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睡眠监测数据判读和报告

(一)PSG数据判读规则

1.人工判读

人工判图时,严格根据最新版《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技术规范》进行判读。

睡眠分期规则

第一部分:成人规则

A.睡眠分期判读总则

1)下列术语用于成人睡眠分期(推荐):

a.W期(清醒期)

b.N1期(非快速眼球运动1期)

c.N2期(非快速眼球运动2期)

d.N3期(非快速眼球运动3期)

e.R期(快速眼球运动期)

2)用下列规定逐帧判读:

a.睡眠监测开始后,按每30s为一帧依次判读睡眠分期。

b.逐帧标定睡眠期。

c.如果2个或多个睡眠期并存于同一记录帧,睡眠期所占比例最大就判读为相应睡眠期。

d.当某一记录帧存在3个或更多满足不同睡眠分期标准(W、N1、N2、N3、R期)片段时:

ⅰ.如果此记录帧的大部分满足N1、N2、N3或R期标准判读为睡眠。

ⅱ.这一记录帧内睡眠片段中占比例最大的睡眠期就认定为相应睡眠期。

3)按照下列EEG频率定义判读:

a.慢波活动:频率0.5~2.0Hz额区导联记录波形正负峰-峰值最小波幅为75μV。

b.δ波:0~3.99Hz。

c.θ波:4~7.99Hz。

d.α波:8~13Hz。

e.β波:>13Hz。

B.W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α节律[成人或年龄较大儿童后部优势节律(posterior dominant rhythm,PDR)]:闭眼状态,在枕区记录到的8~13Hz连续正弦脑电波,睁眼时波幅减弱。

眨眼(eye blinks):清醒期睁眼或闭眼时记录到的0.5~2.0Hz共轭垂直眼动波。

阅读眼动(reading eye movements):阅读时记录到的连续共轭眼动波,初始为慢相眼动,随后为方向相反的快相眼动。

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s, REMs):EOG导联记录到的共轭、不规则、波峰锐利的眼动波,初始偏转达峰时间通常<500ms,快速眼球运动是R期睡眠的特征,也见于清醒状态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缓慢眼球运动(slow eye movements, SEM):共轭、相对规律的正弦眼动波,初始偏转达峰时间通常>500ms。缓慢眼球运动可见于闭眼清醒期和N1期。

2)当记录帧显示a或b或二者共存,并且占该帧50%以上,判读为W期。

a.枕区(闭眼产生α节律者)可记录到α节律(后部优势节律)。

b.与W期一致的其他发现:

ⅰ.眨眼(0.5~2.0Hz)。

ⅱ.快速眼球运动伴正常或增高的下颏肌电。

ⅲ.阅读眼动。

说明:

①W期颏肌电波幅可变,一般高于睡眠期水平。

②患者与记录设备脱离期间应判读为W期,此期间如果出现短暂的睡眠,对于总体睡眠期判读的影响可以忽略。

C.N1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缓慢眼球运动(SEM):共轭、相对规律的正弦眼动,初始达峰时间通常>500ms;缓慢眼球运动可见于闭眼的清醒状态和N1期。

低波幅混合频率(LAMF)EEG活动:主要为4~7Hz低波幅脑电活动。

顶尖波(V波):波形陡峭,持续时<0.5s(在波的基底部测量),中央区导联波幅最大,与背景脑电明显不同。最常见于由清醒向N1期转换期间,也可见于N1或N2期。通常在出生后4~6个月时开始出现。

睡眠起始:除W期外,所记录到的第一个任何睡眠期帧的始点(在绝大多数个体的第一帧为N1期)。

2)有α节律者,如α节律减弱并被低波幅混合频率波取代,且后者占一帧的50%以上,判读为N1期。

3)无α节律者,最初呈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开始判读为N1期:

a.较W期背景脑电频率减慢≥1Hz的4~7Hz脑电波。

b.顶尖波。

c.缓慢眼球运动。

4)在没有其他睡眠期证据的情况下,如果这一帧的大部分满足N1期标准(EEG显示LAMF活动),判读为N1期。显示LAMF的EEG活动的随后帧继续判读为N1期,直到出现其他睡眠分期的证据(通常为W期、N2期或R期)。

5)当N2期出现觉醒时,如果EEG为LAMF,无1或多个K复合波和/或睡眠梭形波,其随后帧判读为N1期,直到出现其他睡眠期的证据。

6)当R期出现觉醒,随后出现LAMF,无后部优势节律但伴有缓慢眼球运动,含有缓慢眼球运动的帧判读为N1期,即使下颏肌电活动仍低(在R期水平)。随后帧继续判读N1期,直到出现其他睡眠期证据,通常是N2期或R期。

说明:N1期颏肌电波幅可变,一般低于W期水平。

D.N2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K复合波(K complex):一个清晰可辨的陡峭负向波之后随即伴发一个正向波,突显在背景EEG中,持续时间≥0.5s,通常在额区脑电导联记录的波幅最大。判读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觉醒必须与K复合波同时出现或觉醒发生的始点与K复合波止点间不能大于1s。

睡眠梭形波(sleep spindle):11~16Hz(最常见12~14Hz)连续出现的明显可辨的波形,持续时间≥0.5s,通常在中央区导联记录的波幅最大。

2)如果判读帧的前半帧或前一帧的后半帧存在如下1或2项特征,判读为N2期起始(不符合N3期判读标准):

a.1或多个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

b.1或多个睡眠梭形波。

备注:符合这些特征的N2期,被称为明确N2期。

3)一帧中大部分满足N2期标准,判读为N2期。如果在相同帧或随后帧存在1次觉醒,觉醒之前所记录的一段记录判读为N2期。

4)继续判读不含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的LAMF脑电活动的数帧为N2期,如果此前数帧存在下列任一项并且没有觉醒:

a.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

b.睡眠梭形波。

5)N3期记录帧随后不符合N3期标准的数帧,如果没有觉醒并且又不满足W期和R期标准,判读为N2期。

6)出现下列事件之一,判读为一段N2期结束:

a.转为W期。

b.一次觉醒伴随低波幅混合频率EEG(转换为N1,直到出现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前提是这一帧不符合R期标准。

c.一次大体动伴随缓慢眼球运动和LAMF,并且没有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大体动帧后的记录帧判读为N1期;如果没有缓慢眼球运动,则大体动帧后的记录帧判读为N2期;含有大体动的记录帧采用后述标准G进行判读。

d.转为N3期。

e.转为R期。

说明:N2期颏肌电波幅可变,一般颇低,或至R期水平。

E.N3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慢波活动(slow wave activity):频率为0.5~2Hz,在额区测量的正负峰-峰间的波幅>75μV,以对侧耳部或乳突部电极为参考(F4-M1,F3-M2)。

2)不考虑年龄因素,当慢波活动占一帧的20%以上时判读为N3期。

说明:

①N3期颏肌电波幅可变,一般颇低,或至R期水平。

②波幅>75µV的K复合波被视为慢波活动,适用于N3期判读。

F.R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快速眼球运动(REMs):EOG导联记录到的共轭,不规则,波峰锐利的眼动波,初始偏转达峰时间通常<500ms。快速眼球运动是R期睡眠的特征,也可见于清醒状态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低张力颏肌电:基线肌电张力低于其他任何睡眠期,通常为整个记录期间的最低值。

锯齿波(sawtooth waves):成串尖锐成三角状的脑电波形,类似锯齿状,频率2~6Hz,最大波幅见于颅中央区,通常出现在阵发快速眼球运动之前,但并不总是如此。

短暂肌电活动(transient muscle activity, TMA):短暂不规律阵发的EMG活动,持续时间一般<0.25s,重叠在低张力肌电之上。这种肌电活动可在颏肌电或胫骨前肌电导联记录到,也见于EEG或EOG导联,后者代表脑神经支配的肌肉电活动(面部和头皮肌肉)。这种活动在快速眼球运动时最明显。

2)记录帧呈现下列所有现象时判读为R期睡眠(明确R期):

a.低波幅混合频率EEG活动,无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

b.记录帧的大部分呈现低张力下颏EMG,同时有REMs。

c.快速眼球运动可出现在记录帧的任何部位。

3)明确R期之前和之后无快速眼球运动的睡眠帧,如果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判读为R期:

a.低波幅混合频率EEG活动,无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

b.颏肌电张力仍低(在R期水平)。

c.中间无觉醒。

d.觉醒后或W期后无缓慢眼球运动。

4)如果一帧的大部分符合R期标准,判读为R期。R期规则优先于N2期规则。

5)明确R期随后的睡眠片段,无快速眼球运动,如果满足下列全部标准继续判读为R期:

a.EEG为低波幅混合频率波,并无K复合波和睡眠梭形波。

b.这一帧大部分为低颏肌电张力(R期水平)。

c.中间无觉醒。

6)发生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时判读为R期终止:

a.转换为W期或N3期。

b.一帧中大部分颏 EMG高于R期水平,并且符合N1期标准。

c.觉醒后出现低波幅混合频率EEG和缓慢眼球运动(判读该帧为N1期,如果无缓慢眼球运动并且颏EMG仍然低,则继续判读为R期)。

d.大体动后出现缓慢眼球运动和低波幅混合频率EEG,无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大体动随后帧判读为N1期,如果无缓慢眼球运动并且颏EMG仍然低,继续判读为R期)。

e.一个或多个非觉醒相关性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呈现在无快速眼球运动记录帧的前半帧,即使颏EMG仍然低也判读为N2期。

7)低颏肌电活动、REMs、睡眠梭形波和/或K复合波并存记录帧判读规则:

a.两个K复合波之间,两个睡眠梭形波之间,或者一个K复合波与一个睡眠梭形波之间,如果无REMs判读为N2期。

b.记录帧含有REMs,无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颏EMG在R期水平,判读为R期。

c.如果一帧的大部分符合N2期判读规则,则判读为N2期;如果一帧的大部分符合R期判读标准,则判读为R期。

说明:有些人在R期有较多α波,但频率比清醒期的α波慢1~2Hz。

G.大体动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大体动(major body movement):身体运动和肌肉干扰占某一记录帧EEG的一半以上,导致该帧难以判读睡眠分期。

2)如果此记录帧部分含有α节律(即使<15s),判读为W期。

3)如果不存在可辨的α节律,但大体动帧之前或随后记录帧为W期,则该帧也判读为W期。

4)其他情况下,此帧睡眠分期判读与其随后一帧相同。

第二部分:儿童规则

A.儿童睡眠分期规则适用年龄

儿童睡眠分期规则适用于出生后2个月及其以上儿童的睡眠和清醒期判读,没有明确的年龄上限,请参考儿童专家组文献综述。

B.技术规范

对于儿童技术规范参照成人规则。需考虑的是,成人EEG、EOG和颏EMG电极适用于儿童和婴儿,但由于儿童和婴儿头型较小,所以颏EMG电极间距离通常需从2cm减小到1cm,EOG电极距眼睛的距离通常需从1cm减小到0.5cm。

C.睡眠分期判读总则

1)下列术语用于2月及其以上儿童睡眠分期判读:

a.W期(清醒期)。

b.N1期(非快速眼球运动1期)。

c.N2期(非快速眼球运动2期)。

d.N3期(非快速眼球运动3期)。

e.N期(非快速眼球运动期)。

f.R期(快速眼球运动期)。

2)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并非所有睡眠脑电波形都发育得好,因此下列情况可能适用:

a.睡眠梭形波通常出现在出生后6周~3月龄,正常婴儿出生后2~3个月都存在。在这一年龄段,梭形波在大脑半球间的发育是不同步的,但在1岁以后基本同步。

b.K复合波通常在出生后3~6个月出现。

c.额区0.5~2Hz典型波幅100~400μV的EEG活动可在2月龄时首次出现,通常出现在生后4~5月龄。慢波活动判读标准同成人(波幅>75μV,0.5~2.0Hz)。

d.绝大部分出生后5~6月龄婴儿,偶尔见于出生后4月龄婴儿,NREM睡眠可判读为N1、N2或N3期。

e.对出生后小于6月龄婴儿,非EEG参数对鉴别NREM睡眠和REM睡眠非常有帮助;这些参数在REM睡眠包括:呼吸不规则,颏肌电强度减弱,短暂肌电活动(肌肉颤搐)和快速眼球运动;在NREM睡眠包括:呼吸规则,无眼球运动,以及颏EMG活动。

3)如果全部NREM睡眠记录帧无可识别的睡眠梭形波、K复合波或0.5~2.0Hz的高波幅慢波活动,判读所有记录帧为N期(NREM)。

4)如果某些NREM睡眠记录帧含有睡眠梭形波或K复合波,判读这些帧为N2期。其余NREM睡眠记录帧,如果慢波活动小于记录帧的20%,判读为N期。

5)如果某些NREM睡眠记录帧慢波活动大于20%,判读这些帧为N3期。其余记录帧,如果无K复合波或睡眠梭形波,判读为N期。

6)如果NREM发育完全,即一些记录帧含有睡眠梭形波或K复合波,另外一些帧含有大量的慢波活动,此时也可像年龄较大儿童或成人一样,将这些婴儿的NREM睡眠判读为N1、N2或N3期。

D.W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眨眼:清醒期睁眼或闭眼时出现的0.5~2.0Hz共轭垂直眼动波。

阅读眼动:儿童阅读或扫视周围环境时,记录到成串共轭眼动,特征是初始为慢相眼动,随后为方向相反的快相眼动。

快速眼球运动(REMs):EOG导联记录到的共轭、不规则、波峰锐利的眼动波,初始偏转达峰时间通常<500ms;快速眼球运动为R期睡眠的特征,也见于清醒状态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后部优势节律(PDR):清醒放松状态闭目时,在枕区记录到的反应性优势EEG 节律,婴儿或幼儿时期较慢,睁眼或注意力集中时减弱。最早见于出生后3~4月龄时,频率为3.5~4.5Hz;5~6 月龄时频率为5~6Hz;3岁时频率为7.5~9.5Hz;波幅通常>50μV。在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后部优势节律常被称为α节律。

2)下列1项或2项占记录帧50%以上时判读为W期:

a.枕区与年龄相适应的后部优势节律(闭眼产生α节律者)。

b.与W期相一致的其他发现:

ⅰ.频率为0.5~2.0Hz的眨眼。

ⅱ.快速眼球运动伴正常或增高的颏EMG活动。

ⅲ.阅读眼动。

备注:婴儿自发性闭眼暗示开始思睡。

E.N1期判读

1)按照下列定义判读:

缓慢眼球运动(SEM):共轭、相对规律的正弦眼动波,初始偏转达峰时间通常>500ms。缓慢眼球运动可见于清醒闭眼状态和N1期。

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LAMF)活动:主要为4~7Hz低波幅脑电活动。

顶尖波(V波):波形陡峭,持续时间<0.5s(在波形的基底部测量),中央区明显,突显于背景脑电活动之中。通常见于由清醒向N1期转换时,但是也可以出现在N1或N2期。这些波形通常最早出现在出生后4~6月龄。

睡眠起始(sleep onset):除W期外,所记录到的第一个任何睡眠期帧的始点(在绝大多数个体的第一帧睡眠为N1期)。

睡前超同步(hypnagogic hypersynchrony,HH):阵发性或弥漫性出现的高波幅正弦波,75~350μV,频率3~4.5Hz,突然开始,广泛分布,通常在中央区、额区或额中央区最大。这些波形可出现在思睡期、N1期和N2期。见于30%的3月龄婴儿,95%的6~8月龄正常儿童,4~5岁后少见,12岁后罕见。

2)产生后部优势节律者,如果后部优势节律减弱或被低波幅混合频率波取代且大于帧的50%,判读为N1期。

3)不产生后部优势节律者,开始出现下列任一现象时,即判读为N1期:

a.较W期背景频率减慢≥1~2Hz的4~7Hz脑电活动。

b.缓慢眼球运动。

c.顶尖波。

d.睡前超同步。

e.弥散或枕区占优势,高波幅节律性3~5Hz脑电活动。

F.N2期判读

同成人睡眠分期规则。

说明

1)睡眠梭形波通常最早见于出生后4~6周龄婴儿,为短暂发生的低波幅12~14Hz类正弦波(less-sinusoidal),顶区(vertex(Cz)region)最明显,8~9周龄时波形成熟并见于所有正常婴儿。

2)80%<13岁儿童,睡眠梭形波有2个独立的头皮定位区和频率范围:10.0~12.75Hz位于额区(frontal region);12.5~14.75Hz在中央区(central region)或顶中央区(centroparietal region)最明显。

3)K复合波通常出现在出生后5~6月龄期,额前区(pre-frontal region)和额区(frontal region)最明显,与成人相同。

G.N3期判读

同成人睡眠分期规则。

说明

儿童慢波活动通常为高波幅(100~400μV),0.5~2.0Hz的脑电活动,头皮额区(frontal scalp regions)推荐导联波幅最大,最初出现于出生后2月龄,出生后3~4.5月龄更常见。

H.R期判读

同成人睡眠分期规则。

说明

婴儿或儿童R期持续的低波幅混合频率EEG活动与成人相似,尽管优势频率随年龄而增加:出生后7周约为3Hz;5个月时为4~5Hz,伴有突发锯齿波;9个月时为4~6Hz;1~5岁可见连续或突发顿挫的5~7Hz θ活动出现于背景脑电;5~10岁时与成人低波幅混合频率波相似。

第三部分:婴儿规则

A.婴儿睡眠分期规适用年龄

婴儿睡眠分期规则适用于出生后0~2个月内(受精龄37~48周)婴儿的睡眠和清醒期判读。

说明

1)受精龄(conceptional age,CA):是出生时胎龄(gestational age,GA)加上产后周数。胎龄是指母亲末次月经第一天到生产时的完整周数。如果使用辅助生殖技术,CA按胎龄加2周计算。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即产后或法定年龄,是从出生开始时计算的年龄(可用天、月、年表示)。

2)婴儿出生时分类如下:早产儿(孕期<37周);足月儿(孕期37~42周);过期产儿(孕期42周后出生)。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d内的孩子,婴儿是指年龄1~12个月的孩子。

3)了解婴儿CA是诠释EEG或PSG是否正常以及发育是否成熟的关键。因为婴儿无论在宫内还是出生后,其大脑和EEG持续发展及成熟的速度是相似的。

4)早产儿(CA<37周)睡眠分期判读参考婴儿和儿童专家组文献综述。

B.技术规范

1)除下述技术规范,还需参考成人技术和数据规范。

2)记录睡眠可按照成人EEG、EOG和颏EMG电极导联连接,因为婴儿头颅尺寸小,颏EMG电极距离通常需要由2cm减小到1cm,EOG电极距离通常需要从1cm减小到0.5cm。

3)婴儿的睡眠梭形波通常为12~14Hz的低电压波。由于2岁前儿童睡眠梭形波通常不同步,可能在中线中央区(C3-Cz与C4-Cz)和中央区C3-M2与C4-M1更显著,因此应考虑同时安放推荐电极、备份电极和Cz(如电极组合:F4-M1,C4-M1,O2-M1,F3-M2,C3-M2,O1-M2,C4-Cz,C3-Cz)。

4)由于行为模式很有助于睡眠分期,同步音频和视频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C.睡眠分期判读总则

1)下列术语用于出生0~2个月(CA37~48周)婴儿睡眠分期判读:

a.W期(清醒期)。

b.N期(NREM)。

c.R期(REM)。

d.T期(转换期,transitional)。

2)使用以下规则判读:

a.睡眠监测开始后,顺次按每30s记录帧进行睡眠分期的判读。

b.逐帧标定睡眠期。

c.如果2个或多个睡眠期并存于同一记录帧,占比例最大的判为相应睡眠期。

d.如果2个或更多PSG特征呈现在同一记录帧,难以判根据以下定义读为R期或N期,则判读此帧为T期。

e.第一帧睡眠判读为睡眠起始。

3)判读CA38~48周婴儿睡眠和清醒期,需基于表3-3定义的行为观察、呼吸是否规律以及EEG、EOG与颏EMG的形式。

4)基于表3-3定义的行为特征判读睡眠。

5)基于表3-3定义的呼吸特征判读睡眠。

6)根据以下定义和表3-3定义的EEG特征判读睡眠。

低电压不规则波(low voltage irregular,LVI):以θ活动为主的连续低波幅混合频率波,伴δ波。

高电压慢波(high voltage slow,HVS):主要为连续、同步和对称的1~3Hz高波幅δ活动。

混合波(Mixed,M):由高电压慢波和低电压混合节律波构成,两者的出现基本没有周期性,波幅比HVS低。

交替波(Trace alternant,TA):两侧同步、对称、突发的高电压(50~150µV)1~3Hz δ活动,持续5~6s(范围3~8s)与低电压(25~50µV)4~7Hz θ活动(持续范围4~12s)交替出现,循环至少3次。

7)根据以下定义和表3-3定义的EOG特征判读睡眠期。

眨眼:清醒期睁眼或闭眼导致的0.5~2.0Hz共轭、垂直眼动波。

扫视眼球运动(scanning eye movements):婴儿扫视周围环境或追随物体时出现,由慢相眼动和随后出现的反向快相眼动组成的系列共轭眼球运动。

快速眼球运动(REMs):EOG导联记录到共轭、不规则、波峰锐利的眼动波,初始达峰时间<500ms。快速眼球运动是R期睡眠的特征,也见于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8)根据以下定义和表3-3定义的颏EMG形式判读睡眠。

低张力颏肌电:基线颏肌张力低于其他任何睡眠期,通常为整个记录期间的最低值。

短暂肌电活动(TMA):短暂不规律突发的EMG活动,持续时间一般<0.25s,重叠在低肌电张力之上。这种肌电活动可在颏EMG或胫骨前肌EMG导联记录到,也见于EEG或EOG导联,后者代表脑神经支配的肌肉(面部或头部肌肉)电活动。这种活动在快速眼球运动时最明显。

表3-3 各睡眠期特征总结

注:EEG.脑电图;EOG.眼电图;EMG.肌电图;LVI.低电压不规则波;REMs.快速眼球运动;TA.交替波;HVS.高电压慢波;TMA.短暂肌电活动。

D.W期判读

无论a,b还是c占一帧的大部分,判读为W期:

a.睁大眼睛。

b.发出声音(呜咽、哭泣等)或主动进食。

c.出现以下所有现象:

ⅰ.间断睁眼。

ⅱ.快速眼球运动或眼球扫视运动。

ⅲ.持续颏EMG张力伴肌肉活动突发。

ⅳ.呼吸不规律。

v.EEG形式:LVI或M。

说明

1)通过行为观察判断清醒期最可靠,因很多清醒期独有的EEG特征在出生后2个月才能见到。

2)清醒期的特征性背景EEG是连续、对称、不规则的低至中波幅混合频率波,包括:①不规则的θ和δ波(达100µV),在O1、O2波幅最高;②散发的不规律α和β活动(达30µV);③节律性θ活动(达50µV),通常在C3、Cz、C4波幅最高;④源自身体活动和眼球运动的伪迹。

3)可能经常叠加运动伪迹。

E.N期判读(NREM)

存在以下包括规律呼吸在内的4条或以上规则,并占一帧的大部分则判读为N期:

a.闭目且无眼球活动。

b.存在颏EMG张力。

c.呼吸规律(可能出现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顿)。

d.存在交替波(TA),高电压慢波(HVS)或睡眠梭形波。

e.较W期活动减少。

说明

1)N期颏肌电是多变的,通常较W期低,较R期高。因此,颏肌电活动是判读N期的证据。然而,如果一帧同时出现包括规律呼吸在内的至少4个N期规则,即使颏肌电仍低,也判读为N期。

2)睡眠期间呼吸是否规律,是区别N期和R期睡眠最可靠的PSG特征。

F.R期判读规则

1)存在以下包括不规律呼吸和快速眼球运动在内的4条或以上标准,判读为R期睡眠(明确R期):

a.低颏EMG(占一帧的大部分)。

b.闭眼,伴至少一次快速眼球运动(与低颏肌电张力同时出现)。

c.呼吸不规律。

d.扮鬼脸、吸吮、短暂抽搐或短暂头部活动。

e.EEG为持续形式且无睡眠梭形波。

2)无快速眼球运动但与明确R期相邻或紧随的睡眠片段,如果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继续判读为R期:

a.EEG呈低或中波幅混合频率活动,无交替波或睡眠梭形波。

b.低颏肌电张力并占一帧的大部分。

c.无觉醒(觉醒规则与儿童和成人规则相同)。

说明

1)在婴儿期,第一帧睡眠通常是R期。考虑到判定睡眠起始的困难性,见到明确R期睡眠帧才开始判读为睡眠起始。

2)婴儿常见R期睡眠帧肌张力失弛缓(持续或短暂颏肌电活动)。R期突发性肌电活动通常与运动有关,两次运动之间的颏肌电活动通常较低。

3)持续的EEG形式包括LVI、HVS和M。

G.T期判读

1)如果仅有一个PSG特征与相应睡眠期不符,仍然判读此帧为相应的N期、R期或W期。

2)如果同时存在3个NREM和2个REM特征或2个NREM和3个REM特征,判读此帧为T期睡眠。

说明

1)因为婴儿脑电特征的不一致性(包括一个以上睡眠期的生理标志),T期或不确定睡眠期很常见。

2)此睡眠期最常见于从清醒向R期睡眠转化时、唤醒之前和睡眠起始阶段,因此术语T期比不确定睡眠更常用。

2.觉醒判读

在N1、N2、N3或R期睡眠如果突发EEG频率转换,包括α、θ和/或大于16Hz频率(但不是睡眠梭形波)持续时间≥3s,井且此前至少有10s的稳定睡眠,则判读为觉醒。R期判读觉醒需要同时存在持续至少1s的颏EMG增高。

说明:

1)觉醒需要根据额、中央和枕区导联记录到的信息综合判读。

2)通过观察呼吸事件和/或附加的EEG导联等额外信息有助于觉醒判读。不过不能仅凭这些额外信息判读觉醒,也不能凭此修订觉醒的判读规则。

3)如果满足觉醒的全部判读标准,发生在“关灯”和“开灯”记录期间的清醒帧,应该判读为觉醒,并纳入觉醒指数统计。

4)判读觉醒需要之前存在至少10s稳定睡眠,可能起始在前一帧,包括此前判读为W期的记录帧。

5)如果一次觉醒后立刻转换为W期仍可判读为觉醒,即同时判读为觉醒和W期。

3.心脏规则

A.技术规范

推荐采用心电图单一改良Ⅱ导联和放置躯干电极描记(图3-1)。

图3-1 心电图记录期间躯开Ⅱ导的电极放置

B.心脏事件判读

如果导联信号质量能确保准确判读,有意义的心律失常如心脏传导阻滞,应予以报告。如果认为有临床意义,异位心律应报告。判读规则如下:

1)成人睡眠期间窦性心律,心率持续大于90次/min,判读为窦性心动过速。儿童窦性心律的频率随着年龄而变化,幼儿的心率较成人快。儿童典型的窦性心律参见心脏专家组文献综述;持续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是指心跳节律稳定持续大于30s的心率,以便与呼吸事件或觉醒相关的转换期反应相鉴别。

2)6岁至成人睡眠期间窦性心律,心率持续小于40次/min,判读为心动过缓。

3)6岁至成人心跳停顿大于3s,判读为心脏停搏。

4)至少连续3次心跳,QRS波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20ms,心率大于100次/min,判读为宽复合波心动过速。

5)至少连续3次心跳,ORS波持续时间小于120ms,心率大于100次/min,判读为窄复合波心动过速。

6)心室节律绝对不整,正常P波被大小、形态、持续时间不等的快速颤动波所取代,判读为心房纤颤。

4.运动规则

A.技术规范

1)监测腿部运动(LMs),体表电极应沿长轴对称放置于胫骨前肌中段,电极间距2~3cm或胫骨前肌1/3长度的较短者(见图3-2)。为了呈现腿部运动,应监测双下肢,强烈推荐分置通道。尽管两腿电极合并成单一通道能够满足一些临床需要,但是这可能减少监测到的腿部运动次数。

图3-2 监测腿部运动,体表电极放置在胫骨前肌上。插图非实际比例。

2)监测腿部运动,应该避免采用50Hz陷波(notch)滤波。阻抗应该小于10KΩ,小于5KΩ更好,但是通常难以获得。

3)如临床需要,也可以采用监测腿部运动同样的方法监测上肢运动。

4)监测磨牙,除了在成人睡眠分期规则陈述的颏肌电放置电极外,也可根据临床需要添加咬肌肌电电极,如果需要放置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应该间距2~3cm。放置单个咬肌电极时,可将一个颏肌电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5)监测REM睡眠的短暂上肢肌肉活动,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肌电记录:

a.指浅屈肌。

b.指伸肌。

6)诊断REM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必须采用同步视频、音频PSG监测REM睡眠期间的复杂运动行为和发声。诊断RBD除REM睡眠肌张力失弛缓的PSG证据外,还基于RBD发作的病史或特征性梦境扮演的临床病史。

7)监测节律性运动障碍(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RMD)时,应该采用双极体表电极,记录所累及较大肌群的肌电活动,表面电极应该间距2~3cm。

8)诊断RMD,除满足PSG标准外,有必要采用同步视频PSG精确显示运动障碍的特征。

B.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in sleep,PLMS)判读

1)有意义的腿动(LM)事件定义如下:

a.LM事件的持续最短时间为0.5s。

b.LM事件的持续最长时间为10s。

c.LM事件EMG波幅较静息状态EMG波幅(放松稳定状态时正负偏转应≤10μV)增加最小8μV以上(至少持续0.5s)。

d.LM事件起始点定义为EMG波幅较静息状态增加8μV处。

e.LM事件结束点定义为EMG波幅与静息状态EMG比较不超2μV且持续时间至少0.5s的起始处。

2)周期性腿动序列(PLM series)定义如下:

a.LM事件至少连贯出现4次才能定义为一组PLM序列。

b.LM事件之间的周期长度(连续LM事件起始点之间时长)包括PLM事件在内为5~90s。

c.左右两腿的腿动,起始点间相隔小于5s,计为单次腿动事件。测量这组中的腿动事件(LMs)与下1个LM事件之间的周期长度,应该从第1个LM事件起点到下1个LM事件的起点。

3)如果1次觉醒和一组周期性腿动序列(PLMs)中的1次LM事件同时、重叠或者一个事件的结束与另一个事件的开始之间<0.5s,不管哪一事件在先,应当认为彼此相关。10s内有2个伴觉醒的PLM事件,起始点间隔≥5s,首个事件前存在10s的睡眠,2个PLM事件都可判读,但只可判读首个觉醒事件(与PLM相关)。

4)发生在呼吸暂停、低通气、RERA或者睡眠呼吸紊乱事件的前后0.5s之内的LM事件,都不应该被判读为LM事件。

5)系列腿动事件期间,存在<90s的清醒期,此时不妨碍将清醒之前和清醒之后发生的LMs作为某次PLM系列的一部分判读。

C.交替下肢肌肉活动(alternating leg muscle activation,ALMA)判读

ALMA定义如下:

a.无相关性、交替性突发的腿部肌肉活动,最少连续出现4次才能判读为ALMA。

b.ALMA时,EMG交替突发的最低频率为0.5Hz。

c.ALMA时,EMG交替突发的最高频率为3.0Hz。

说明:ALMA在两腿之间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通常为100~500ms。

D.睡前足震颤(hypnagogic foot tremor,HFT)判读

睡前足震颤定义如下:

a.成串EMG突发,最少连续突发4次。

b.HFT时,EMG突发的最低频率0.3Hz。

c.HFT时,EMG突发的最高频率为4.0Hz。

说明:HFT持续时间通常为250~1 000ms。

E.多发片段性肌阵挛(excessive fragmentary myoclonus,EFM)判读

EFM定义如下:

a.通常片段肌阵挛EMG突发持续时间最长为150ms(存在可见的活动时可>150ms)。

b.必须记录到至少20min的伴有EFM的NREM睡眠。

c.每分钟至少应记录到5次EMG电位。

F.夜间磨牙(bruxism)判读

夜间磨牙定义如下:

a.夜间磨牙可为短暂(时相性)或持续性(紧张性)颏EMG活动增强,其波幅最低应为背景EMG的2倍。

b.短暂的颏或咬肌EMG活动增高持续0.25~2s,并且至少规律的出现3次。

c.颏或咬肌EMG活动持续增高>2s,判读为夜间磨牙。

d.每判读1次新发夜间磨牙,其前必须存在一段至少3s稳定的背景颏EMG。

e.采用音频装置与PSG结合,在除外癫痫的情况下,整夜PSG监测记录到至少2次牙齿锉磨声,能可靠地判读为夜间磨牙。

G.REM睡眠肌张力弛缓消失(REM without atonia,RWA)判读

根据AASM建议,判读RWA是可选参数

1)基于以下定义判读RWA:

a.多发性REM睡眠持续肌电活动(紧张性活动)

i.一帧REM睡眠记录中,至少50%以上时间颏肌电波幅高于REM睡眠期肌张力弛缓波幅水平的2倍(或REM睡眠期无肌张力弛缓时,高于NREM睡眠期最小波幅水平的2倍)。

ⅱ.总持续时间内可出现多个高肌电波幅片段,但每个片段必须大于5s。

b.多发性REM睡眠阵发短暂肌电活动(时相性活动)

i.REM睡眠帧分成10个3s小帧。

ⅱ.至少5个小帧(50%)含突发短暂肌电活动,包括颏或肢体肌电。

ⅲ.持续时间0.1~5.0s。

ⅳ.波幅高于REM睡眠期肌张力弛缓波幅水平的2倍(或REM睡眠期无肌张力弛缓时,高于NREM睡眠期最小波幅水平的2倍)。

c.任何颏肌电活动

i.一帧REM睡眠记录中,颏肌电波幅高于REM睡眠期肌张力弛缓波幅水平的2倍(或REM睡眠期无肌张力弛缓时,高于NREM睡眠期最小波幅水平的2倍)。

ⅱ.不考虑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包括5~15s的突发)。

2)下列任何1项呈现时判读RWA

a.REM睡眠发生多发性持续颏肌电活动。

b.REM睡眠发生多发性阵发短暂颏或肢体肌电活动。

c.至少50%(5个小帧)的3s REM睡眠小帧符合任何颏肌电活动标准,或肢体肌电符合阵发短暂肌电活动标准。

3)RWA 指数:整夜总REM睡眠帧数中符合RWA标准的REM睡眠帧数量(%)

说明

1.持续肌电活动和阵发短暂肌电活动定义基于活动波幅而不是基于形态。虽然短暂肌电活动通常间歇性突发,满足标准但波幅相对恒定的短暂肌电活动也可判读。

2.在确定一睡眠帧是否具有RWA时,PLM系列内的LM不应计算在内。

3.有持续肌电活动的RWA睡眠帧可能并不满足判读R期标准,但如满足其他R期标准,或相邻帧都是R期时,仍可判读为R期。

H.节律性运动障碍(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RMD)PSG特征判读

节律性运动障碍的PSG特征定义如下:

a.判读节律性运动的最低频率为0.5Hz。

b.判读节律性运动的最高频率为2.0Hz。

c.构成节律运动群所需独立运动次数最少4次。

d.一次突发节律性活动EMG最小波幅应为背景活动的2倍。

5.呼吸规则

第一部分:成人规则

A.技术规范

1)诊断研究中,识别呼吸暂停,采用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监测气流。

2)诊断研究中,当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失常或信号不可信时,采用下列之一识别呼吸暂停(替代呼吸暂停传感器):

a.鼻压力传感器(有或无平方根转换)。

b.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总和(RIPsum,校准或未校准)。

e.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气流(RIPflow,校准或未校准)。

d.聚偏氟乙烯传感器总和(PVDFsum)。

3)诊断研究中,识别低通气,采用鼻压力传感器(有或无信号平方根转换)监测气流。

4)诊断研究中,当鼻压力传感器失常或信号不可信时,采用下列之一识别低通气(替代低通气传感器):

a.口鼻温度气流。

b.RIPsum(校准或未校准)。

c.RIPflow(校准或未校准)。

d.胸腹RIP绑带(校准或未校准)。

e.PVDFsum。

5)气道正压(PAP)治疗滴定期间,采用PAP设备气流信号识别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6)监测呼吸努力,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a.食管压测量法。

b.胸腹RIP绑带(校准或未校准)。

c.胸腹PVDF绑带。

7)监测血氧饱和度,采用脉氧仪,在心率80次/min时,可接受最大平均信号时间≤3s。

8)监测鼾声,采用声音传感器(如麦克风),压电传感器或鼻压力传感器。

9)诊断研究中,探测通气不足,采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经皮PCO2或呼气末PCO2

10)PAP治疗滴定期间,探测通气不足,采用动脉血PCO2或经皮PCO2

B.呼吸事件持续时间的测量

1)判读1次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测量事件所持续的时间,是从呼吸波幅明显下降的最低点到波幅接近基线呼吸的始点这一段时间。

2)判读呼吸暂停事件持续时间,应该用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信号(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信号(PAP滴定研究)。判读低通气事件持续时间,应该采用鼻压力信号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信号(PAP滴定研究)。当诊断研究传感器失灵或不准确时,可用替代传感器。

3)基线呼吸波幅确定困难(即呼吸幅度变异较大)时,可根据呼吸气流幅度明显稳定增加,或在已经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且事件相关的血氧饱和度回升至少2%的基础上,判读事件终止。

C.呼吸暂停判读

1)满足下列所有标准时判读为呼吸暂停:

a.口鼻温度传感器(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或替代呼吸暂停传感器(诊断研究)信号曲线峰值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90%。

b.气流下降≥90%的信号持续时间≥10s。

2)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存在持续或逐渐增加的吸气努力,判读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3)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不存在吸气努力,判读为中枢性呼吸暂停。

4)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的初始不存在吸气努力,但在事件的后期出现吸气努力,判读为混合性呼吸暂停。

说明

①判读呼吸暂停事件不需要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标准。

②如果1次呼吸事件部分符合低通气标准,另1部分符合暂停标准,整个事件判读为呼吸暂停。

③如果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起始或终止在某一睡眠帧,判读为相应的呼吸事件并纳入AHI统计。如事件完全在某一清醒帧,就不应判读为呼吸事件或纳入AHI统计。

④没有关于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中阻塞性和中枢性成分特定持续时间的推荐。

D.低通气判读

判读低通气是中枢性还是阻塞性事件,在睡眠监测报告参数中为选择项目。

1)A.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低通气【推荐】:

a.采用鼻压力传感器(诊断研究),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诊断研究)记录的呼吸气流信号峰值较基线下降≥30%。

b.气流下降≥30%的持续时间≥10s。

c.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3%或事件伴随觉醒。

B.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低通气【可接受】:

a.采用鼻压力传感器(诊断研究),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诊断研究)记录的呼吸气流信号峰值较基线下降≥30%。

b.气流下降≥30%的持续时间≥10s。

c.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4%。

2)如果选择判读阻塞性低通气,满足下列之一时判读为阻塞性低通气:

a.事件期间伴有鼾声。

b.与基线呼吸相比,鼻压力或PAP设备气流信号出现吸气平台波。

c.事件期间存在相关的胸腹矛盾运动,但在事件前不存在。

3)如果选择判读中枢性低通气,排除下列全部情况判读为中枢性低通气:

a.事件期间伴有鼾声。

b.与基线呼吸相比,鼻压力或PAP设备气流信号出现吸气平台波。

c.事件期间存在相关的胸腹矛盾运动,但在事件前不存在。

E.呼吸努力相关觉醒判读

如果选择判读呼吸努力相关觉醒(RERA),当呼吸事件持续≥10s,不符合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判读标准,同时伴随呼吸努力增强,或鼻压力(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波形的吸气相扁平,导致患者从睡眠中觉醒,判读为呼吸努力相关觉醒。

F.通气不足判读

如果选择判读通气不足,当出现下列之一时,判读为通气不足:

a.动脉血(或替代监测方法)PCO2升高且数值>55mmHg,持续≥10min。

b.睡眼期间动脉血(或替代监测方法)PCO2较清醒静息仰卧位增高≥10mmHg,并且数值>50mmHg,持续≥10min。

注:压力单位由mmHg换算为kPa,采用以下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G.陈-施呼吸判读

同时满足下列2项标准判读为陈-施呼吸:

a.连续发生的中枢性呼吸暂停和/或中枢性低通气事件≥3次,事件之间被渐升与渐降的呼吸波分隔,周期时间≥40s。

b.≥2h睡眠监测期间,每小时睡眠相关中枢性呼吸暂停或中枢性低通气事件≥5次,同时伴渐升和渐降的呼吸变化形式。

H.判读呼吸事件的特殊情况:

PAP滴定期间使用备份速率时对呼吸事件进行判读。

由PAP设备触发呼吸时,如满足下列所有标准,判读中枢性呼吸事件:

a.PAP设备气流信号下降至呼吸暂停水平。

b.事件期间发生设备触发的压力脉冲波(压力支持)。

c.缺乏自发性(患者触发)的呼吸努力证据。

说明:需确定PSG设备是否能显示PAP设备触发的压力脉冲波。

第二部分:儿童规则

A.儿童呼吸规则适用年龄

婴儿和儿童睡眠呼吸事件标准适用于年龄<18岁者,但睡眠专家意见可能选用成人标准判读≥13岁儿童的呼吸事件。

B.技术规范

1)诊断研究中,识别呼吸暂停,采用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监测气流。

2)诊断研究中,当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失常或信号不可信时,采用下列之一识别呼吸暂停(替代呼吸暂停传感器):

a.鼻压力传感器(有或无平方根转换)

b.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总和(RIPsum,校准或未校准)

c.呼吸感应体积描记传感器气流(RIPflow,校准或未校准)

d.呼气末PCO2【可接受】

e.PVDFsum【可接受】

3)诊断研究中,识别低通气采用鼻压力传感器(有或无信号平方根转换)监测气流。

4)诊断研究中,当鼻压力传感器失常或信号不可信时,采用下列之一识别低通气替代低通气传感器):

a.口鼻温度气流

b.RIPsum(校准或未校准)

c.RIPflow(校准或未校准)

d.胸腹RIP绑带(校准或未校准)

e.PVDFsum【可接受】

5)气道正压(PAP)治疗滴定期间,采用PAP设备气流信号识别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6)监测呼吸努力,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a.食管压测量法推荐

b.胸腹RIP绑带(校准或未校准)

c.胸腹PVDF绑带【可接受】

7)监测血氧饱和度,采用脉氧仪,在心率80次/min时,可接受最大平均信号时间应≤3s。

8)监测鼾声,使用声音传感器(如麦克风)、压电传感器或鼻压力传感器。

9)诊断研究中,探测肺泡低通气,使用动脉血PCO2、经皮PCO2或呼气末PCO2

10)PAP治疗滴定期间,探测肺泡低通气,使用动脉PCO2或经皮PCO2

C.呼吸事件持续时间的测量

同成人呼吸事件的测量。

D.呼吸暂停判读

1)满足下列所有标准时判读为呼吸暂停:

a.口鼻温度传感器(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或替代呼吸暂停传感器监测(诊断研究)信号曲线峰值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90%。

b.传感器信号下降≥90%的持续时间符合阻塞性、混合性或中枢性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的最低标准。

c.事件满足阻塞性、混合性或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呼吸努力的标准。

2)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并且持续至少2个基线呼吸周期时间,同时整个呼吸气流缺失期间存在相关的呼吸努力,判读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3)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同时整个事件期间没有相关的吸气努力,并且存在下列之一项,判读为中枢性呼吸暂停:

a.事件持续≥20s。

b.事件持续时间至少为基线呼吸的2个呼吸周期,同时伴相关性觉醒或≥3%氧饱和度降低。

c.事件持续时间至少为基线呼吸的2个呼吸周期,并且呼吸事件相关心率减低至<50次/min持续至少5s,或心率减低至<60次/min持续时间15s(仅用于1岁以内婴儿)。

4)如果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并持续至少2个基线呼吸周期时间,同时整个呼吸气流缺失期间一部分不存在相关的呼吸努力而另一部分存在相关的呼吸努力,不论哪一部分在先,均判读为混合性呼吸暂停。

说明:

①判读呼吸暂停事件不需要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标准。

②如果1次呼吸事件部分符合低通气标准,另1部分符合暂停标准,整个事件判读为呼吸。

③如果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起始或终止在某一睡眠帧,判读为相应的呼吸事件并纳入AHI统计。如事件完全在某一清醒帧,就不应判读为呼吸事件或纳入AHI统计。

④没有关于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中阻塞性和中枢性成分特定持续时间的推荐。

⑤尽管不需要报告,但描述任何气道保护性操作(例如持续的张口/嘴巴呼吸,颈部过度伸展和避免仰卧位睡眠)非常有价值,因为这些可以作为儿童OSA的补充证据。

E.低通气判读

1)如果满足下列全部标准判读为低通气:

a.采用鼻压力传感器监测(诊所研究),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或替代低通气传感器监测(诊断研究)呼吸气流信号峰值较基线下降≥30%。

b.气流下降≥30%的信号下降持续时间≥2个呼吸周期。

c.血氧饱和度较事件前基线值下降≥3%,或事件伴觉醒。

2)如果选择判读阻塞型低通气,满足下列之一时判读为阻塞型低通气:

a.事件期间伴有鼾声。

b.与基线呼吸相比,鼻压力或PAP设备气流信号出现吸气平台波。

c.事件期间存在相关的胸腹矛盾运动,但是在事件前不存在。

3)如果选择判读中枢性低通气,不满足以下任一标准时判读为中枢性低通气:

a.事件期间伴有鼾声。

b.与基线呼吸相比,鼻压力或PAP设备气流信号出现吸气平台波。

c.事件期间存在相关的胸腹矛盾运动,但是在事件前不存在。

F.呼吸努力相关觉醒判读

选择判读呼吸努力相关觉醒,如果呼吸事件持续≥2个呼吸周期(或2个基线呼吸周期时间),不符合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判读标准,并且导致从睡眠中觉醒,将其判读为RERA。呼吸事件存在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

a.呼吸努力增强。

b.鼻压力(诊断研究)或PAP设备气流(滴定研究)波形吸气相部分扁平。

c.鼾声。

d.呼气末PCO2较呼吸事件前基线升高。

G.判读通气不足

如果选择判读睡眠通气不足,当动脉血(或替代监测方法)PCO2>50mmHg,且持续时间>25%总睡眠时间时,可判读为通气不足。

说明:在儿童诊断研究中推荐监测通气不足。

H.周期性呼吸判读

如果中枢呼吸暂停(无呼吸气流及吸气努力)事件持续>3s,事件数≥3次,被≤20s的正常呼吸所分隔,判读为周期性呼吸。

说明:这些中枢性呼吸暂停应判读为独立的呼吸事件。

I.判读呼吸事件的特殊情况:PAP滴定期间使用备份速率时对呼吸事件进行判读。

由PAP设备触发呼吸时,如满足下列所有标准,判读中枢性呼吸事件:

a.PAP设备气流信号下降至呼吸暂停水平。

b.事件期间发生设备触发的压力脉冲波(压力支持)。

c.缺乏自发性(患者触发)的呼吸努力证据。

说明:需确定PSG设备是否能显示PAP设备触发的压力脉冲波。

(二)便携式睡眠监测数据判读规则

根据最新2020年2.6版AASM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HSAT规则判读。

第一部分:使用呼吸气流和/或呼吸努力

推荐参数必须报告。部分参数为可选择项目,如监测就应报告。

A.一般参数

1.设备类型

2.气流传感器类型

3.呼吸努力传感器类型(单个或双个)

4.血氧饱和度

5.心率(ECG或源自血氧监测仪)

6.体位【选择】

7.睡眠/清醒时间或监测时间(monitoring time,MT)(说明监测方法)【选择】

8.鼾声(声学、压电传感器或源自鼻压力传感器信号)【选择】

B.报告记录数据(未记录睡眠参数)

1.记录开始时间(h:min)

2.记录结束时间(h:min)

3.总记录时间(total recording time,TRT,min,包括清醒和伪迹所占时间)

4.监测时间(monitoring time,MT,min,用于计算呼吸事件指数)

5.心率(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

6.呼吸事件(respiratory event,RE)次数

a.呼吸暂停次数

b.低通气次数

c.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选择】

7.呼吸事件指数(respiratory event index,REI,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次数×60/MT[min])

8.仰卧位和非仰卧位的REI【选择】

9.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entral apnea index,CAI,CA总次数×60/MT[min])【选择】

10.血氧饱和度监测(以下三个参数之一)

a.≥3%或≥4%血氧饱和度降低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3%或≥4%血氧饱和度降低次数×60/MT[min])(指明测量血氧饱和度下降是≥3%或≥4%)

b.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c.动脉血氧饱和度≤88%(或其他阈值)的时间

11.鼾声(如果记录)【选择】

说明

1.MT=总记录时间减去伪迹时间和经体动仪、体位传感器、呼吸形式或患者睡眠日志确定的患者清醒时间。应描述确定MT的方法。因理赔需要,可能需要在报告上注明用MT替代TRT。

2.因理赔需要,可能需要在报告上注明用REI替代AHI。

3.报告所有3个血氧饱和度监测参数会为临床医师带来重要信息。

4.ODI报告的氧降应当与判读低通气事件的氧降标准相同。

C.报告记录数据【有记录睡眠参数,包括EEG,EOG和颏EMG】

1.记录开始时间(h:min)

2.记录结束时间(h:min)

3.总记录时间(total recording time,TRT,min,包括清醒和伪迹所占时间)

4.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min)

5.心率(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

6.呼吸事件(respiratory event,RE)次数

a.呼吸暂停次数

b.低通气次数

c.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选择】

7.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次数×60/TST[min])

8.仰卧位和非仰卧位的AHI【选择】

9.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entral apnea index,CAI,CA总次数×60/TST[min])【选择】

10.血氧饱和度监测(以下三个参数之一)

a.≥3%或≥4%血氧饱和度降低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3%或≥4%血氧饱和度降低次数×60/TST[min])(指明测量血氧饱和度下降是≥3%或≥4%)

b.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c.动脉血氧饱和度≤88%(或其他阈值)的时间

11.鼾声【选择】

说明

1.报告所有3个血氧饱和度监测参数会为临床医师带来重要信息。

2.ODI报告的氧降应当与判读低通气事件的氧降标准相同。

D.概述

1.监测日期/报告日期

2.监测技术的适宜性(按睡眠中心政策和程序定义)

a.因技术问题需重复监测的说明

b.监测的局限性

3.解读REI(基于MT)或AHI(如记录睡眠)

4.鼾声【选择】

5.解读

a.监测是否支持OSA的诊断

b.诊断严重程度的陈述(如果适用)

c.如果监测不支持诊断,推荐进行睡眠中心PSG监测(如果有临床指征)

6.解读医师打印姓名并亲笔签名(验证已审核原始数据)

7.符合《AASM临床指南》和《实践参数》推荐的处理建议

8.监测相关的详细监管记录(如适用)【选择】

E.技术和数字规格:HSAT设备记录特征

1.美国FDA认证的设备

2.各部件独有的标识符

3.必须达到CPT(当前程序术语)编码95800,95801或95806最低标准

4.能够记录血氧饱和度

5.能够监测心率

6.回放、人工判读或编辑自动分析结果时能显示原始数据

7.能够基于监测时间(MT)计算呼吸事件指数(REI),替代PSG监测时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8.能查明设备相关的详细监管记录【选择】

说明

1.CPT 95800:睡眠监测,非值守,同步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事件分析(通过气流或PAT),和睡眠时间。CPT 95801:睡眠监测,非值守,同步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事件分析。CPT 95806:睡眠监测,非值守,同步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气流和努力(如胸腹运动)。

2.可详尽回放显示原始数据,并具有编辑事件的功能。

F.呼吸事件判读规则:技术规范

1.HSAT诊断研究中,采用呼吸气流识别呼吸事件,至少使用以下一种传感器:

a.口鼻温度气流传感器

b.鼻压力传感器(有或无平方根转换)

c.替代传感器包括:RIPsum或RIPflow【推荐】;PVDFsum【可接受】

2.监测呼吸努力,采用下列技术之一:

a.双胸腹RIP绑带

b.单胸腹RIP绑带【可接受】

c.单或双胸腹PVDF绑带【可接受】

d.单或双压电胸腹绑带【可接受】

e.单或双充气绑带【可接受】

3.使用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

4.监测鼾声,采用声音传感器(如麦克风),压电传感器或鼻压力传感器【选择】

说明

1.最好能同时采用口鼻温度传感器(或替代传感器)和鼻压力传感器记录气流。

2.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热偶或PVDF气流传感器。如不同步使用鼻压力传感器监测,有些温度传感器可能会减低探测低通气的敏感度。

3.如果使用鼻压力传感器信号而未同步采用口鼻温度传感器信号,可能将有些低通气判读为呼吸暂停。

4.无平方根转换的鼻压力传感器信号与采用平方根转换的信号比较,判读低通气指数偏高。这种差异对大多数患者无临床意义。

5.RIPsum是胸腹RIP传感器(绑带)信号合计,用于估算潮气量。RIPflow是RIPsum的时间导数,用于估算气流。PVDFsum是胸腹PVDF传感器(绑带)信号合计。

6.只有CPT 95806的设备要求监测呼吸努力。如果监测呼吸努力,最好使用胸腹双监测绑带,单条呼吸监测绑带也能接受。

7.氧饱和度记录仪要求与实验室内PSG血氧饱和度监测的要求一致。

G.呼吸事件判读规则:判读呼吸暂停

1.满足以下2项标准时判读为呼吸暂停:

a.推荐或替代气流传感器监测信号峰值较基线值下降≥90%

b.≥90%的信号下降时间≥10s

2.如果满足呼吸暂停判读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存在持续或逐渐增加的呼吸努力,判读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3.如果满足呼吸暂停判读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不存在吸气努力,判读为中枢性呼吸暂停。

4.如果满足呼吸暂停判读标准,并且在整个气流缺失期间起始部分不存在吸气努力,后面部分存在吸气努力,判读为混合性呼吸暂停。

说明

1.判读呼吸暂停不需要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标准。

2.如果一次呼吸事件一部分满足呼吸暂停标准,另一部分满足低通气标准,整个事件应判读为呼吸暂停。

3.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中阻塞性或中枢性成分的特定持续时间。因此,没有关于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各成分特定时间的推荐。

4.某些设备无法对呼吸暂停事件进行分型。

H.呼吸事件判读规则:判读低通气

1a.如果未记录睡眠,判读低通气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标准:【推荐】

ⅰ.推荐或替代气流传感器监测信号峰值较基线时下降≥30%

ⅱ.≥30%的信号下降持续时间≥10s

ⅲ.血氧饱和度较基线值下降≥3%

1b.如果未记录睡眠,判读低通气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标准:【可接受】

ⅰ.推荐或替代气流传感器监测信号峰值较基线时下降≥30%

ⅱ.≥30%的信号下降持续时间≥10s

ⅲ.血氧饱和度较基线值下降≥4%

2a.如果记录睡眠,判读低通气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标准:【推荐】

ⅰ.推荐或替代气流传感器监测信号峰值较基线时下降≥30%

ⅱ.≥30%的信号下降持续时间≥10s

ⅲ.血氧饱和度较基线值下降≥3%或伴随微觉醒

2b.如果记录睡眠,判读低通气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标准:【可接受】

ⅰ.推荐或替代气流传感器监测信号峰值较基线时下降≥30%

ⅱ.≥30%的信号下降持续时间≥10s

ⅲ.血氧饱和度较基线值下降≥4%

说明

1.需在报告上详细注明判读低通气事件所使用的标准。

2.只有在记录睡眠时,才能基于微觉醒判读低通气事件。

第二部分:使用外周动脉张力(PAT)

推荐参数必须报告。部分参数为可选择项目,如监测就应报告。

A.一般参数

1.设备类型

2.估计睡眠/清醒时间和REM时间(源自体动记录仪)

3.PAT的气流/呼吸努力替代信号

4.血氧饱和度

5.心率(ECG或源自血氧监测仪)

6.鼾声(如有记录)【选择】

7.体位(如有记录)【选择】

B.报告记录数据

1.记录开始时间(h:min)

2.记录结束时间(h:min)

3.记录持续时间(h:min);总记录时间(TRT,min)

4.估计睡眠时间(MT,min)

a.估计REM睡眠、深睡眠与浅睡眠的百分比【选择】

5.心率(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

6.睡眠相关呼吸事件指数(REI;以外周动脉张力AHI【pAHI】作为替代)

7.≥4%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4%血氧饱和度下降次数×60/MT[min])

C.概述

1.监测日期/报告日期

2.监测技术的适宜性(按睡眠中心政策和程序定义)

a.因技术问题需重复监测的说明

b.监测的局限性

3.估计睡眠时间的解释

4.鼾声【选择】

5.解读

a.监测结果是否支持OSA的诊断

b.诊断严重程度的陈述(如果适用)

c.如果监测不支持诊断,推荐进行睡眠中心PSG监测(如果有临床指征)

6.解读医师打印姓名并亲笔签名(验证已审核原始数据)

7.符合《AASM临床指南》和《实践参数》推荐的处理建议

8.监管监测流程的详细信息(如适用)【选择】

D.技术和数字规格:HSAT设备记录特征

1.美国FDA认证的设备

2.各部件独有的标识符

3.必须达到CPT编码95800或95801最低标准

4.能够记录血氧饱和度

5.能够监测心率

6.回放、人工判读或编辑自动分析结果时能显示原始数据

7.能够计算呼吸事件指数(REI,是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替代品,类似PSG监测时的AHI)

8.能查明设备相关的详细监管记录【选择】

说明

1.CPT 95800:睡眠监测,非值守,同步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事件分析(通过气流或PAT),和睡眠时间。CPT 95801:睡眠监测,非值守,同步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事件分析。

2.可详尽回放显示原始数据,并具有编辑事件的功能。

3.替代AHI是基于体动仪估算出的睡眠时间计算,而不是基于EEG检测的TST计算。

E.呼吸事件判读规则:技术规范

1.HSAT诊断研究中,基于PAT来识别呼吸事件,采用PAT、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血氧仪导出的心率变化【可接受】

2.使用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推荐】

说明

设备使用的算法必须满足AASM现行的认证标准

(三)计算机辅助判读

PSG诊断设备主要功能:可监测脑电、心电、肌电、眼电、口鼻气流(热敏式和压力式可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鼾声、体位、肢体运动、灯光、PTT、压力滴定以及可扩展通道,包括呼气末CO2、经皮CO2、食管压及pH、NPT、模拟驾驶系统等的监测。该设备具有系统软件功能,完全满足AASM标准,含婴幼儿、儿童、成人三种分析子系统。充分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数据采集终端得到的各项生理参数能及时准确地传送到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同时,每个计算机终端可控制网络中任何一个数据采集终端并获取数据、波形和视频,进行数据管理,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远程控制,并可以自动生成报告。具备睡眠期及睡眠结构、呼吸事件(各类型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RERA、陈-施呼吸、氧饱和度下降事件)、鼾声、LM/PLM、微觉醒、心率/心律异常、磨牙、矛盾呼吸、PTT、PH(选配设备)、ETCO2(选配设备)等自动分析功能。全部记录由PSG仪器自动分析后再经人工逐项改正核实。

(四)判读人员一致性培训

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目前最常用的睡眠监测手段,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暂停及大部分其他睡眠疾患的金标准。不同国家、不同医疗机构的发展状况不同,一个睡眠实验室的工作方式将受到其所在国家、所在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的限制,但有关睡眠实验室的建设和各种检查存在诸多国际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更确切地说,很多睡眠实验室医师和技师尚不熟悉有关PSG技术临床适应证范围、规范操作流程、多导睡眠图分析的方法及相应理论基础、统一诊断术语和报告形式。为了进行有效的交流,判读人员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AASM制定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多导睡眠仪检查的指南和标准。《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 规则、术语和技术规范》2007版的出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使睡眠监测技术和判读标准化,提高了不同睡眠中心间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同时由于睡眠监测技术的进展以及数字信息技术和各种设备的爆炸式出现,AASM致力于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审视、更新AASM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通过系统文献搜索进行所有证据的搜集、积累,临床专家对规则草案提供指导和反馈,睡眠技师和其他睡眠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的专业意见以及与患者交流后的意见,进行在线发布,必要时定期更新。

完善的睡眠专科医师培训制度、资格审查认定制度以及睡眠实验室资格审查认定制度为确保多导睡眠仪检查质量和分析质量的基础。AASM要求所有学会认定的睡眠实验室必须有美国睡眠医学会认定的睡眠医学专家(Diplomat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Sleep Medicine,D.ABSM)负责多导睡眠图分析以及临床诊断治疗的质量控制。美国多导睡眠仪技师协会(Association of Polysomnographic Technologists,APT)成立于1978年,于2006年改称为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leep Technologists(AAST)。1979年成立了注册多导睡眠仪技师委员会(Board of Registered PolysomnographicTechnologists,BRPT),负责制定多导睡眠仪技师注册考试标准和具体组织安排多导睡眠仪技师的注册考试。通过考试后就成为美国注册多导睡眠仪技师(registered polysomnographic technologist,RPSGT),是目前反映PSG技术最高水平的认证。不同形式的培训制度,促进了判读人员对PSG技术临床适应证范围、规范操作流程、统一诊断术语和报告形式等得出一致性结论。

(五)检测报告发布与存档

如前所述,睡眠监测主要包括PSG与HSAT两部分,而PSG数据最全面并包含绝大部分HAST数据。本节内容集中描述PSG相关报告。

与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相比,PSG资料具有记录参数多和记录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受到诸多因素干扰的概率也较大。睡眠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与PSG表现复杂,人们对许多睡眠疾病的PSG特征的认识仍处在不断加深的阶段。PSG资料分析来说,要求每份PSG经技师判读分析后,还均须经睡眠医学专家审阅。临床经验有限的技师对一份OSA患者的PSG的分析可能仅能发现睡眠紊乱、睡眠呼吸事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率、心律失常事件,而经验丰富的技师以及睡眠医学专家则可能发现除明显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外,尚存在大量上气道阻力增大导致的脑电醒觉反应事件(RERA),从而发现患者的病情可能被低估。在评价是否合并存在其他睡眠疾病以及药物对睡眠的影响时,尤其需要有睡眠医学专家参与分析。总之,PSG资料绝不可以仅由技师分析,而负责诊疗的医师不应丝毫不接触原始记录而仅根据技师的报告来进行临床诊疗。本章在介绍PSG常规报告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PSG结果分析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多导睡眠图报告项目

(1)不同睡眠实验室的睡眠监测报告格式可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当使用不同的检查系统时,但其中一些基本内容和一些核心内容应该是共同的。一般说来,睡眠监测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简易一览表式报告,在这部分报告中应汇总临床诊疗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各种睡眠事件参数的详细分析报告,包括各种表格、直方图和趋势图以及各种说明。本节首先就这两部分报告进行讨论。

一份完整的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该次检查的一般信息:包括检查日期、电极安置技师名、值班技师名、PSG分析技师名、经治医师名以及检查目的(如诊断OSA或CPAP治疗随访等)。

2)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睡眠检测编号、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颈围以及基础疾病名等。

3)一般参数:包括EEG、EOG、EMG、呼吸气流、呼吸努力、血氧饱和度、体位。

4)睡眠判读参数:包括关灯时间、开灯时间、总睡眠时间(TST)、总记录时间(TRT;从关灯到开灯的时间)、睡眠潜伏时间(SL;从关灯至第1帧任何睡眠期的时间)、R期睡眠潜伏期(睡眠起始至第1帧R期的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包括所有清醒活动时间,也包括离床活动时间)。睡眠效率百分比(TST/TRT×100)、各期时间、各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各睡眠期时间/TST×100)。

5)觉醒事件:包括觉醒次数、觉醒指数(Arl;觉醒次数×60/TST)、与其他事件相关性资料。

6)心脏事件:包括睡眠期间平均心率、睡眠期间最高心率、记录期间最高心率、心动过缓(如果观察到;报告最低心率)、心脏停搏(如果观察到;报告最长停搏时间)、睡眠期间窦性心动过速(如果观察到;报告最高心率)、窄复合波心动过速(如果观察到;报告最高心率)、宽复合波心动过速(如果观察到;报告最高心率)、心房纤颤(如果观察到;报告平均心率)、其他心律失常(如果观察到;列出心律失常的类型)。

7)运动事件:包括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PLMS)、睡眠期伴觉醒的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SI;PLMS次数×60/TST)、伴觉醒的PLMS指数(PLMSArl;伴觉醒的PLMS次数×60/TST)。

8)呼吸事件(氧疗可能导致呼吸事件被低估,医师解读报告时应予以考虑):包括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阻塞性低通气次数【可选】、中枢性低通气次数【可选】、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指数[Al;(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60/TST]、低通气指数[HI;低通气次数×60/TST]、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60/TST]、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阻塞性低通气次数)×60/TST]、中枢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CAHI;(中枢性呼吸停次数+中枢性低通气次数)×60/TST]、呼吸努力相关觉醒次数(RERAs)、呼吸努力相关觉醒指数(RERA指数;RERA次数×60/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RERA次数)×60/TST]、血氧饱和度下降≥3%或≥4%的次数(应在PSG报告中说明判读低通气事件的标准)、血氧饱和度下降≥3%或≥4%指数(应在PSG报告中说明判读低通气事件的标准(采用1A或1B))、血氧饱和度下降≥3%或≥4%指数(ODI;血氧饱和度下降≥3%或≥4%次数×60/TST)、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特定阈值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经研究者慎重考虑后可以报告)、诊断研究和/或滴定研究期间通气不足的出现(如睡眠期间经采集动脉血或使用替代方法监测PaCO2,在PSG报告中必须报告是否存在通气不足)、成人陈-施呼吸(只要存在中枢性呼吸暂停和/或中枢性低通气,PSG报告中就需要报告是否存在陈-施呼吸)、陈-施呼吸持续时间(绝对值或占TST百分比)或陈-施呼吸事件次数、儿童周期性呼吸、鼾声等。

9)值班技师和分析技师评语:包括夜间观察到的任何患者EEG、ECG等异常活动、检查环境和检查设备状况的变化、PSG质量(如是否可见到良好的仪器和生物校正、是否存在明显记录伪迹等)、一些特殊PSG趋势、行为观察等。

(2)睡眠事件参数的详细分析报告

数字化检查系统一般均提供这部分报告内容,其中对PSG评价最有参考价值的是各种趋势图,如整夜睡眠结构变化趋势、血氧饱和度变化趋势、心率变化趋势以及各种事件之间的时间相关性、睡眠期相关性和体位相关性等。

2.PSG结果评价

(1)睡眠参数:

严重OSA患者经有效治疗前一般睡眠均存在严重紊乱,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一份PSG中反映出来的睡眠状况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睡眠效率:

正常年轻成年人的睡眠效率应在95%左右。中老年患者睡眠效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如果没有明显睡眠事件出现,睡眠效率低于80%的话,可能与睡眠环境的改变或其他精神因素有关,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较大,应考虑重新安排时间复查。

2)各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同样,目前只存在正常年轻成年人的正常值范围,但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可做自身对照。

3)R期睡眠潜伏时间:

正常为90~120min。如果在入睡后20min内出现REM睡眠,则为入睡期REM睡眠(SOREMP),这在新生儿当然是正常现象,在成人患者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检查前患者睡眠严重欠缺(睡眠剥夺),如由工作或娱乐等原因所致。

②患者存在长期睡眠紊乱,如存在严重 OSA。

③入睡时间显著后移,如凌晨4~5点刚刚入睡。

④患者一直长期服用一些对REM睡眠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抗抑郁症药物),检查前突然停药导致REM睡眠反弹。

⑤严重OSA患者初次接受CPAP治疗时。

⑥发作性睡病患者。

⑦还有一种情况是,重症OSA患者在等待检查期间可能已经入睡,然后被技师唤醒,待安置电极、做生理定标等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患者可能立即入睡并很快进入REM睡眠。因此,应嘱患者在检查开始前的等待时间内离开检查床。

正常睡眠不仅表现在各期睡眠有相对固定的百分比,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因此,评价睡眠质量的另一重要方面为整夜睡眠的流程,这可以从整夜睡眠的趋势直方图中看出。如果将整夜睡眠分成3个等份的话,第1个等份中慢波睡眠占优势,第3个等份中以REM睡眠为主。REM睡眠以大约2h一次的节律出现,而且持续逐渐延长。这些睡眠节律性的生理意义尚未完全阐明。有些患者各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可能并无显著异常,但睡眠节律紊乱,如入睡期的睡眠不稳定期延长,导致慢波睡眠后移;REM睡眠虽然从百分比上看接近20%,但存在显著的片段化。

图3-3为整夜睡眠示意直方图,其中5次REM睡眠中有3次呈现不同程度的片段化。第1、2及第5次REM睡眠中的分段(REM segments)分别为2次、3次和3次,分段越多,说明片段化程度越重。有些OSA患者的睡眠呼吸事件可能集中出现于REM睡眠中,导致REM睡眠质量显著下降。这些患者也可能出现明显白天嗜睡症状。图3-3中还介绍了REM睡眠的另一参数,REM睡眠周期(REM cycle)的计算方法,即第1个REM睡眠周期为从入睡到第1次REM睡眠结束之间的时间。以后各REM睡眠周期时间均为前一次REM睡眠结束到下一次REM睡眠结束之间的时间。REM密度(REM density)指出现REM睡眠中快速眼球运动的时间(时相性REM睡眠)占总REM时间的百分比。有些类型的REM睡眠反弹可表现为REM密度的增大。新生儿期REM睡眠不仅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大(>50%),而且REM睡眠中的时相性活动(快速眼球运动和肢体运动)频繁,随着发育过程的进展,这些时相性活动逐渐减少。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有时可表现为REM睡眠时相性活动异常增多。

图3-3 整夜睡眠示意直方图

REM.快速眼动睡眠。

(2)睡眠呼吸参数:

对睡眠呼吸紊乱事件按照睡眠期(REM睡眠期和NREM睡眠期)以及不同的睡眠体位来进行分类观察非常重要。有些患者整夜睡眠期间的AHI可能并不高,但REM睡眠期内呼吸紊乱事件频繁。有作者报道这种主要见于REM睡眠的呼吸紊乱同样可以导致白天明显嗜睡症状,睡眠体位也可能对呼吸紊乱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其睡眠呼吸事件与睡眠体位之间的关系,OSA患者可分为体位依赖性(positional)和非体位依赖性(non-positional)两类。体位性OSA的标准为:①平卧位时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侧卧位时AHI的2倍或2倍以上。②侧卧位时AHI<15/h;侧卧位睡眠时间≥1h。临床观察表明,非体位性OSA患者一般体重指数较大、病情较重。而体位性 OSA患者仅通过睡眠体位训练(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背枕或睡衣背部缝制一个口袋,其中放入一个网球)便可减轻睡眠呼吸紊乱。当然,应当指出的是,尚无应用睡眠体位训练治疗对OSA生命预后效果的报道,故该方法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与成人OSA患者相反,OSA患儿平卧位睡眠时上气道较稳定,因而呼吸事件较少。

根据PSG中的鼾声、鼻压力传感器气流、胸腹呼吸运动状态以及脑电觉醒可判定上气道阻力增高。现时数字化PSG系统在睡眠呼吸事件评分项目中,都有呼吸努力相关觉醒(RERA)一项。虽然AASM建议可选择性是否判读RERA,临床睡眠实验室应该常规进行RERA判定(即使不常规进行食管压测定),并将其并入AHI中(即为RDI)。

从整夜睡眠趋势直方图中还可以观察到以下信息:①各种睡眠事件,包括呼吸事件、肢体运动事件以及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与REM睡眠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即使无显著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入REM睡眠后也可能表现为持续性血氧饱和度降低;有些患者进入REM睡眠后肢体运动事件减少或消失;而另一些患者则无此特点。②重症OSA患者不同类型的睡眠呼吸事件的出现可能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特征,如入睡期以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主,中间大部分时间内以阻塞性呼吸暂停为主,而起床前1h左右时间内,混合性和中枢性呼吸暂停增多。

(3)睡眠期间的心血管事件:

常规PSG检查时一般只能观察到患者的心率变化以及有无心律失常。值班技师出于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主要注意有无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出现。PSG分析时还应注意到心律失常的有无、出现频度、类型、与睡眠期及其他睡眠事件的关系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并记录在技师评语中,便于诊疗医师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等进一步检查治疗措施。

(4)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事件:

AASM发表的指南中肢体运动事件的周期性判定规则为4或4个以上的单次肢体运动事件连续出现,相邻两个单次肢体运动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90s,每个睡眠实验室都应实际使用这判读规则。评价PLMS事件时,还应该注意周期性肢体运动与睡眠期、睡眠体位、其他睡眠事件以及各种治疗措施之间的关系。有些患者初次使用CPAP治疗时,可能仅仅由于平卧位时间增多而出现PLMS,而逐渐适应CPAP治疗后,PLMS可以自然消失。

(5)其他睡眠事件:

常规多导睡眠仪检查还可能发现异态睡眠发作情况和癫痫样脑电变化,甚至癫痫发作等情况,需要值班技师详细观察、记录及适时干预。PSG分析技师亦应该将观察的异常表现记录在技师评语中,并在睡眠实验室病例讨论中提出。

3.阴性多导睡眠图的评价

本节讨论采用多导睡眠仪检查诊断OSA时,多导睡眠图结果为阴性时的评价方法。

1989年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发表的多导睡眠仪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单次整夜PSG检查(正常)足以排除有临床治疗价值的OSA。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睡眠实验室也是通过一次整夜PSG检查来确定或排除OSA。另一方面,自1984年起,很多作者报道一次整夜PSG检查阴性可能不足以排除OSA。PSG检查出现假阴性结果可能是由于每次检查结果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而可能导致这种变异性的因素很多。

(1)临床上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鼻气道通畅情况:

一些患者鼻气道阻力增高在OSA发生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某些原因,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黏膜充血而导致的鼻气道阻力增高,随着季节和治疗情况的变化,很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2)睡眠体位:

上面提到一些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呈睡眠体位依赖性,即平卧位状态下睡眠呼吸紊乱加重。这些患者初次检查时如果平卧位睡眠时间短,检查结果则可能低估其病情。

3)REM睡眠百分比和REM密度:

有些患者睡眠呼吸紊乱集中出现于REM睡眠期。如果初次检查因为所谓“首夜效应”,REM睡眠时间较短,则其AHI相应减少。因为睡眠呼吸紊乱主要与时相性REM相关,所以即使REM睡眠百分比变化不大,但REM睡眠期间眼球快速运动较少,即REM密度减小也可能使睡眠呼吸紊乱程度减轻。

4)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物情况:

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物均可加重睡眠呼吸紊乱。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或长期酗酒,而在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前短期停止服药或饮酒,检查结束后恢复既往的生活习惯,则PSG结果可能不能反映患者平时真实的睡眠呼吸紊乱状况,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5)睡眠卫生:

和饮酒以及服用镇静药物一样,强制性禁睡引起的睡眠剥夺也可以加重睡眠呼吸紊乱。一些特殊职业的患者,如长途货车驾驶员,往往存在慢性睡眠剥夺。为这些患者安排PSG检查时应充分考虑到其职业性睡眠习惯对睡眠呼吸状况的影响,尽可能安排患者在不改变其自然生活习惯的情况下进行检查,以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6)RERA:

有些患者整夜多导睡眠图中可能不出现明显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亦无显著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但实际上存在大量因上气道阻力增高而导致的脑电醒觉反应以及明显的白天嗜睡症状。对这些患者的PSG进行分析时,应特别注意检出其RERA事件。

7)CPAP治疗的残余效应:

正在接受CPAP治疗的OSA患者,如果安排脱机疗效观察的话,为避免可能存在的CPAP治疗残余效应,最好在脱机2~3d后安排PSG检查,否则假阴性结果可能误导进一步的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口腔矫治器(dental appliance)治疗亦可能存在残余效应。另一方面,对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则需要注意排除术后患者进食减少、体重减轻这一混淆因素,随访性多导睡眠仪检查应安排在术后3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

对于存在习惯性打鼾、白天嗜睡、BMI>35kg/m2以及被发现睡眠期间有呼吸暂停现象者,如果初次PSG检查结果为阴性,应考虑重复PSG检查。

4.报告存档

目前睡眠检查室使用的PSG绝大多数为电脑化产品,其将电极组合转换器、放大器以及A-D转换器均集中到体积很小的检查盒机体内,数据可存储于检查盒的存储卡内,同时可以备份至电脑硬盘或各种形式的软盘中(如MO或DVD)。与微软公司合作,其具备在任一Word文档,都可以通过快捷键进入分析数据库,调取任何数据;同时报告可输出到excel,便于数据统计。报告模板见表3-4。

表3-4 报告模板

监测信息

睡眠分期

呼吸事件

呼吸与体位

SpO2

心电

觉醒

肢体运动

特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