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雨伞下的温度

祁颜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草稿已经二十分钟了。光标在“尊敬的许老师“后面闪烁,像是在嘲笑她的犹豫。

“直接叫名字会不会太冒昧?“她小声嘀咕着,删掉“老师“两个字,又改成“先生“,最后还是恢复了原状。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祁颜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仿佛这样就能收回那封正式邀请许沉合作项目的邮件。周四咖啡厅的谈话后,公司对这个“城市文化记忆“项目越发重视,总监张维甚至暗示如果成功,可能会是她升职的关键。

“他会答应的。“祁颜自我安慰道,手指无意识地绕着发尾打转。那天许沉表现得很有兴趣,甚至主动提出可以联系几位本地文化界人士参与。

手机突然震动,吓得她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新邮件提醒——发件人:许沉。

「祁颜,项目构想很有意义,我很乐意参与。明天下午有空详谈吗?可以来我工作室。——许沉」

后面附着一个位于老城区的地址。祁颜读了三遍,胸口泛起一阵奇异的温暖。他回复得这么快,是刚好在查看邮件,还是...也在等待她的联系?

“别胡思乱想,“她掐了一下自己的手心,“只是工作而已。“

第二天是个阴天,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雨腥味。祁颜按照导航找到一栋爬满常春藤的老式公寓,三楼便是许沉的工作室。站在门前,她反复检查着装——浅灰色西装外套配米色内搭,比平时上班正式些,又不会显得刻意。

门开了,许沉站在那里,穿着简单的深蓝色毛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他身后是一间阳光充沛的书房,两面墙都是书架,正中摆着一张宽大的原木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和纸张。

“准时得像上课一样。“许沉微笑着说,侧身让她进来。

这个熟悉的玩笑让祁颜条件反射地红了脸。高中时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哪怕下大雪也从不迟到。

工作室比她想象的更凌乱,却也更有生活气息。角落里摆着一张单人沙发和小茶几,上面放着喝了一半的咖啡杯;墙上钉着几张手绘地图和照片,看起来像是某个老城区的街景。

“你在看这个?“许沉注意到她的目光,“是城南旧街区,我新书的背景。“

“《城南旧事》?“祁颜想起签售会上那两个女孩提到的书名。

许沉眼睛一亮:“你读过?“

“嗯,写得很...真实。“她其实想说的是“动人“,但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像是害怕暴露太多情绪。

许沉为她泡了茶,两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提出的建议专业而具体,甚至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参与人员名单和活动构想。祁颜发现,工作中的许沉和教书时的他很像——专注、严谨,偶尔会不自觉地用笔轻敲桌面,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这部分可能需要更多视觉元素,“许沉指着企划书上的一页说,“城市记忆不只是文字,还有图像、声音...“

“我们可以做一个多媒体展览,“祁颜接上他的思路,“配合老照片和口述历史。“

许沉赞许地点头,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让祁颜想起当年作文被当堂表扬时的感觉。只是这一次,他们是平等的对话者,而非师生。

讨论持续到傍晚,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雨终于开始落下,轻轻敲打着玻璃窗。祁颜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工作了近五个小时。

“我该回去了,“她看了看表,收拾文件,“这些构想我会整理好汇报给公司。“

“我送你,“许沉站起身,“下雨了。“

“不用,我叫车就行。“祁颜慌忙拒绝,不想显得太麻烦他。

许沉已经拿起门边的伞:“这个点很难叫车,而且雨会越来越大。“

果然,刚出楼道,雨势就变大了。许沉撑开一把黑色长柄伞,示意祁颜靠近些。伞不算大,两人不得不紧挨着走,祁颜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水味和雨的气息。一个不小心,她的肩膀碰到了他的手臂,瞬间像触电般缩回来。

“小心,“许沉突然揽住她的肩往自己这边一带,避开一个水坑,“路滑。“

那只手很快礼貌地收回,但祁颜的心跳已经乱了节奏。他们沉默地走在雨中,肩膀偶尔相碰,谁都没有再拉开距离。

地铁站入口处,许沉坚持把伞给她:“带着吧,明天带到工作室就行。“

“那你怎么办?“

“我跑回去很快的。“他笑了笑,雨水已经打湿了他的发梢,在路灯下闪着细碎的光。

祁颜犹豫了一下:“要不...你送我到家?然后带着伞回去。“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听起来简直像某种邀请。

许沉的眼神深了几分,最终却摇摇头:“今天不了,你好好休息。明天见?“

“明天见。“祁颜松了口气,又莫名有些失落。

回到家,她机械地换下微湿的外套,脑子里全是刚才雨中那一幕。许沉的手掌温度透过衣料传来时的触感,他呼吸时胸膛的起伏,还有那种若有似无的克制——仿佛靠近她需要极大的自制力。

手机震动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是许沉的消息:「安全到家了吗?」

「到了,谢谢你的伞。」她回复,然后鬼使神差地又发了一条,「明天想吃什么?我可以带午餐过去。」

发完她就后悔了。这太像约会了。但许沉的回复很快到来:「不用麻烦,我叫外卖就行。不过如果你愿意,可以尝尝我的手艺,工作室有小厨房。」

祁颜盯着这条消息看了足足一分钟。去他的工作室,吃他做的饭,这已经远远超出工作关系的范畴了。理智告诉她应该婉拒,但手指却不受控制地打出:「好啊,需要我带什么材料吗?」

「带着你的好胃口来就行。」许沉回复,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

祁颜把手机扔到沙发上,捂住发烫的脸。她在做什么?这明明只是一个工作合作,为什么心跳得像高中时偷偷看他批改作业时一样快?

第二天中午,祁颜站在许沉工作室门口,手里拎着一袋水果——虽然他说不用带任何东西,但她总觉得空手去不太好。

门一开,香味就飘了出来。许沉围着一条深蓝色围裙,袖子依然挽到手肘,小臂上沾着一点面粉。

“正好,“他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袋子,“汤还需要十分钟。“

工作室比昨天整洁了些,书桌被临时改造成餐桌,摆着两副碗筷。厨房区域传来咕嘟咕嘟的炖煮声,温暖而家常。

“没想到你真的会做饭。“祁颜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许沉熟练地搅动汤锅。

“独居男人的必备技能,“他头也不回地说,“尝尝咸淡?“

他舀了一小勺汤,转身递到她嘴边。这个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让祁颜愣住了,但许沉的表情太过自然,仿佛只是最平常的事情。她微微低头,就着他的手尝了一口。

“好喝。“她小声说,舌尖上是他亲手调制的味道,温暖得让人心尖发颤。

午餐简单却美味——南瓜汤、清蒸鱼和一道时蔬。许沉甚至烤了小面包,外皮酥脆内里松软。

“这太厉害了,“祁颜由衷赞叹,“比外卖强一百倍。“

“写作之余的消遣,“许沉给她添了半碗汤,“有时候卡文了,做做饭反而能理清思路。“

他们聊起工作,聊起共同认识的几个老师,气氛轻松得像多年的朋友。饭后,许沉泡了两杯咖啡,两人继续昨天的项目讨论。

“这部分口述历史,“祁颜指着企划书上的一页,“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

“我有个老朋友在文化馆工作,“许沉思考着说,“他认识很多老城南的居民。对了,周末有个民间艺术展,可能会有线索,要一起去看看吗?“

祁颜的心跳漏了一拍。周末,那不再是工作时间了。她应该拒绝的,但许沉的眼神太过坦然,仿佛这纯粹是工作需求。

“好啊,“她听见自己说,“具体时间和地点发我就行。“

下午的工作效率出奇地高。到五点时,他们已经完成了企划书的大部分内容。祁颜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许沉突然说:“等一下。“

他走向书架,从最上层取下一本书,回来递给她:“新版,比签售会那本多了一篇后记。“

祁颜接过,是一本精装的《城南旧事》,封面比书店里的版本更加精致。翻开扉页,上面写着:「给祁颜——有些故事,从第一页就注定要一起写完。许沉」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喉咙突然发紧。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赠书的范畴,几乎像是一种...告白?

“谢谢,“她努力保持声音平稳,“我会好好珍藏的。“

许沉只是微笑,眼神深邃得让她不敢直视。

回家的地铁上,祁颜紧紧抱着那本书,像是抱着一个易碎的梦。她开始期待明天的见面,后天的见面,周末的见面...这种期待太过危险,却又甜蜜得让人无法抗拒。

手机又响了,是林小曼:「周末出来喝酒?我男朋友的乐队演出。」

祁颜犹豫了一下,回复:「这周末有工作安排,下次吧。」

林小曼的回复立刻飞来:「和许沉有关?」

祁颜没有回答,但沉默本身就是答案。很快,电话响了。

“你疯了是不是?“林小曼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怒气清晰可辨,“周末单独见面?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吧?“

“是工作,“祁颜无力地辩解,“一个民间艺术展,对项目很重要。“

“少来,“林小曼冷笑,“祁颜,我认识你十一年了。你看他的眼神从高中起就没变过。“

地铁到站,祁颜随着人流走出车厢,耳边是林小曼的警告:“别让他再伤你一次,听见没?“

挂掉电话,祁颜站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突然感到一阵迷茫。林小曼是对的,她对许沉的感情从未真正消失,只是被时间冲淡了。而现在,每一次见面,那种感情都在复苏,像春天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理智。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她告诉自己。他们不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两个平等的成年人。也许,只是也许,这次会有不同的结局?

回到家,祁颜将那本《城南旧事》放在床头,手指轻轻划过扉页上的题词。有些故事,从第一页就注定要一起写完——许沉写下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轻轻敲打着玻璃,像是某种暗示,又像是一个未完成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