形象照登上了美国时代广场的广告牌。
梅耶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怨自艾和内耗上,而是积极地学习和工作,一路向前,最终实现低谷逆袭。
低谷逆袭,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词语。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触底一定会反弹,在低谷一定会逆袭,他们可能还会安慰自己说:“已经到低谷了,情况还会更糟糕吗?”
会!
不断下沉的人生,比你到了低谷还要糟糕。
拥有向下思维的人的人生会不断、无限地下沉,直到跌入看不见底的深渊。而真正厉害的人,即使跌入低谷,也会努力找到自己向上的台阶,拾级而上,走出低谷,见到照亮自己的光。
低谷逆袭不是低谷人生与成功人生的瞬间转变,而是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千千万万次向上的行动、探索、尝试。
被书画界视为“异数”的美术史学家徐小虎是真正厉害的人。
徐小虎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中国艺术史期间,在老师的幻灯片上看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她说:“特别感动,如此透过一个大石头跟一个小石头,可以把宇宙灵魂的存在表达得如此清楚。”从此,她开始了对中国书画的研究。
由于她的艺术理念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培养理念不同,她被迫退学,但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她先是在日本待了4年,一边撰写艺术评论专栏,一边观摩各种古画展览,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之后,她又跟随当时的书画鉴藏大家王季迁进行了为期8年的学习。最终,徐小虎发展出了一套清晰缜密的书画断代鉴定方法。在50岁时,她完成了《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的初稿,并以此论文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然而,《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推翻了大多数教授和研究员一直信奉的断代法,甚至颠覆了乾隆皇帝在《石渠宝笈》中提及的断代观点。因此,业内人士对她的鉴定方法置之不理,拒绝跟她来往。与此同时,她发现大众对艺术的追求似乎也不在于真伪。
但是,她并没有妥协,依然坚持自己的研究。
有人说,徐小虎怕是孤独极了。她却说:“我觉得失去了这种动力的学者蛮可怜的。我一点儿也不孤独,我觉得封闭了心灵、锁住了脑袋的大人才孤独。”
徐小虎的这种精神就是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她始终如花一样绽放。即使到了80多岁,她依然在电梯里被男生夸赞:“你真漂亮!”她说:“他看到的不是我,而是一种精神。我们的心灵里散发出来的美才是真的美……我觉得我越老越棒了。”
可以说,向上的生命力比年轻美丽的皮囊更有杀伤力。拥有它的人从不会被表象问题困住,他们总能洞察生活的本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向上走。
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闺密在两个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即使家人一再跟她说希望她能以家庭为重,在家继续做全职妈妈照顾孩子,她也依然坚定地选择重返职场。她认为,女性不应被家庭琐事所束缚,而应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去那个能让她展现才华的地方。
她在做全职妈妈期间,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为自己日后重返职场做足准备。孩子们上幼儿园后,她从临时合同工做起,一路披荆斩棘,用10年时间,一路向上,最终进入一家知名企业,担任核心管理层的职位。
她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也将家庭经营得很好。或者说,她不用费心经营,家庭也越来越好了。她在向上,她的家庭也在向上。
从她挺着大肚子坚持学习,到她一边努力适应职场,一边用心带孩子,再到她不断挑战自己、向上发展,她的丈夫和孩子将她的努力都看在眼里。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丈夫也开始提升自己,等到时机成熟后,离职开始创业,仅用5年时间,就把企业做到了当地的行业龙头。她的两个孩子也非常积极上进,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后来都考上了知名的大学。
当你还在纠结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时,向上的人已经事业和家庭双丰收了;当你还在抱怨“我什么都没有”时,向上的人已经打下一片“江山”了;当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试试看时,向上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请向上走,最好的风景要站在山顶才能看到。
你或许会说,我既没有什么优点,也没有获得过任何成就,我还能向上吗?
当然可以。我建议你从拿到一个小小的结果开始向上。
举个例子。
高女士曾经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她工作清闲,收入高,公司离家也近。就在她等待退休时,突然被裁员了。
被裁员后,高女士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赶紧找下一份工作,最后她去了一家服装店卖衣服。上班第一天,她就卖出了10件衣服,店主夸她有天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结果,让她对自己卖衣服的能力充满自信,也让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干劲。她的业绩不断攀升,店主也从开一家服装店发展到了开3家服装店,而她也成为服装店重要的股东。
在56岁时,她选择辞职创业。她创办了一个女性服装品牌,每天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地生活。
向上会让你“上瘾”,尤其在拿到结果,尝到甜头后,你会不断地想向上。拿到结果的人,从不囿于当下拿到的结果,而是会将这些结果当作新的起点和跳板。
举个例子。
在很多人还在挤破脑袋想捧一个“铁饭碗”时,30多岁的她辞掉了自己的“铁饭碗”。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廖女士。
廖女士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毕业后,她进入老家的一家国企上班,有了大家认为的“铁饭碗”,让身边人羡慕不已。
别人对“铁饭碗”的看法是:做了这份工作,这辈子就不用愁了。但是,廖女士对“铁饭碗”有不一样的认识。“铁饭碗”并非她安稳人生的保险,反而在某些方面束缚了她,而别人是感觉不到这一点的。
因此,她才说出了一句既震撼又激励我的话:“当时我不到30岁,却看到了我60岁的样子。不行!我要挑战自己,我要打破这个稳定。”
于是她辞去了老家的工作,丢下了“铁饭碗”,去了陌生的北京。
当时,她的梦想是去北京的中关村找工作,做什么工作都行,但必须在中关村。那时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年轻人都想去闯一闯的地方。
到了中关村,她最开始给一家很有名气、她自己也很想去的办公软件开发公司投了简历。但这家公司的大多数岗位都需要理科生,作为文科生的她不出意外,没有应聘成功。
她心想:“没关系,我继续找下一份工作。但我得先找个班上,不能闲着。一边上班,一边等机会。”
半年之后,之前她心仪的那家办公软件开发公司的人力资源(HR)联系她,告诉她有一个岗位适合她,问她要不要来。就在她满心欢喜地准备答应下来时,对方提出了附加条件:“但是月薪只有1000元。”
当时,她正在做的工作的月薪是2000元,而去心仪的公司只能拿到现在二分之一的月薪,如果是其他人,面对这种选择也许会再三考虑。
而廖女士很坚定:“去!”她的这一声“去”,回答的不只是那位HR,更是当时那个想来中关村、想去自己的心仪企业、想再次实现梦想的自己。
在这家办公软件开发公司,她的能力并不突出,对于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她处理得有些吃力。但因为珍惜这个机会,所以她拼命向上,学习数据分析等一切相关的专业知识,从文科生的身体里活生生“长”出了一个理科生。其中的困难,理科生懂,文科生更懂。
种下向上的种子,才能结出向上的果实。
后来,这家办公软件开发公司要在武汉成立华中分公司。廖女士主动请缨,想去开拓新市场。虽然她的能力已经提升了很多,但董事长还是有所顾虑。
董事长顾虑的是,她当前的职位是部门经理,去了武汉那边,她的职位就是副总级别。职位相当于在原来的级别上连升三级,她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担起这份责任?而且开拓武汉市场有一定难度,虽然能分的“蛋糕”不多,竞争对手却很多且很强。
在董事长列出的种种困难面前,廖女士回想起之前董事长对她能力的肯定与鼓励,心中充满了信心与决心。她深知,这次挑战虽大,但正是展现自己成长与实力的绝佳机会。于是,她立下军令状,说:“我肯定行!”
廖女士在公司的表现很优异,董事长本来就很欣赏她。对于这种敢于向上的人才,董事长愿意给机会。
到武汉后,公司的人深深体会到了她的那一句“我肯定行”,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她真的有能力做好的誓言。
到武汉一年后,她成功将华中市场打造成为公司销售业绩最高的区域。她也因此晋升为公司副总裁,负责管理整个公司上千人的销售团队。
回顾她踏进北京的初衷,她已经实现了进入中关村、进入名企的梦想,也实现了财务自由。很多人会想,她应该满足了,可以安逸地享受人生了。
但她并没有这样做,她又有了新的梦想,有了新的挑战。
在这家办公软件开发公司里,有一位年轻人辞职创业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对方和廖女士聊到创业的事情,问她有没有兴趣,要不要加入。
那一年,她35岁,生活既无忧虑也无压力。她再一次觉得看到了自己60岁的样子。于是,她又一次抛开稳定的生活,选择创业,探索新的领域。
这一次,她又成功了。
人生永远有不止一个风口,能拿到的也永远不止一个结果。不断寻找人生的新风口,勇于刷新自己的天花板,这种永不停歇、持续向上的力量让她永葆生命力。
我最近一次见到她是在杭州,她刚参加完乌镇的互联网大会。在大会上,她作为嘉宾发言。会后,她跟我说:“你别看我现在50多岁了,但我非常喜欢这个永远鲜活、自由、向上的我。我也非常喜欢你,你不也一直在向上吗?你不也成立了‘向上研修院’吗?你不也把家从北京搬到了杭州吗?这就是我们能成为好朋友的关键,我们都走在向上的路上,这样才能相遇、相知。”
无论是廖女士的人生历程,还是我的实践经验,都让我明白:梦想的实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向上努力做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结果累积起来的!
我之前在国内一家知名传媒公司上班。那几年,我们公司出品的综艺节目基本上都是跟一线卫视合作的,出演节目的嘉宾都是一线明星,节目播出的时段也都是周末的黄金时段,就连我们的线上合作伙伴也都来自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后来,我敏锐地发现,行业发展的风向变了,网络综艺节目将成为流行趋势。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公司去做网络综艺节目,那就很有可能跻身行业头部。
但是,公司领导把我内心的这颗小火苗给吹灭了。他认为,各大卫视的项目都还做不过来,网络综艺节目又没人做过,不知道市场有多大,没必要去冒险试错。
当时已经是副总裁的我,或许没必要因为提议被公司领导否决就做出离职的决定。但我就是那么做了。
离职后,我在一个下沉广场租了一间办公室,跟我的闺密一起开启了新的梦想,去拿新的结果。
创业的故事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励志和美好,这是我在决定创业时就知道的事情。我知道,我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有疲惫的时候,但是我不会轻易放弃,即便失败了,我也能积攒经验,把握更多新的机会。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你选择改变,你的人生才会改变。在迈出第一步之前,所有的山都是高山。
向上的路,的确不容易走,但也没有那么难走。
你需要的只是种下向上的种子,告诉自己: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三毛所说,给自己时间,不要焦虑,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与自己向上的心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你要相信,更好的人生正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