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受怒左胁积块案

方提领年五十六,丁丑年冬,因饮酒后受怒气,于左胁下与脐平作痛。自此以后,渐渐成小块,或起或不起,起则痛,痛止则伏,面黄口干,无力食少,吃此物便嗳此味,转恶风寒。脉之左大于右,弦涩而长,大率左甚,重取则全弦。此得热散太多,以致胃气大伤,阴血下衰。且与和胃汤以补胃气,滋养阴血,并下保和丸助其化粕,伺胃实阴血稍充,却用消块和胃汤方。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半 陈皮一钱 芍药 归身各五分 干葛三分 红花豆大 甘草二钱,炙

作一帖,下保和丸二十五、龙荟丸十五。

上三法,补气血药为主,磨积出入佐之,皆补多于磨,乃气血虚甚而有积块之法也。(《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癥瘕》)

【点评】胁下积块,多有血瘀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本案前因甚明,因饮酒后受怒气,致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故瘀血成积块。肝之主脉为弦脉,患者重取六脉全弦,肝气之盛可知矣,继而克伐脾土,乃至胃气大伤,阴血亏损。《本草纲目》:“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故以人参、白术、甘草补养脾胃之气,佐以葛根、陈皮提升胃气,使补而不壅。再以当归、芍药、红花补血活血。最后合保和丸、龙荟丸推陈出新,消磨积滞。理法方药合拍,攻守有据,其法其治,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