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师职业培训教材
-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组织编写
- 3440字
- 2025-03-14 19:44:10
第三节 听力师职业与听力学教育
一、听力师的发展概况
听力工作者/听力学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纯音听力检测技术,当时第一代听力计(audiometer)上市并迅速应用于临床,这些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和研究的工作者便是最早的听力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听力学迅速发展,听力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逐步走向职业化。当时“听觉康复专业、听力师、听力学家”仅出现在早期组建的军队听力服务医院/机构。那时的助听器技术不发达,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极度匮乏,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努力,许多军官、士兵取得了一定的康复效果,也因此成就了一批听力学家。后来,这批听力学家通过“传、帮、带”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教授给学生。之后听力师迅速、广泛发展到各个社区言语与听力诊所及各类公立或私人医疗机构。由此,听力师作为一个卫生保健类职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听力师的执业领域是为各个年龄段的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人群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二、国外听力学教育和认证及听力师职业服务
(一)国外听力学教育
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艾奥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和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等高等学校开始开办听力学本科教育。20世纪60年代,听力学硕士教育开始在美国出现。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讨论开办听力学博士教育。1992年,美国正式开设第一个听力学博士学位教育专业(doctorate of audiology,Au.D),之后迅速发展。2007年,美国将博士学位设定为听力学从业的门槛,从2012年开始执行。目前,在美国超过75所院校开展听力学课程/专业,设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方式包括校园和远程继续教育。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均有超过5所以上的院校开展听力学课程/专业,设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业门槛需要硕士学位。
(二)国外听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听力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听觉及前庭功能的解剖与生理、教育听力学、听力学基础、耳鼻咽喉疾病概要、诊断听力学、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人工听觉技术、康复听力学、儿童听力学、听力学实训教材、言语科学基础、言语康复学、语言康复学和言语语言康复实训教程等。
(三)国外听力学认证
1925年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ASHA)成立。1952年ASHA颁发第一部听力学行业准则,详细规定了听力从业者/听力师的权利和义务。目前ASHA有会员16 000多名,女性占84.4%,听力学家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达68.2%。听力学从业资格证书“听力学临床技能证书(certificate of clinical competence in audiology,CCC-A)”由其考评和颁发。另一个重要的行业学会为美国听力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udiology,AAA),于1988年成立,成员全部为听力师,目前有会员12 000多名,该机构也可为听力学专业从业人员进行评定、考核及发放从业资格证书(board certified in audiology,BCA)。AAA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介绍听力学的最新进展及相关辅助技术,传播听力学知识。
(四)国外听力师的服务内容
听力学是一项有趣且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从业者要有吃苦耐劳、仁心与同情、甘愿奉献的精神。根据AAA的职业说明,听力师的服务内容如下:①评估与诊断听力损失及前庭平衡障碍;②处方验配与调试助听器、其他放大装置及辅助系统技术;③提供听觉康复训练,改善听力损失人士的聆听技巧和交流水平;④参与制定听力保护方案,预防噪声暴露条件下造成的听力损伤;⑤参与制定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⑥评估与处理儿童和成人听觉中枢处理障碍;⑦为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成人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及术后的编程调试和康复训练;⑧评估与处理遭受耳鸣困扰的人士;⑨参与听神经和面神经的术中监测,以防损伤及提高手术效果。
(五)国外听力师的服务场所
听力学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热门。自2006年以来,听力师一直是美国的十大热门职业之一,因其工作压力小、待遇好、工作环境好,2016年被美国职业评估为卫生保健类的最好职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可供听力师选择的服务场所较多,主要有:①公立和私立学校(一般指小学、中学和特殊教育);②学院和大学;③私立机构;④医院;⑤家庭保健;⑥社区听力言语中心;⑦康复中心;⑧疗养机构;⑨医师诊所;⑩工厂;⑪军队;⑫国家和卫生保健部门;⑬国家和省市机构。2014年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ASHA)对1 760名听力师服务场所的调查数据(表1-3-1)。
表1-3-1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关于听力师服务场所的调查数据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2014年ASHA的调查报告
三、我国听力师的发展概况
我国听力工作者的身影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响应国家需要,一批临床医师转岗到听力学事业的建设和研究队伍中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发展听力学科。但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需求的限制,我国听力师职业发展十分缓慢。到目前为止,我国听力师教育背景仍参差不齐,亟待规范。许多医疗机构的听力检测主要由护士、检验专业、临床医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转岗转业或兼职完成。与欧美国家集诊断和康复为一体的听力师不同,我国听力师多为技师,学历从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到硕士甚至博士均有,以大专学历为主,技能水准和检查结果差异巨大,造成各医疗机构的听力学检查结果难以互相认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听力学专业,培养出科班出身的“正规军”,为听力学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行业面貌正在逐步改善。
四、我国听力学教育和认证及听力师职业服务
(一)我国听力学教育
2001年教育部设立听力学本科专业,为目录外的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100310W。2004年教育部批设言语听觉科学本科专业,属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的教育学专业,专业代码040109S。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听力学更名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特设专业,属医学技术类别下设的独立二级学科,专业代码101008T;而言语听觉科学则更名为特殊教育,为基本专业,属教育学下的独立二级学科,专业代码040108。与基本专业相比,特设专业是一个不够成熟、不太稳定和社会需求量不多的专业。
在“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批设15所院校开设听力学本科专业。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已有如下院校正在开办或曾开办听力学相关专业或课程:首都医科大学(199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2001—200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原温州医学院(2009年)、滨州医学院(2013年)、广州新华学院(201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都正在积极申报(筹办)听力学专业。
(二)我国听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国的听力学本科教育属于特设专业,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师资情况设置课程。目前主要有13门主干课程:听力学基础、耳鼻咽喉疾病概要、诊断听力学、助听器及其辅助设备、人工听觉技术、康复听力学、儿童听力学、宏观听力学与市场营销学、听力学实训教程、言语科学基础、言语康复学、语言康复学、言语语言康复实训教程等。
(三)我国听力师认证
目前,我国听力师的从业门槛较低,尚无相关的学历学位要求,也无须相应的听力学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善。201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将听力师职业纳入,并明确其工作范畴,允许听力师为听力损失人士验配助听器。2016年7月,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的努力及协助下,全国高等学校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成立,启动“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同年,听力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步启动。至此,我国的听力学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飞越的发展。
(四)我国听力师服务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岗位职责说明:听力师是从事听觉功能的检测、评估、补偿和保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①检查、测试听觉功能,获取听觉功能检测图和数据;②评估、分析听觉功能状况、出具听觉功能评估报告;③制定听觉功能康复方案;④使用人工耳蜗、助听器等辅助产品,补偿听觉功能;⑤进行噪声环境下人员听觉功能保护方案设计和咨询;⑥分析、处理听觉功能障碍引起的眩晕、失眠问题。
(五)我国听力师服务场所
鉴于我国目前听力师是一个全新的职业,而且从业人数极少,所以目前我国听力师的服务场所范围较欧美国家窄,主要是医疗机构(如医院、职业病防治院和养老院等)、助听辅助设备企业或者助听器验配门店、残疾人联合会、聋儿语训康复机构和学校等。此外,如果将听力学工作进行细分,可以划分出许多方向和领域,有的听力师工作范围较广,有的则专职于某一个领域,比如医疗机构或研究所的电生理测试和研究,儿童听力学的诊断和康复,助听器的验配调试及人工耳蜗的调试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听力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听力师的服务范围必将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