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什么?朕的侄子?
- 皇帝陆续降临:天子角斗场
- 烽火逐鹿
- 2089字
- 2025-06-27 00:40:49
杨广看着宇文化急的尸体慢慢倒去。
他微微皱眉,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如果说没有林峰,他杨广就会死去,如此,那这天下是谁的是宇文化及的吗?还是另有其人?
“小友,朕有些不解。。。”
杨广把心里所想全部对着林风说了出来。
“陛下可知,陇西的李氏?”
林风擦了擦身上的血迹,看向杨广不慌不慢的道。
杨广微微皱眉:“可是那李渊?”
“正是,不过李渊没有他的儿子,他可统一不了天下呀。”
杨广的身体微微发颤:
“那李渊也算得上是朕的兄弟啊,哼!他不帮我大隋就算了,他还统一了天下?他也配?!朕的天下,岂容他人所得?”
“来人,传我令!速速召陇西李渊入宫!”
此时,林峰打断了他的话。
“可是在他们统一了天下之后,天下可是一片欣欣向荣啊,而且他们开创了贞观之治!”林风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他便知大祸临头——
死寂笼罩大殿。
杨广缓缓起身,玄袍下摆扫过血冰。
“贞观……之治?”四字在齿间碾磨,似毒蛇舔舐刀锋。
他忽地低笑,笑声震得冠冕玉藻叮当乱撞:
“李渊和他的儿子?朕记得有……李世民。”
染血的护甲抚过腰间螭龙玉璜——那是晋阳宫旧物,昔年他亲赐稚童李世民的抓周礼。
“那个扯着朕袍角,讨要西域糖人的小童……”
帝王眼底最后一丝温度冻结:
“竟用朕的江山……治他的太平?!”
“陛下不可!”林风扑跪拦驾,“后世自有公论……”
“公论?”杨广一脚踹开他,嘶吼震落梁上冰凌:
“朕要他的头!挂在运河闸口!让天下看看何谓公论!”
检测时空悖律!强制启动紧急跃迁!】
系统警报红光淹没视野——
青蓝裂痕撕开太极殿晨雾。
李世民正执笔批阅《赈河南水患诏》,朱砂未干,忽见御案前跌出两道人影!
玄黑龙袍裹着血腥气撞翻墨砚,杨广抬头刹那——
正对上李世民惊愕的眼。
“护驾!”长孙无忌的嘶吼划破死寂。
千牛卫刀斧如林围拢时,杨广的视线却钉死在李世民手中诏书上:
“……遣太医署携药石万斤?开太仓粟三十万斛?”
他染血的指尖划过诏书末尾朱批,声音陡然尖利,“河南水患朕也遇过!发十万民夫固堤便是!何须糟蹋粮食救蝼蚁!”
李世民挥手屏退刀斧。
他解下自己的紫貂大氅,轻轻披在杨广肩头:
“姨父。”这一声唤得杨广浑身剧震。
年轻的帝王捧起案头《灾民户册》,指腹摩挲墨字:
“贞观二年,河南饿殍盈野。朕问策魏徵,他说——”
诏书被风吹开,露出压角的八个瘦金小字:
“水能载舟,易覆者舟。”
林风趁势启动【实景回溯】功能(透支最后10点能量):
——洛阳漕运码头,贞观十一年春——
运河千帆竞过,胡商粟特人正与唐吏用银币结算关税。
梢公号子声里,有妇人将新蒸的胡饼塞给巡河卫兵:“托陛下福!今年漕船免了力役钱……”
杨广枯槁的手指穿透虚影中的帆索。
他认得这码头——大业五年征高丽时,此处栓满押送军粮的囚船。
溺毙民夫的尸首缠在缆桩上,像一串惨白的浮标。
“假的……”他踉跄后退,“定是幻术!”
李世民却引他至殿外阙楼。
长安城在晨曦中苏醒,一百零八坊炊烟如缕。
皇城根早市喧嚷声随风飘来:
“新磨的麦粉!三文一升!”
“淮南道新到的粳米——”
有老农在朱雀门前叩首,怀中襁褓露出半块咬过的胡麻饼。
“那是陈三郎。”
李世民指尖点向宫门卫兵,“去岁他阿耶冻毙在泾阳渠工地。”
杨广瞳孔骤缩——他记得大业七年修渠冻毙者的处置:尸首填作路基。
“朕免了他家三年庸调。”
大唐天子语声沉静,“今春他自愿应募府兵。”
晨光中,陈三郎将半袋粟米塞进老农怀里。
落日熔金时,杨广独立阙楼。
脚下是万盏灯火织就的贞观长安,背后是太极殿壁上巨大的《九州舆图》——那上面再没有征辽的红箭,唯见丝绸之路金线蜿蜒。
“运河……”他忽然抓住栏杆,指节青白,“后世当真用它……运粮货?”
林风调出全息投影:汴河商船桅杆如林,苏杭漕粮直抵幽燕的动画流淌过宫墙。
“大业八年,陛下龙舟经过汴口时,”李世民的声音传来,“曾因纤夫尸塞河道,停航三日。”
杨广猛地闭眼。
他想起龙舟上歌姬的象牙板,与水下肿胀发绿的尸手——那手曾紧攥着半块混了观音土的馕饼。
还驾紫微宫的蓝光亮起时,杨广最后回望长安。
太极殿飞檐下,李世民正亲手搀扶起叩谢蠲免赋税的老翁。
“走罢。”
玄袍帝王转身步入漩涡,玉藻冠冕在长安灯火中碎成星尘。
青蓝裂痕闭合前,林风听见他喉间滚过一声极轻的喟叹:
“告诉世民……”
风雪吞没尾音,唯有一物当啷坠地——
是那枚螭龙玉璜,晋阳宫旧年的抓周礼。
大业十三年的闸口风雪更狂。
宇文化及的头颅早已不见,唯余几截冻硬的绳缆在风中呜咽。
杨广孤身立于堤岸,看民夫们喊着新编的号子拖动漕船:
“哎呦嘿——!加把劲呀!”
“过了闸口呀——!见娘子喽!”
林风脑中响起提示:
【暴君改造进度:7%】
【新任务:说服杨广废除“龙舟纤夫溺毙偿金减半”律】
他抬眼望去——
帝王玄色大氅被风卷起,如垂死黑蝶扑向运河。
而运河沉默东流,将号子声、风雪声、一个王朝最后的悲鸣,统统揉碎在千里波涛里。
【系统提示:五秒后杨广即将返回大业年间,宿主一并返回大业。】
。。。。。。。。。。。。。。
史载大业十三年冬,炀帝罢江都宫新殿工役,出太仓粟赈漕夫。
当夜有老卒见帝独立闸口,风雪满袍。
问之,不答。
当贞观年的麦香飘进大业风雪时,杨广正用弹壳在冰面刻写新诏。
林风瞥见残句:“纤夫溺毙者……全恤……”
一粒雪落进“全”字凹槽,
像填平了十三年的血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