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肿瘤科医生的中医心悟
- 谢文纬编著
- 2521字
- 2023-09-15 15:32:19
第二讲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前,世界重新认识中医
西医和中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尽管西医也起源于古代的自然医学,但伴随着科学的诞生,西医逐渐发展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医学,凭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现代化的医院,西医在医学界占主导地位,而中医则依然依托着古老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充实,仅凭借疗效在当今社会占一席之地,但中医常常因为治好了病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结果一直被医学界置于边缘化。
西医需要借助各种大型先进的物理仪器和生化实验室,才能做出诊断,然后开出经过很多年生化和动物实验及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才获得批准的成药;而中医则仅凭望闻问切四诊,然后做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中医辨证,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出针对性的中药,这些未经实验验证过的中药,仅凭中医的直接观察和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与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现场即时配制,却常常能药到病除,使病情豁然而愈。然而,在国家的医疗管理体制中,在正统的医疗机构中,中医的地位、财政支持、科研投入比重以及话语权都让位于西医,中医只能起辅助作用。
中医属于远古医学,西医属于近代医学。两种医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智慧方向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医院虽有中医科室,也储备足量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但综合性医院还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然而从SARS病毒及一系列新病毒引发的瘟疫出现后,西医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人们自然又会想起中医,并且开始重新认识中医。他们感到西医的抗生素似乎并不是人类对付病菌最有效的方法,病菌的耐药和变异常使西医束手无策,而西医对病毒的作用更为有限。人们开始回顾,历史上中医曾经帮助中华民族战胜过大小瘟疫数百次,中医中必定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医学界应该重新认识中医,研究中医,挖掘中医的真谛。
中医的理论虽然简单,但要成为中医大家,古人称为“上工”的,则要靠个人对经典著作深入的研读和领悟,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然而能够成为中医精英、大家者是少数,多数中医只能是平平的“下工”。此外,中医队伍中也有少数庸医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从而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中医在很长时间是被边缘化的,并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中医往往有口难辩,虽然疗效好,却讲不清道理,拿不出西医要求的各种数据。如果和西医讲阴阳五行,他们更是听不大懂。其实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西医诊治思维完全不同。有人说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智慧,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是知识。中医可能是前者,而西医是后者。
中医把身体看成一个大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认识人的生理和病理,这个系统和谐平衡就是健康,反之就是病态。道理简单明了,也反映出自然医学的朴素无华。但由于中医的理论不能被科学界所接受,于是只好用自己的疗效向世人证明,面对重大疾病和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西医疗效不好的病种,用自己独特的疗效向西医证明,同时也向世界证明和呼吁,中医是人类健康中不可或缺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中医带来了展示自己的机会,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烈性传染病,西医没有治疗病毒的特效药,对于重症患者也只有支持疗法,虽然采用各种昂贵的抢救措施,但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然而中医的团队进入抗疫一线后,与西医完全不同,他们仅凭望闻问切四诊,便开出针对性的中药处方。虽然中药也没有特异的抗病毒作用,但却有抗病毒的广谱作用,如果用上群药,作用也是可观的。中医有几千年抗瘟疫经验的支持,除了祛邪抗病毒,中医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还可激发人体正气(免疫力)。这种仅靠四诊八纲临证的治疗,使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并且几乎没有毒副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认为,面对一种突发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先要明确诊断,包括核酸检测、血液IgM与IgG抗体检测、肺部CT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西医做出的诊断。但有了诊断,西医却没有特异的治疗,而中医则可以第一时间有效干预,比如能起到抗病毒、退热、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这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初期,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中医药如果能在第一时间介入,就能及时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阻止疾病从轻症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因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中医药介入一定要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显著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轻型和普通型,中医药有明显优势,退热快、转阴快、改善症状快,让患者核酸检测尽快转阴,就会减少病毒的传染性。应该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的最大优势。
面对一种新的疾病,其实对中医和西医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按他们的说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们是务实的,他们看重的是疗效,另外也会看副作用的大小,治疗成本的多少。中医之所以在各种打压下,依然能存在,依然能发展,靠的就是疗效。西医研发一个化学药品,需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西医讲数据,讲科学,但大部分数据来自实验室,来自动物试验,并非来自人体,当新的化学药品推到市场,或许开始有效,但很快发现有副作用和耐药等诸多问题。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所用的药物总是在不断更新,今天对疾病的认识和所用的药物可以推翻昨天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而明天对疾病的认识和所用的药物又可以推翻今天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
中医则是万变不离其宗,几千年前的经典名方至今仍被现代中医广泛应用,四诊八纲至今仍然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新药方的产生不是来自实验室的研发,而是来自临床的实践,来自用中药治疗患者的直接经验。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之法。中医的这种调和阴阳的方法源于《易经》,所以自古以来有易医同源之说。《易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中医是《易经》派生出来的,中医和《易经》自古融为一体。既然中医的阴阳理论体现了宇宙最基本的运行规律,那么中医应该是一门永恒的医学,所以几千年传下来的药方今天仍然有效,而且在未来还会百试灵验。在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前,人们看到了中医的显著疗效,甚至在病毒变异、疫苗失效的情况下,中药依然有着明显的效果,这不能不让西医刮目相看,也让全世界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