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组阁
- 朕自澳洲归来,反清复明
- 喝茶我用扎啤杯
- 2064字
- 2025-06-20 08:11:52
百官见状,要说惊讶吧,似乎这种情况倒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少人的脸上已然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好似在说,“果然不出我所料”!
此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史可法这次死定了,有人冷眼旁观,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摇头叹息,为其惋惜。
然而朱胜机接下来的话,却是大大出乎了文武百官的意料,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史可法,你何罪之有啊?”
此话一出口,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文武百官,就连当事人史可法都懵了,目瞪口呆地望着朱胜机,不知道朱胜机此话到底何意。
朱胜机倒是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开口说道:“你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亲自率军守城御敌,于战场之上身先士卒,宁死不降,堪称忠君爱国之典范,若是连你都要被问罪,那这城中的文武百官,岂不是都该千刀万剐?”
此言一出,堂中文武顿时都被吓得一个激灵,浑身直冒冷汗,任谁也没有想到,不仅没能看成史可法的热闹,反倒他们险些落个千刀万剐!
史可法也被朱胜机此话给整不会了,为了向朱胜机负荆请罪,他可是准备了一整夜,早已打好了腹稿,结果自己想好的那些词儿,到头来是一句也没能用上,说话都有些吞吐了起来。
“可,可是,臣昨日曾对殿下多有冒犯,实为大不敬之罪……”
史可法话未说完,便直接被朱胜机给开口打断了:“昨日之时,我尚为攻城之敌,而非大明之监国,你理应对我不敬!
行啦,不必再多说了,兵部和朝廷还有很多差事等着你去办呢,以后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写这种东西上面了!”朱胜机说着,便指向了脚下那封被他撕得粉碎的请罪奏疏。
史可法满脸惊愕地望着朱胜机,此时心中已经仅剩感动,他的神色逐渐变得坚定,郑重其事地对着朱胜机俯身叩首,朗声道:“臣史可法,愿为殿下肝脑涂地,誓死以报殿下!”
而就在此时,站在百官首列的钱谦益也适时地出列,躬身施礼道:“殿下,臣请上疏,荐兵部尚书史可法入阁辅政!”
钱谦益话音刚落,他身旁的张慎言、雷縯祚、高弘图、姜曰广、吕大器等人也都紧随其后地一同出列,拱手高呼:“臣等附议!”
眼看着几位朝中大佬都出列力挺史可法,一众文武百官自然是随风倒,赶忙纷纷跟着齐声附议。
能入朝为官的没有傻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史可法不仅保住了原本的地位,而且还得殿下赏识,有众位大佬力荐,入阁已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儿了,此时还不赶紧表态巴结,难道等着日后人家给自己穿小鞋吗?
朱胜机见状,自是对眼前的局面十分满意,当即顺势道:“本王素闻史可法为人忠正,且颇具才干,乃国之栋梁,如今又有满朝文武齐声举荐,于情于理,本王都不能不允!
即日起,加封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史可法闻言,当即再度叩首谢恩:“臣史可法,领旨谢恩!”
史可法在群臣举荐与百官支持下入阁,也算是给举荐阁臣之事开了头儿,文武百官紧接着也都纷纷呈上了各自准备好的举荐阁臣的奏疏。
被举荐者倒也完全在朱胜机的意料之中,除了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这些朝中大佬,便是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原任官员,以及以雷縯祚为代表的复社成员,而其中呼声最高的,自然是身为当代文坛领袖及东林党魁首的钱谦益了。
朱胜机虽然感觉钱谦益这老狐狸颇为狡诈,须得多加提防,但因为钱谦益在官场和儒林之中都颇具影响力,对自己而言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所以朱胜机还是当即应允了百官的举荐。
“钱谦益本就是我大明文坛之领袖人物,诗文名满天下,乃天下读书人之典范,此等大才,朝廷岂能不用?
即日起,钱谦益官复原职,任礼部侍郎,并加封东阁大学士,亦入阁辅政!”
钱谦益闻言心中大喜,但表面上却仍十分克制,恭谦行礼:“臣钱谦益,拜谢殿下隆恩!”
而后,朱胜机又分别重新任命张慎言为吏部尚书;高弘图为户部尚书;姜曰广仍任詹士,掌南京翰林院,并加封礼部左侍郎。
此三人亦加封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至此,这内阁班子也算是搭起来了,只是这内阁首辅具体由谁来担任,还没有确定,朱胜机亦没有就此事做出表态。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钱谦益虽然是内阁之中官职最低的,但是,却又是最有可能成为首辅的,毕竟钱谦益名望以及在朝中的影响力,支持率,可都是所有内阁成员之中最高的!
而且自当时决定开城投降,拥立朱胜机的时候开始,张慎言、高弘图等人就一直唯钱谦益马首是瞻,因而如今他们也未必会与钱谦益竞争首辅之位,八成还是都会举荐支持钱谦益来担任内阁首辅的。
紧接着,当朱胜机宣布退朝,却又特意留下了钱谦益,便让百官更加笃定了心中的猜测,认为就连朱胜机此时最为倚重的人,也是钱谦益!
钱谦益本人自然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朱胜机来自于千里之外的南洋澳洲,初来乍到,对大明的情况了解十分有限,亦缺少根基,不依靠自己这样的士林领袖,他如何能够坐得稳这皇帝之位?
其实钱谦益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拥立朱胜机的,在他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朱胜机甚至比潞王朱常淓,都更容易拿捏一些!
至于昨晚他对史可法所说的,是为了救国,为了复兴大明才选择拥立朱胜机的话,不过是为了说服史可法,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罢了,能有三分发自真心,便算是高估了他的良心。
亦如当初他约同雷縯祚、张慎言、姜曰广等人,共同致书史可法,以潞王朱常淓比福王朱由崧更加贤明为由,游说史可法与其一同拥立潞王朱常淓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