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科证治概要(第2版)
- 李博鑑主编
- 942字
- 2025-03-14 16:07:19
头面汗
【概述】
头面汗,近似于西医学的饮食性多汗症和局限性多汗症,是一种以每当进食辛辣或热食之际,头面大量汗出为特征的疾病,故名。中医学文献中又有“头汗”“蒸笼头”等名。汉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记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又如明代《伤寒六书纂要辨疑·头汗》记载:“头汗者,邪搏诸阳之首,则汗见于头,至颈而还也。若遍身自汗出,谓之热越。今热不得越,而阳气上腾,津液上凑,故汗出于头。夫里虚不可下,内涸不可汗,既头有汗,不可再汗也。”本病多自年幼发生,汗出部位多局限于前额、口周、面颊、鼻部、颏下等处。
因素禀湿盛之体,郁久化热,湿热熏蒸,不得四散,循经上越,迫津外泄;或病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玄府失固,津液外泄等,均能致病。
初起之时,每当进食辛辣厚味,或热食之际,则口周、前额、面颊、鼻部、颏下等处汗出涔涔,甚者伴有掌跖多汗、汗流浃背。每次进食,均可汗出。进食停止后,则汗出减少或停止。
【辨证论治】
1.凡食即汗出,涓涓不止,甚则汗流浃背,伴手足心热,口渴饮冷,便干溲赤,舌红苔腻,脉数有力者,为湿热内蕴,上蒸头面证。治宜清热除湿,泻火止汗法,方选白芷石膏汤化裁。药用:白芷1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 10g,藿香 12g,佩兰 10g,甘草10g,茵陈15g,苍术10g,白茅根 30g,黄芩 10g,瓜蒌仁 12g,水煎服。
2.若食即汗出涔涔,伴面色白,四末不温,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嫩,脉细无力者,为阳气不足,卫外失固证。治宜温阳益气,固表敛汗法,方选参附汤化裁。药用:人参10g(单煎),炮附子 10g,生黄芪 30g,白术 10g,防风 10g,生龙骨 30g(先煎)、生牡蛎 30g(先煎),浮小麦30g,干姜 10g,麻黄根 10g,水煎服。
3.若因头面外伤或手术后而致头面多汗者,常伴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者,为瘀血阻络,开合失司证。治宜活血化瘀,通行经络法。方选通窍活血汤化裁。药用:人工麝香 0.1g(包),葱白 15g,大枣 12g,丹参 15g,黄酒 100ml,桃仁 10g,生姜 10g,红花 10g,川芎10g,赤芍 10g,苏木10g,当归10g,水煎服。
【调养】
除治疗外,本病患者忌食辛辣厚味、茶酒炙煿;饮食不宜灼热;多吃西瓜、西红柿等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保持七情和顺,五志畅达;戒除烦恼焦虑;适时参加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