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黄蓉玲珑包的秘密

场馆的顶灯暗得彻底,应急灯在天花板投下昏黄光圈,将那道月白身影衬得像浸在旧时光里的水墨画。

阿灵后颈的汗毛竖起来,食典残卷贴着大腿的位置烫得惊人,仿佛里面藏着团活火——这是她第一次觉得,那卷破布不是死物,倒像是有脉搏的。

“我是黄蓉。“女子开口时,阿灵的舌尖突然泛起股蜜枣甜。

她猛地睁大眼睛——是味觉通感!

可这不是食物的味道,更像某种被封存的情绪,带着点岁月沉淀的温柔,又裹着三分孤勇。

老乞丐的卤蛋壳“咔“地碎在脚边。

阿灵余光瞥见他佝偻的背突然挺得笔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道精光,活像从前夜市里偷看到老板藏钱匣时的模样。

“三十年前我在扬州瘦西湖边见过您。“周大师突然踉跄两步,手里的瓷盘差点摔了,“您当时说...说要等个能让食典重见天日的人。“

古装女子转过脸,眼尾朱砂痣随着动作轻颤:“周师傅记性倒好。“她的目光扫过阿灵发顶,停在她口袋鼓起的位置,“当年洪七公与我论道,说'美食如武学,皆需以心驭力'。

他把这道理写进《七公食典》,我却在《九阴真经》里藏了半句注脚——“她顿了顿,食袋上的锦鲤绣纹在阴影里泛出微光,“如今食典残卷认了你为主,我这缕残魂才破了封印。“

阿灵喉咙发紧。

她想起昨夜整理残卷时,有段文字突然泛起金光,写着“厨心者,通天地气“。

原来不是自己眼花,是有人在等她。

“那欧阳绝的食盒里...“阿灵刚开口,女子已轻轻摇头:“他拿的是假残卷,绣桃花的绢帛我当年送过七公三幅,两幅做了剑穗,一幅垫在《九翅诀》底下——真货在你这儿。“她指尖轻点阿灵口袋,烫意骤然加剧,阿灵倒抽冷气,却见残卷边缘渗出金纹,像活过来的游龙。

老乞丐突然插话:“丫头,问她玲珑包的事。“他抠着牙花子,语气却比往日教她颠勺时严肃十倍,“你前日翻残卷,不是总盯着'黄蓉巧制千般馅'那页发愣?“

阿灵这才注意到,女子腰间食袋的收口处,绣着极小的褶皱花纹——和残卷里那页模糊的图谱几乎一模一样。

她喉结动了动,终于问出口:“您说的...是黄蓉玲珑包?“

女子眼尾微弯,竟真有几分古画里黄蓉的灵秀:“看来七公的传人没白教你。“她伸手入食袋,取出卷鹅黄绢帛,展开时飘出股陈皮香,“这是我当年为七公做的点心谱,每颗包子要捏十八道褶,馅心随季节变,更要...把《九阴》里的'收放诀'融进去。“

阿灵凑近去看,绢帛上的小楷被岁月浸得发褐,却依然清晰:“面要揉足三百六十下,如练气;褶要收得圆,如运劲;蒸时火侯分三叠,如掌法。“她指尖刚碰到绢帛,通感突然如潮水涌来——是竹楼里的灶火噼啪,是少女捏着面剂子抿嘴笑,是洪七公拍着大腿喊“妙啊“的笑声。

“这是...“阿灵声音发颤。

“是我的记忆。“女子将绢帛轻轻按在她掌心,“当年七公说,若有一日食典传人能做出完美的玲珑包,便会明白'厨心'与'武心'本是同根。

你现在摸到的,是我捏第三笼包子时的心境——那时我总把褶子捏歪,靖哥哥还笑我像在包青蛙。“

老乞丐突然哼了声:“丫头,别光顾着感动。“他弯腰捡起蛋壳碎片,指节敲了敲阿灵手背,“这包看着软萌,实则是道坎。

当年我师公试过七次,第三次把蒸笼烧穿了,第五次馅心发苦,最后一次...“他顿住,浑浊的眼睛里浮起层雾气,“最后一次他说,差的不是手艺,是...没碰到能让他豁出命去做这笼包的人。“

阿灵攥紧绢帛,掌心被残卷和食谱硌出红印。

她想起夜市里阿婆塞给她的热乎包子,想起老乞丐在破庙教她颠勺时冻红的手指,想起方才比赛时,鱼片在勺里翻跃的模样——原来那些温暖过她的烟火气,早就在她心里种下了什么。

“我要试。“阿灵抬头,眼睛亮得像夜市里刚点着的灯笼,“现在就试。“

女子笑了,食袋上的锦鲤仿佛活了,随着她的动作轻晃:“别急。“她从袖中取出粒青灰色药丸,“这是用天山雪莲子炼的,能帮你稳住火候。

记住,蒸包子时要像打拳——起手要柔,收势要刚。“

周大师突然咳了两声:“阿灵啊,后厨还没收拾...“

“用我的灶。“老乞丐突然甩了甩破棉袄,从裤腰里摸出串铜钥匙,“醉云居的新灶前天刚砌好,火候稳当。“他冲阿灵挤挤眼,“我去买最新鲜的荠菜,你师公当年说,春天的玲珑包,就得用带露水的菜心。“

阿灵低头看手里的两样宝贝——残卷还在发烫,食谱上的小楷泛着暖光。

场馆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滴打在玻璃幕墙上,像极了蒸笼上汽时的声响。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野山椒——是小梅今早硬塞的,说要给她的菜“添把火“。

现在这把火,该烧得更旺些了。

“等我。“她对女子说,声音轻却坚定,“等我做出第一笼玲珑包,您得告诉我...《九阴》里的注脚到底写了什么。“

女子望着她跑向后台的背影,指尖轻轻抚过食袋上的锦鲤。

雨幕里传来老乞丐的吆喝:“丫头,记着揉面要三百六十下!“她低头笑了,眼尾朱砂痣在雨雾里晕开,像滴要落进岁月里的墨。

而阿灵不知道的是,当她的身影消失在转角时,那卷《七公食典》的残卷,正从她口袋里悄悄探出半寸金纹——那纹路,和《九阴真经》里记载的“易筋锻骨篇“,竟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