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药物手册(第5版)
- 孙安修主编
- 586字
- 2025-03-14 18:14:28
三、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非正常用法、非正常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ADR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依赖性、菌群失调等。
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A型不良反应:
是由药物固有作用的增强和继续发展的结果,其特点是可预测,亦即一种药物在通常剂量下已知药理效应的表现。例如,β受体拮抗剂引起的心动过缓,抗凝血药引起的出血,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引起的嗜睡等。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病死率低,而且时间关系明确。
(2)B型不良反应:
是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完全无关,而与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的异常反应。此型不良反应常为免疫学或遗传学的反应,与剂量无关,且难预测;发生率低而病死率高。如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的患者对肌松药氯化琥珀胆碱发生的特异质反应(“严重窒息”)即属于B型不良反应。
欧美国家较早开始化学合成药物,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害事件,尤其是群体事件,其涉及面就很广。
2021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196.2万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其中化学药品占82.0%,中药占13.0%,生物制品占2.0%;注射给药占55.3%,口服给药占37.9%。儿童与老年人比例较高,14岁以下儿童患者占8.6%,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