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汉唐边塞诗研究(中华文史新刊)
更新时间:2020-12-24 11:36:1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约37万字,系在2005年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作者在深入探讨汉唐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汉唐边塞诗的苦寒、尚武、乡恋、征战、风俗等五大主题及其创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传统课题中力求创新,颇有学术价值。
上架时间:2014-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阎福玲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以在中国史诗研究这一领域内得到普遍认同的、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的学者为个案,分析他们持有的史诗观念、学术旨趣、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以勾勒出近百年来中国史诗学术史的某一个侧面,阐述了中国史诗研究者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的继承和创新,反思中国史诗学的学术转向与新格局,总结中国史诗学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文学22.3万字
- 会员徐嘉瑞,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在文学创作、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平民文学”思想贯穿了徐嘉瑞创作研究的始终,是新旧交替时代碰撞出的乐章,是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交流的产物。徐嘉瑞在西学东渐的时代氛围里,运用西方先进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文学创作,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平民文学”思想。本书采用文献细读,历史分析和比文学17.1万字
- 会员清代诗学依托于学术色彩浓厚的思想史背景,对整个古典诗学作了历史性的总结和梳理,是古典诗学的集大成和总结时期。本书作为《清代诗学史》的第一卷,内容包括鸟瞰整个清代诗学文化性格和历史特征的导言以及论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诗学的六章正文,既有历史进程的整体观照,也有具体诗论家的细致评析。相比前人以单一的观念史视角考察清代诗学的批评史、诗学史著作,本书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诗学文献的细致梳理,融观念史、批评史、文学69万字
- 会员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为研究对象,以“绅士化”现象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该时代文学关注的道德话语进行再思考,并将道德话语深入英国思想史语境中,努力探索道德问题与英国贵族阶级的衰落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之间的内在联系。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重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营造了一种表面和谐的社会状态,但贵族阶级的道德观念并没有给英国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精神活力,反而扼杀了中产阶级本有的道德传统。文学15万字
- 会员吴芳吉(1896—1932)是20世纪初期的著名诗人,其所开创的“白屋诗”独树一帜备受瞩目。本书以中西文化交汇的变动时代为论述背景,以理学的现代传承为切入点,梳理了儒学对吴芳吉文化观念与诗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作者运用文化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还原了吴芳吉的“儒者”身份,呈现了文化重建过程中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复杂关联。本书既有专题人物研究的深度,又有折射文化转型的广度,为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文学20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分析中外文学残疾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以“残疾书写”的文本为基础,引入镜像理论、人格特质论、创伤理论、文学伦理学等研究视角,较为系统地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残疾书写中的人物形象、修辞载体、叙事模式、主题思想、书写范式和价值取向,挖掘残疾书写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折射,揭示残疾书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学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