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夜密室

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砸在警车的挡风玻璃上。张志军单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揉了揉太阳穴。连续三天的蹲点行动让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警服衬衫的领口已经被汗水浸透,紧贴在皮肤上。

“张队,刚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锦绣花园发生命案,死者是本地知名企业家。“副驾驶座上的罗小伟放下对讲机,声音里透着疲惫和警觉。

张志军立刻调转车头,警笛划破雨夜的寂静。“通知其他人了吗?“

“刘法医和黄少良已经在路上,文晶晶说她会直接从家里过去。“罗小伟快速回复,同时掏出手机开始查看案件初步信息,“死者陈明远,明远集团董事长,55岁,报案人是他的管家,说发现时已经没了呼吸。“

警车驶入锦绣花园别墅区时,雨势更大了。别墅区保安见到警车立即放行,脸上写满了不安。3号别墅前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几辆警车停在那里,闪烁的警灯在雨幕中显得格外刺眼。

张志军下车时,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抹了把脸,快步走向现场。别墅门口站着一名六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整齐的管家制服,脸色苍白。

“我是刑侦大队长张志军,您是报案人?“张志军出示证件。

“是、是的,我是林福,陈先生的管家。“老人声音颤抖,“今晚陈先生有重要客人,让我九点准备茶点。我敲门没人应,推门发现...发现...“

“您先别着急,慢慢说。“罗小伟递上纸巾,“您最后见到陈先生是什么时候?“

“七点半,我送晚餐到书房。陈先生说要一个人待着,让我八点半再来收拾餐具。“林管家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但我八点半来时,门锁着,我以为他在忙,就等到九点...“

张志军点点头,戴上手套和鞋套,走向二楼书房。走廊铺着厚实的地毯,脚步声被完全吸收。书房门前站着一名年轻民警,见到张志军立即立正敬礼。

“张队,现场保持原状,法医刚到。“

书房门半开着,张志军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雨点拍打玻璃的声音清晰可闻。房间中央是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桌后真皮转椅上仰靠着一名中年男子——陈明远。

他穿着深灰色西装,领带整齐,双手自然垂放在扶手上,眼睛微闭,表情出奇地平静,仿佛只是睡着了。如果不是那惨白的脸色和发紫的嘴唇,很难相信这是一具尸体。

“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八点到八点半之间。“蹲在尸体旁的法医刘小军抬头说道,“没有明显外伤,嘴唇发紫,指甲床呈青紫色,疑似中毒。具体毒物要等尸检。“

张志军走近观察尸体细节。陈明远右手微微蜷曲,似乎握着什么东西。他轻轻掰开手指,一张对折的小卡片掉在地上。

“这是什么?“罗小伟弯腰捡起,小心展开。卡片上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一个圆圈内套着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有个眼睛图案。

“拍照记录。“张志军皱眉,“查查这个符号的含义。“

他环顾书房。这是一个约三十平米的房间,三面墙都是书柜,摆满了精装书籍。办公桌左侧是一组沙发和茶几,右侧放着保险柜。房间唯一的门就是他们进来的那扇,窗户全部锁死,没有破坏痕迹。

“黄少良,检查门窗和可能的出入口。“张志军吩咐道。

痕迹侦查员黄少良立即行动起来,他戴着白手套,手持放大镜,从门锁开始细致检查。“门锁完好,没有撬动痕迹。窗户锁扣完好,窗框和玻璃没有破损。“

张志军走到办公桌前。桌上整齐摆放着钢笔、笔记本和几份文件,一个精致的瓷茶杯放在右手边,杯底残留少量茶渍。

“茶杯取样。“他对刘小军说,“还有晚餐的餐具。“

刘小军点头,取出证物袋小心收集。

“张队,你看这个。“罗小伟指着办公桌下方的地毯,“有轻微拖拽痕迹。“

张志军蹲下身,果然看到地毯绒毛有被压平的痕迹,方向是从办公桌到沙发区域。他顺着痕迹来到沙发前,发现茶几上放着一个烟灰缸,里面有半截未燃尽的香烟。

“陈明远抽烟吗?“他问站在门口的管家。

“不,陈先生从不抽烟。“林管家肯定地回答。

张志军和罗小伟交换了一个眼神。“取证,查指纹和DNA。“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文晶晶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冲进书房,她穿着防水外套,头发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几缕发丝贴在脸颊上。

“张队,我查了别墅监控。“她气喘吁吁地说,“从七点半管家送餐到九点发现尸体,没有任何人进出书房。“

“你确定?“张志军皱眉。

“非常确定。书房在二楼走廊尽头,要进入必须经过走廊,而走廊有监控。“文晶晶打开电脑,调出监控画面,“看,这是七点半管家送餐进去,出来后直到九点,门再没开过。“

张志军盯着屏幕。画面显示林管家七点三十分端着托盘进入书房,七点三十五分空手出来。之后确实没有人进出。

“窗户呢?“

“别墅外墙有监控,如果有人从窗户进出,一定会被拍到。“文晶晶快速切换画面,“但什么都没有。“

张志军陷入沉思。一个密闭空间,没有入侵痕迹,死者却死于疑似中毒。是自杀?他再次观察陈明远的面容——太平静了,不像是自杀者通常的表现。

“罗队,联系陈明远的家人了吗?“他问道。

“妻子在国外旅游,儿子在省城上大学,已经通知了,都在赶回来。“罗小伟回答。

“张队!“黄少良突然从沙发后面举起一个小物件,“找到这个。“

那是一枚精致的袖扣,银质底托上镶嵌着蓝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登记为证物。“张志军接过袖扣,仔细观察,“做工精良,应该是定制款。查查来源。“

他走向书房的保险柜,发现柜门微开。“保险柜原本就是开着的吗?“

林管家摇头:“不可能!陈先生非常谨慎,每次使用后都会锁好。“

张志军戴上手套,小心拉开保险柜门。里面有几个文件袋和一摞现金,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位置的一个空的首饰盒。

“问问家属,这里原本放着什么。“他对罗小伟说,然后转向管家,“今晚陈先生约了谁?“

“陈先生只说有重要客人,没告诉我是谁。“林管家紧张地搓着手,“但...当我七点打扫走廊时,好像听到书房里有说话声。“

“几点?“

“大概七点二十左右。我以为陈先生在打电话,没太在意。“

张志军眉头紧锁。七点二十管家还没送晚餐进去,书房里却有人说话?而监控显示七点半前没人进入...

“文晶晶,再查查七点前的监控,看都有谁来过别墅。“

就在这时,书房门口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子挤了进来,手里提着工具箱。

“抱歉来晚了,雨太大堵车。“女技术员赵雪晴气喘吁吁地说,“现场情况如何?“

“疑似毒杀,密室状态。“张志军简短介绍,“重点检查茶杯、香烟和那个符号卡片。“

赵雪晴立即投入工作,她先对茶杯进行了快速检测。“茶里有残留物,初步检测显示可能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张志军喃喃道,“发作快,剂量足够的话几秒钟就能致命。“

“张队,“刘小军从尸体旁抬头,“死者口腔有苦杏仁味,确实是氰化物中毒的典型特征。但奇怪的是,他表情太安详了,通常氰化物中毒会有痛苦表情。“

张志军点点头,转向管家:“晚餐是你准备的?“

“是厨房做的,但我亲自送上来。“林管家急忙解释,“我和陈先生吃的一样的饭菜,绝对没问题!“

“茶杯呢?“

“也是我准备的,陈先生只喝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在书房柜子里,我每次现泡。“

张志军走到书柜前,找到了茶叶罐。他小心打开,里面是半罐深褐色的茶叶。“取样检测。“

“张队,“罗小伟接完电话走过来,“陈明远的律师到了,说有重要情况反映。“

一楼客厅里,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正焦急地踱步。见到警方人员,他立即迎上来。

“我是王立诚,陈先生的私人律师。今晚七点陈先生打电话给我,说要修改遗嘱,让我立刻过来。但我到的时候已经...已经...“

“您几点到达的?“张志军问。

“八点四十左右。我在门口按门铃没人应,正打算离开时听到管家在楼上喊叫。“

“陈先生为什么突然要改遗嘱?“

王律师犹豫了一下:“他说...有人威胁他,他担心自己会有不测。具体细节他坚持要当面说。“

张志军和罗小伟交换了一个眼神。这绝不是自杀。

“王律师,陈先生的保险柜里少了一件物品,您知道是什么吗?“

“保险柜?“王律师思考片刻,“陈先生在那里存放了一些重要文件和珠宝...对了,他有一枚家传的蓝宝石戒指,非常贵重,总是放在保险柜里。“

张志军想起那枚蓝宝石袖扣。两者有关联吗?

回到书房,犯罪心理专家许篙明已经到了。他戴着金丝眼镜,正仔细观察尸体和现场。

“许教授,有什么发现?“张志军问。

“凶手很了解死者。“许篙明推了推眼镜,“看这个环境布置,死者是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喝下毒茶的。能让他这么放松的,一定是熟人。“

“密室怎么解释?“

许篙明摇摇头:“每个密室都有它的钥匙。凶手要么有我们还没发现的进出方式,要么...“他指了指那张符号卡片,“用心理手段制造了密室假象。“

张志军陷入沉思。这时,文晶晶兴奋地喊道:“张队!我找到线索了!监控显示下午五点十八分,陈明远的侄子陈志豪来过,六点零五分离开。“

“陈志豪...查他的背景。“

“已经查了,“文晶晶快速敲击键盘,“28岁,明远集团项目部经理,有赌博前科,欠了不少高利贷。上个月陈明远刚替他还了200万赌债。“

张志军眼睛一亮:“联系他,问问他今天来干什么。罗队,你带人去查他的不在场证明。“

雨依然下个不停。张志军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外面被雨水模糊的灯光。这个案子表面看是密室毒杀,但他直觉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阴谋。那个神秘符号、消失的蓝宝石戒指、突然要修改的遗嘱...所有线索像散落的拼图,等待被正确组合。

“张队,“赵雪晴走过来,“我在茶杯和香烟上都检测到了指纹,茶杯上有陈明远和管家的,香烟上有一个陌生指纹,还有...袖扣上也有指纹,和香烟上的匹配。“

“很好,等陈志豪来了做比对。“张志军看了看手表,已经凌晨一点多了,“通知所有人,明天早上八点会议室集合,汇总线索。“

他最后环视了一遍书房。在这个豪华的密闭空间里,一个成功企业家离奇死亡,而凶手似乎凭空消失了。但张志军知道,没有完美的犯罪,只有未被发现的线索。他一定会找出那个隐藏在雨夜背后的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