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秃疮

【概述】

白秃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头癣,是一种发于头皮毛发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因其毛发秃落,上有白屑,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学文献中又有“白秃”“蛀毛癣”“秃疮”“癞头疮”“白颓疮”“白瘌痢”等名。早在晋代《刘涓子鬼遗方·五味子膏方》就记载:“治头白颓疮,发落生白痂,经年不差,五味子膏方:五味子二分,菟丝子五分,苁蓉二分,雄黄一分,松脂二分,蛇床子、远志各三分,雌黄、白蜜各一分,鸡屎半分。”又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记载:“白秃之候,头上白发斑剥。初似癣而上有白皮屑,久则生痂成疮,遂至遍头。洗刮除其痂,头皮疮如筋头大,里有脓汁出,不痛而有微痒时。其里有虫,甚细微难见……乃至自小及长大不瘥。头发秃落,故谓之白秃也。”本病好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农村,常在幼儿园、托儿所或小学内集体流行。患者多为男性儿童,至青春期可以自愈。皮损好发于头顶,亦可累及枕、额等处。病程较久,经年不愈。

本病因剃发时接触患者用过的梳、篦等理发工具,以致染毒而成;或因腠理司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使气血不潮,发失所养而致。

初起时毛孔处有细小淡红丘疹,上覆白色鳞屑,中有毛发穿过。逐渐扩大,融合成单个或多个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色鳞屑斑,境界清晰。小如豆粒,大似钱币,日久蔓延,扩大成片,其上病发干燥无华而变脆,长至米粒大长短便易于折断而参差不齐。病发根部有套样白鞘,易于松动拔除而不疼。

【辨证论治】

本病一般不需内治。外治时先以白秃洗剂外涂。药用:硫黄30g,雄黄20g,白矾10g,苦参15g,苍耳子15g,水煎取汁,外洗头皮,然后用镊子拔除病发,并将邻近一圈少许正常头发一同拔除。最后外涂白秃膏(枯矾10g,苦楝皮15g,青矾10g,硫黄20g,苦参15g,雄黄6g,黄柏10g,苍耳子6g,分别研极细和匀,香油调成膏)。病区涂药后,用油纸将患处盖起,戴上帽子。每日洗浴、涂药1次,连用7天,再将长出病发拔除,共拔3~4次。

【调养】

本病预防甚为重要。凡患者用过的帽子、枕巾、头巾、理发用具等,未经消毒不得再用;对理发工具要加强消毒处理;患儿必须经彻底治愈后,方可入托、入学;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了解此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养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为耻的好风尚;远离生病的宠物;及时对儿童进行体检及卫生知识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