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石类药调神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金石类药概述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与中医药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地大物博,药源丰富,而中医先辈们大都医药兼通,识药、采药、用药,沉淀了丰富的中医药学经验与知识,为后人在临证用药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中华本草》将中药分为三大类别——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按照中医的传统,矿物药又可分为水、土、火、金、玉、石、卤7种,其中金、玉、石、卤四部分简称金石类药,临床较常用。该类药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内部结构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金石类药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性质稳定。金石类药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其中大部分是晶质矿物,只有少数是非晶质矿物。它包括了天然矿物、生物类化石、矿物加工品及纯化学制品等,其主要成分是无机化合物。
中医药学运用金石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的《山海经》记载了4种金石类药,《五十二病方》记载了雄黄、朱砂等21种金石类药,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46种金石类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收录金石类药161种(分为金、玉、石、卤四大类)。据统计,历代本草记载金石类药至少有300余种,目前临床常用的仍然有60余种。
金石类药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和丰富的临床功效,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并增进认识很重要,贵在临证应用及发挥并要掌握“火候”。按金玉石卤四部分类,如金部铁剂之生铁落,可平肝镇惊、解毒敛疮、补血;玉部之紫石英,可镇心安神、降逆气、暖胞宫;石部之龙齿,乃远古生物之化石,可镇惊安神、清热除烦;卤部之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能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按性味归经分类,如龙齿、琥珀、紫石英均味甘而归心经,均具有安神镇惊之功;青礞石性平味甘咸,归肺、心、肝经,可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磁石性寒味咸,归心、肝、肾经,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又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按功能主治分类,如生石膏能清解气分与脏腑之实热,亦能解脏腑之虚热;炉甘石能明目退翳、收湿止痒;雄黄能解毒杀虫;芒硝能泄热通便、润燥软坚;自然铜可散瘀止痛、续筋接骨;朱砂善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等等。上药均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