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忆中的白月光

图书馆那次不算愉快的“日记本事件”之后,空气中似乎总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林疏桐敏锐地察觉到,顾砚舟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了。

他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冷意,仿佛凝结成了实质的冰霜,将所有试图靠近的目光都冻结在外。

接连几天,林疏桐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时,总能瞥见顾砚舟的身影。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偶尔还会漫不经心地翻阅几本与课业相关的书籍,而是固定地坐在最靠窗的那个角落,手里捧着的,正是那本深蓝色丝绒封面的带锁日记。

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微垂着头,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与那本日记。

指尖偶尔会轻轻拂过封面,那份小心翼翼,与其说是珍惜,不如说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守护。

林疏桐的心头,像是被一根细细的线牵扯着。

她知道自己不该窥探,不该好奇,那本日记是顾砚舟的禁地,是苏棠口中“学长珍贵的回忆”。

可越是如此,那日记本上冰冷的金属锁扣,以及顾砚舟凝视它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就越像一个谜团,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探寻。

苏棠的敌意也如同跗骨之蛆,日益明显。

她总能“恰巧”在顾砚舟出现时,也出现在图书馆,目光或明或暗地胶着在林疏桐身上,带着审视与警告。

有时,当林疏桐推着书车经过顾砚舟常坐的区域附近,苏棠会像一只警惕的猫,优雅地起身,不动声色地挡在林疏桐与顾砚舟之间,用甜美的声音问候顾砚舟,眼角的余光却冰冷地扫向林疏桐,仿佛在说:离他远点。

这种无声的较量让林疏桐感到疲惫。

她只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只想安安稳稳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拿到应得的报酬,为母亲分担些许生活的重担。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无端被卷入这场她避之唯恐不及的漩涡。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图书馆里人不多,格外安静。

林疏桐正在三楼的旧书库整理一批新捐赠的旧书,这些书散发着时光沉淀下来的霉味与纸张特有的芬芳。

她踮着脚,想把一本厚重的《清河市地方志》放到书架顶层。

忽然,楼梯口传来压低的说话声,其中一个声音,她再熟悉不过——是顾砚舟。

另一个略显苍老温和的,似乎是负责管理图书馆的李老师。

“……砚舟啊,我知道你心里苦,但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也该学着放下了。”李老师的声音带着几分叹息,“你妈妈在天之灵,肯定也希望看到你开开心心的。”

林疏桐的动作顿住了,手中的地方志险些滑落。

她屏住呼吸,不是有意偷听,只是这突如其来的对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她无法忽视。

顾砚舟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沙哑:“李老师,我没事。”简单的四个字,却透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

“那本日记,你还是天天看?”李老师似乎并不意外他的反应,继续温和地劝道,“晴丫头是个好孩子,她留下的东西,你珍藏着,老师都理解。但她肯定不希望你因为思念她,把自己困在过去,连带着……”李老师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连带着对和她有几分相似的人,也产生不必要的执念。”

晴丫头?林疏桐心中一动,难道……

只听顾砚舟的声音陡然冷了三分:“李老师,她不一样。”他的语气很轻,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决,像是在强调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

李老师轻轻叹了口气:“你这孩子……你七岁那年,你妈妈因为那场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找到,这成了你爸爸心里的刺,也成了你的。后来没多久,常来我们大院、和你最要好的晴丫头也因病走了。我知道,你把对母亲的思念,对那份未完成的亲情的遗憾,还有对晴丫头的愧疚和不舍,都寄托在了那本日记上。可那终究是回忆,人不能只活在回忆里。”

车祸……青梅竹马……日记……

这些零碎的词语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林疏桐心中那扇紧锁的困惑之门。

她终于明白,顾砚舟为何如此珍视那本日记,为何会对与日记主人容貌相似的自己,产生那样复杂难辨的态度。

原来,那冷硬的外壳下,包裹着如此沉痛的过往。

那不是简单的珍藏,而是他情感世界里仅存的慰藉与寄托。

她也瞬间明白了苏棠那句“守护学长回忆”背后更深层的含义。

苏棠或许是真的知道这些往事,所以她的“守护”,在她自己看来,便有了天然的正义性。

林疏桐抱着那本厚重的书,缓缓蹲下身子,将脸埋在书页间。

冰凉的书页贴着她的脸颊,却无法冷却她此刻心中的震动。

她想起了顾砚舟在触碰日记本时,眼中那抹一闪而过的脆弱;想起了他偶尔独自坐在角落,周身散发的浓重孤寂。

原来,他并不是天生冷漠。

那股萦绕在她心头的、对顾砚舟莫名的抵触和不解,在这一刻悄然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同情,有理解,还有一丝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疼。

她开始更加留意顾砚舟。

不再是因为那份被迫卷入的纠葛,而是出于一种更纯粹的关注。

她看到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却在无人注意的间隙,习惯性地望向天空,眼神空茫;她看到他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却在低头记录笔记时,眉宇间不自觉地染上一层淡淡的阴霾。

这些细微的观察,让她对顾砚舟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高冷学霸”和“富家少爷”的标签上。

他的形象,在林疏桐心中渐渐变得立体而真实。

她甚至会想,如果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也能让他那紧锁的眉头,舒展片刻。

这种想法一旦萌生,便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林疏桐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敢贸然做什么。

她只是在擦肩而过时,会多一分小心,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时,会尽量放轻动作,不去打扰那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身影。

日子在平静和暗流涌动中悄然滑过。

梧桐巷的清晨依旧会被母亲早餐摊的香气唤醒,明远私立中学的课业依旧繁重。

林疏桐的生活看似没有太大变化

转眼,又是一周的周末。

按照惯例,林疏桐会去市立图书馆帮忙整理一批即将上架的新书,这是她勤工俭学的另一项临时任务,虽然辛苦,但报酬相对丰厚一些。

这天,当她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前往市立图书馆时,却在一条必经的僻静小路上,看到了一幕让她心头一紧的场景,也为她推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门扉。

###原文中英文内容翻译

<think>

####分析后续影响

我现在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日记事件的后续处理中。

目前的重点是撰写第三章,我正专注于上一章事件所产生的叙事后果。

我正在探索日记内容曝光对角色及其未来互动所产生的情感影响和连锁反应。

####开拓新领域

我已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三章,目标是达到 1200字。

我在日记事件的后续影响基础上进行创作,构思了一些场景,其中林疏桐观察到顾砚舟的退缩以及他对日记的痴迷。

我专注于精心设计一场无意中听到的辛酸对话,揭示他母亲去世的真相以及日记的来源。

这些信息将重塑林疏桐的认知,并为未来的事件埋下伏笔。

目标是引发真实的情感共鸣。

####完善叙事

我现在正全神贯注地创作第三章,标题为“回忆中的白月光”。

重点是充实林疏桐无意中听到关键对话的场景。

我正在精心设计顾砚舟和他的老师老李之间的对话,确保对话能揭示他母亲去世的悲惨背景故事以及日记的真正来源。

这个关键的时刻将为林疏桐对顾砚舟的认知演变以及预示的“偶然机会”奠定基础。

目标是引发真实的情感共鸣,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未来事件铺平道路。

目前字数约为 300,我正在积极努力将其增加到 1200字。

####打造关键场景

我深入投入到第三章的创作中,“回忆中的白月光”目前已写了 500字。

重点是那场无意中听到的对话。

顾砚舟愈发孤僻的状态被巧妙地展现出来,林疏桐也越来越好奇。

我正在营造紧张氛围,直至关键的揭秘时刻,即顾砚舟与老李谈论他母亲的去世和日记的来源,旨在产生情感冲击,并为林疏桐未来的行动做好铺垫。

####拓展情感版图

我现在正在融入第三章的揭秘内容,目标是达到 700字。

我专注于林疏桐在无意中听到对话后视角的转变。

这包括一些微妙的线索和对顾砚舟隐藏悲伤的同情暗示。

我正在构思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随着理解的加深,林疏桐思考着日记的来源,旨在引发对未来互动的期待。

这一章应该为她建立更深厚的联系和成长奠定基础。

####叙述第三章

我现在完全沉浸在第三章的核心创作中,目标是达到 900字。

我着重描写了林疏桐在无意中听到顾砚舟和李老师的对话后观念的转变。

我在强化她默默的同情以及在她心中种下的关切的种子。

目标是确立她最初的理解,为未来可能的行动和互动做好准备。

我还确保顾砚舟忧郁的情感暗流被巧妙地交织其中。

####发展第三章

我现在完全沉浸在第三章的核心创作中,目标是达到约 1000字。

我着重构建林疏桐观察到顾砚舟愈发退缩的场景。

我正在精心设计顾砚舟和李老师在图书馆的对话,揭示他母亲的悲惨离世和日记的来源。

这对林疏桐不断发展的理解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她的同情心也在加深。

我专注于营造一种辛酸的氛围。

####营造情感共鸣

我现在正全神贯注地创作第三章,目标是达到 1000字。

我着重描写了林疏桐在无意中听到顾砚舟和李老师的对话后观念的转变。

我在强化她默默的同情以及在她心中种下的关切的种子。

目标是确立她最初的理解,为未来可能的行动和互动做好准备。

我还确保顾砚舟忧郁的情感暗流被巧妙地交织其中。

我现在完全沉浸在第三章的核心创作中,“回忆中的白月光”目前已写了 1100字。

我构建了林疏桐观察到顾砚舟愈发退缩的场景,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核心重点是在图书馆里林疏桐无意中听到的顾砚舟和老李的对话,在对话中,顾砚舟敞开心扉,讲述了他母亲的悲惨离世和日记的来源。

这对林疏桐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她对他的同情心更加深厚了。

我专注于营造情感冲击,巧妙地为她未来的行动做好铺垫。

</think>好的,这是小说《梧桐巷里的旧情书》第3章的内容:

##第3章回忆中的白月光

市立图书馆的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落满尘埃的空气中切割出明明暗暗的光柱。

林疏桐推着吱呀作响的旧书车,穿梭在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书架间。

这是她在明远私立中学的另一份勤工俭学——整理图书馆的旧书库。

相比于食堂的喧嚣和收银台的机械,她更喜欢这里的安静,以及纸张和旧时光混合的独特气味。

今天的工作有些特殊,李老师让她整理一批即将捐赠给山区学校的旧书,其中夹杂着一些无人认领的失物。

当她拿起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精装童话集时,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书页间夹着的一个小巧的银质相框。

相框里是一张褪了色的合影。

照片上,一个眉眼弯弯、笑靥如花的女孩亲昵地靠在一个略显青涩的男孩肩上。

男孩的嘴角微微扬起,眼神清澈,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明朗。

尽管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林疏桐依然能感受到照片中溢出的、不曾被岁月磨灭的温暖与美好。

她几乎是立刻认出了照片中的男孩——顾砚舟。

只是,照片里的顾砚舟,和现在明远私立高二(1)班那个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的顾砚舟,判若两人。

现在的他,像一块万年不化的寒冰,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阴郁和戒备。

而那个女孩……林疏桐的心猛地一缩。

她见过她,或者说,见过无数次“她”的影子。

在顾砚舟偶尔失神望向窗外时的落寞眼神里,在他钱包夹层里那张被摩挲得起了毛边的单人照里,甚至,在她自己每次不经意间抬头,对上顾砚舟复杂目光的瞬间。

她和那个女孩,有着惊人相似的眉眼。

“林疏桐,发什么呆呢?”身后传来李老师略带沙哑的声音。

李老师是图书馆的老馆员,也是负责勤工俭学学生管理的老师之一,五十出头的年纪,戴着一副老花镜,人很和蔼。

林疏桐慌忙将相框放回童话集里,有些窘迫地低下头:“没什么,李老师,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旧书。”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她手边的童话集上,微微叹了口气:“哦,这本啊……是顾砚舟那孩子高一刚开学那会儿不小心落在这里的。后来通知过他几次,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不想要了,一直没来取。”

顾砚舟的?林疏桐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老师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继续说道:“说起来,这孩子刚进明远的时候,虽然话不多,但还算开朗。后来……唉,大概是高一下学期吧,他那个青梅竹马的小姑娘,就是照片里这个,叫……叫什么来着……”李老师皱着眉想了想,“哦,对了,叫许念晴。听说是在国外出了意外,那么好的一个女孩子,真是可惜了。”

许念晴。

林疏桐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原来,那个被顾砚舟珍藏在心底,甚至不惜在她身上寻找影子的女孩,叫做许念晴。

“那之后,顾砚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李老师摇了摇头,“整天冷着一张脸,学习倒是更刻苦了,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但也更不爱跟人交流了。也就只有对着这本童话集和里面的照片,偶尔还能在他脸上看到点不一样的情绪。”

林疏桐沉默着,心情有些复杂。

她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顾砚舟看她的眼神总是那么奇怪,带着探究,带着审视,偶尔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悲伤。

原来,她只是一个酷似他白月光的替代品。

这时,书库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高瘦的身影逆着光走了进来。

是顾砚舟。

他似乎是来找书的,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

当他转过身,目光不期然地撞上了不远处的林疏桐,以及她身旁那本摊开的、露出了银色相框一角的童话集时,他的脚步猛地顿住了。

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

顾砚舟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而冰冷,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直直刺向林疏桐。

那眼神里充满了被侵犯领地的愤怒和不悦,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谁让你动那个的?”他的声音比窗外的寒风还要冷冽几分。

林疏桐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下意识地想要解释:“我……我只是在整理旧书……”

“整理旧书就可以随便翻别人的东西吗?”顾砚舟一步步逼近,强大的压迫感让林疏桐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周身散发出的那种阴郁气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重。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林疏桐垂下眼睑,轻声道歉。

她知道,自己触碰到了他不可触碰的逆鳞。

李老师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砚舟啊,别生气,是老师让疏桐整理这批书的,她也是不小心看到的。这书你放这儿也有一年多了,你看……”

顾砚舟却像是没听到李老师的话,目光依旧死死地锁在林疏桐身上。

他伸出手,一把从书车上拿起那本童话集和里面的相框,动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小心翼翼地将相框合上,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生怕再被任何人窥探到分毫。

“以后,离我的东西远一点。”他丢下这句话,语气中的警告意味十足,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书库。

林疏桐站在原地,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闷闷的,有些透不过气。

阳光依旧照耀着,但她却觉得有些冷。

可这种关注,对她而言,却像是一把双刃剑。

让她在他冰冷的目光中,偶尔能捕捉到一丝转瞬即逝的“温柔”,却又在下一秒被那份温柔背后隐藏的真相刺得遍体鳞伤。

她只是一个影子,一个寄托哀思的容器。

放学铃声响起,林疏桐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家。

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顾砚舟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似乎在等什么人。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平添了几分孤寂。

正当林疏桐犹豫着要不要绕路走时,一个穿着明远中学校服,但明显经过精心修改、更显身材的男生快步跑到了顾砚舟面前。

是王大志,高二(1)班的体育委员,也是顾砚舟在班上为数不多能说上几句话的人。

王大志家里也是做生意的,虽然比不上顾氏集团,但在清河市也算小有资产。

他性格大大咧咧,有些自来熟,仗着和顾砚舟关系还行,时常在他面前刷存在感。

“舟哥,等你好久了!今晚我家新开的那个电竞馆搞活动,一起去耍耍?”王大志热情地揽过顾砚舟的肩膀。

顾砚舟不着痕迹地避开了他的胳膊,语气淡淡:“没兴趣。”

“别啊,舟哥,”王大志不死心,“听说苏棠也会去,她可是特意问了我你来不来呢。”

苏棠。

听到这个名字,顾砚舟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苏棠是高一的学妹,长相甜美,家世也好,入学以来就对顾砚舟表现出毫不掩饰的爱慕,是明远中学公认的校花之一。

更重要的是,有人说,苏棠的某些神态,和当年的许念晴也有些相似。

林疏桐的心又是一紧。

她知道苏棠,那个像个小公主一样被众人捧在手心的女孩,也是最常以“守护学长回忆”为名,在她和顾砚舟之间制造误会的人。

顾砚舟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还有事。”

王大志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行吧,那下次有机会再约。对了舟哥,下午图书馆那事儿我听说了,那高二(3)班的林疏桐也真是的,勤工俭学就好好干活呗,乱翻别人东西算怎么回事。要我说,那种想靠这种方式接近你的人,舟哥你可得擦亮眼睛。”

顾砚舟的脚步顿了一下,侧过脸,目光冷冷地扫了王大志一眼。

那眼神让王大志后面的话噎在了喉咙里,讪讪地闭上了嘴。

“她不是那样的人。”顾砚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

说完,他不再理会王大志,迈开长腿,朝着与林疏桐相反的方向走去。

林疏桐站在原地,有些怔忪。

“她不是那样的人。”

顾砚舟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她原本已经沉寂的心湖,漾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

他是在……为她解释吗?

这个发现,让林疏桐的心情更加复杂起来。

她不明白,为什么顾砚舟明明将对许念晴的执念投射在她身上,却又会在这种时候,下意识地维护她。

难道,在他心里,她不仅仅是一个影子那么简单?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林疏桐自己掐灭了。

她苦笑着摇了摇头,一定是自己想多了。

顾砚舟那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对一个处处不如他白月光的“赝品”产生别样的情愫呢?

他大概只是,不希望自己的“藏品”被人随意议论和玷污吧。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隐没在天际,梧桐巷口,母亲早餐摊的灯光已经亮起。

林疏桐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暂时压在心底,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

而她与顾砚舟之间这场注定无望的纠葛,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只是,那本童话集,那个银色的相框,以及照片里许念晴灿烂的笑容,却像一根无形的刺,深深扎进了她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