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石渠棘球绦虫

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由我国学者肖宁等于2005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发现,并以此而命名。随后研究发现,石渠绦虫也分布在青海南部的果洛、玉树等广大牧区。成虫寄生于藏狐体内,形态类似多房棘球绦虫,长1.2~1.8mm,由2~3个节片组成,幼虫(棘球蚴)寄生于高原鼠兔体内,形成大小约10mm的囊肿,内含大量育囊和原头节,虫卵形态与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虫卵相似,通常难以区别。

现有研究表明,石渠绦虫在自然环境下只限于高原藏狐(终末宿主)和高原鼠兔(中间宿主)之间循环感染,藏狐的自然感染率可高达37.5%,而鼠兔的感染率在11.3%~17.4%。目前,尚未有人类感染石渠棘球绦虫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