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地理分布

包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几乎全球所有大洲都有病例报道。1979年WHO根据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动物感染率及人群患病率高低,将世界各国疫情划分为3区:①特高流行区,狗感染率为40%~60%,家畜为15%~30%,人体患病率为0.3%~0.5%;②高流行区,狗感染率为15%~35%,家畜为10%~25%,人体患病率为0.3%以下;③低流行区,狗感染率为3%~5%,家畜为1%~3%,人体患病率0.05%~0.1%。凡一种或几种终末宿主或中间宿主平均感染率在20%以上即可定高流行区。以此为依据描述的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为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等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包虫病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感染率呈西高东低,由西向东明显减弱的流行特征,以囊型包虫病流行为主。自1905年在青岛发现首例人体包虫病以来,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包虫病例,受威胁人口近6 000万,分布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7%,近些年来,有关病例报道范围还在增加。高度流行区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四川西北部等省区。流行区人群中肝包虫感染率在3.1%~31.5%,患病率0.5%~5.0%,部分地区人群发病率高达5%~10%。家畜及其他动物感染超过亿头(只),绵羊、牦牛、黄牛、水牛、犏牛、山羊、骆驼、鹿、马、猪、骡、驴等多种家畜为其中间宿主,犬为主要终宿主,平均感染率15%~30%,最高可达67%。

泡型包虫病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部分省区,如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四川、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藏高原犬类感染率为3%~23%,人类患病率高达3.1%~8.2%。同时,在青藏高原东部及青、川、甘三省交界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感染流行也很严重。主要终宿主为家犬、红狐、藏狐等,主要中间宿主是高原鼠兔、阿拉善黄鼠、中华鼢鼠、小家鼠等野生啮齿动物,家养动物猪、牦牛、绵羊等也存有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可以感染同一个人并在其体内生长发育,提示人类个体差异和易感性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类型包虫病感染人类的复杂机制和发病过程。包虫病感染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问题,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