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肌骨超声的比较影像学
一、X线
随着人们对运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体肌肉骨骼的损伤也越来越常见。肌肉骨骼损伤传统方法主要应用X线进行首要诊断。X线在观察基本骨质效果最好,有利于病灶整体的认识。因此外伤疑骨质结构病变时X线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该方法具有放射性,对软组织分辨率低,无法直接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周围肌腱、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应用有所限制。
二、CT
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对骨改变分辨率高于X线,有利于对病灶细节的认识。但其显示整体结构不如平片,对软组织的显示不如MRI。该检查方法对人体的辐射远远大于X线平片。
三、MRI
由于X线、CT对肌肉等软组织结构显示欠佳,且具有辐射性,相比之下,MRI更适合肌肉骨骼相关病变的评价。虽然MRI显示正常骨结构较差,在观察病变中的钙化成分方面远不如X线和CT,但骨质有病变时灵敏性很高。MRI对肌骨系统诊断的主要缺陷是不能在运动状态下对肌腱、肌肉等结构进行检查。且该检查有一定的检查禁忌证,如体内有金属异物者、早孕(妊娠3个月内)患者、需生命支持及抢救的危重患者均不适于采用MRI检查,幽闭恐惧症患者或者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儿,需在给予适量镇静剂后方可进行检查。
四、超声
超声具有无射线损害、安全、价廉、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实时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可任意方向及角度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获取病变的全方位信息,检查中还可以配合肌肉、肌腱活动,观察其动态变化。此外,超声能够同时检查多个关节,观察范围广,并可与对侧比较,同屏显示,便于发现微小病变,目前超声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肌骨,能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皮肤、皮下组织、关节等病变。
超声是评估肌腱的最佳的成像方式之一。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是肌肉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在运动医学中最常用于评估肌腱和肌腱病,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肌腱的细微结构改变,并可以动态观察肌腱活动情况。
滑囊病变在X线平片上不易显示,虽然CT、MRI能显示滑膜囊积液,但对于滑膜病变的观察却远不如超声准确、便捷。滑膜炎时,囊内液体渗出增多,使增生的滑膜易于清楚显示,高频超声可显示增厚的滑膜不光滑,向腔内呈大小不等的绒毛状或结节状突起及关节腔内有无游离体等,必要时还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以明确诊断及注射药物治疗,故认为高频超声是关节滑膜炎诊断及观察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高分辨率超声,可清晰显示周围神经主干,甚至主干分支的细微结构,帮助诊断外周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也可以协助判断导致外周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神经源性肿瘤、异常运动、脱位、卡压、血肿、瘢痕、周围病变侵犯和其他术后变化以及异物,且对外周神经吻合后的再生情况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为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为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此外,应用多普勒成像,可以在一些外周神经病变中看到增加的血流信号。超声可动态扫查周围组织对神经的动态影响,可视化精准引导神经阻滞。
由于超声可实时显示注射针与靶目标,因此对大部分外周关节腔、肌腱和神经进行注射时,超声是一种理想的引导方式。无论是注射还是抽吸,超声引导均可以提高进针点的准确性,避免损伤血管、神经以及其他周围重要器官。
然而,任何一项技术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肌骨超声也不例外。首先,对于关节内部的结构,如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盂唇、关节面软骨的完整显示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图像缺乏整体观,这些方面都不及MRI。超声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应注意结合病史及体检,对于半月板内缘的撕脱、放射状的撕裂、无明显分离的撕裂以及距离太大的桶柄状撕裂,超声难以显示,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因而对怀疑合并有上述部位损伤,应进行MRI检查。另外,超声不能像MRI一样显示骨髓水肿。另外,超声诊断结果对检查医师的依赖性较强,由于体位、探头分辨力、超声检查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可出现假阳性结果,这就需要超声医师熟悉关节的复杂解剖、掌握规范的检查手法和正确的体位,并要熟悉运动医学和临床骨科知识。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升级以及肌肉骨骼系统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将在肌肉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刘红梅 刘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