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继《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之后又一部著名的中医古典医籍,因其有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俱备,故有“方书之祖”的美誉,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由于古代战火洗礼,本书目前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呈现在我们面前。古往今来,研习《伤寒论》者不下数十家,古有三纲鼎立、方证类比、六经气化等著名学说,今有六经八纲、脏腑辨证、药证方证等不同学术流派,遗风余采,莫与比盛,而探讨《金匮要略》者则屈指可数。

浙江自古以来,中医氛围较为浓厚,杰出医家人才辈出。清朝初年宁波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其后绍兴俞肇源的《通俗伤寒论》都是伤寒学派重要的读本,民国时期宁波的伤寒大家范文甫家喻户晓,同时代在绍兴地区更涌现了何廉臣、曹炳章等著名伤寒医家,将“绍派伤寒”推入顶峰。近年来,“浙派中医”兴起之时,“浙派伤寒”亦风发而上。张宇静副主任中医师幼承家学,其后就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仲景方药之医药结合研究,即将出版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药证解读》一书,本着“挤出水分写干货、啃露骨头说白话”的原则,通过“析药测证”“以药串方”的形式,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全书所用方药进行归纳整理,更将仲景学术经验,通过析“药”辨“证”这种崭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通俗而不失专业性,有助于大家汲取更为宝贵的营养物质,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令吾钦佩。其与吾徒交往多年,吾视若一辄,今索序于吾,乐为之序。吾以为张医师乃年轻一代中医的佼佼者,“源头出活水”,期冀他这本不拘一格的伤寒药解,为学者们提供新思路,为中医临床提供新方法,为“浙派中医”分支“浙派伤寒”添砖加瓦,并为宁波中医人的伤寒学研究如何另辟蹊径,如何独立创新,起到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浙江省国医名师

原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原宁波市中医院院长

王晖

己亥年冬至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