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前,包虫病(echinococcosis)在世界范围很多地区流行,如德国拜恩州、奥地利蒂罗尔州、保加利亚,围绕阿尔卑斯山的法国、瑞士;在牧业居重的澳大利亚,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和邻近北极圈的一些地区流行较为严重,亚洲如中国、日本和中亚地区一些国家也有此病。因此包虫病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世界性的疾患加以防治。

包虫病在中国的西部如青海、西藏、四川西部、新疆、甘肃、云南等地的牧业区和部分农业区均有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包虫病流行有很强的地域性,青海省是我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在青海省南部牧区和青、甘、川三省交界区,包虫病流行严重。该地区既有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也有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是全国少有的囊型和泡型棘球蚴混合流行区,其中被称为“癌性包虫”的泡型包虫病的严重流行,为国内其他区域所罕见。

泡型包虫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均与通常的囊型包虫病不同,1971年我遇见一例45岁被某院手术开腹而诊断为肝癌的患者,当时观察到肝脏上布满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坚硬结节,认为已错过时机而关闭腹腔。但3年后再来找我就诊时,患者一般状态尚可,追问后了解到他有饲养狐狸的历史,随后我科与外科合作再次对其进行开腹手术,经肝脏上结节病理活检证明,其所患疾病是肝泡型棘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该事件引起了我对包虫病的兴趣和关注。

青海省人民医院是我省包虫病研究的重点单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医院便开展了包虫病的有关诊断与治疗,先后成立了包虫病科和临床研究所,培养和形成了一支具有基础研究、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三位一体的包虫病综合科研团队,在包虫病的病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手术治疗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本书主编唐桂波教授及其团队在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规范化诊断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首次建立了符合我国包虫病实际状况的影像学分型和诊断标准;明确了位于不同脏器、不同类型包虫病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肝泡型包虫病转移机制和转移后的影像学特征;并在国内和国际上率先应用影像学技术对包虫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和科学总结,其成果汇集于《实用包虫病影像学》(2013年)和《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2015年)两部著作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此基础上,唐桂波教授团队又完成了《临床包虫病学》一书的撰写,涉及病原学、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等。《临床包虫病学》重点突出“临床”两字,全书紧密结合包虫病对脏器的损害,包括肝、肺、脾、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和肌肉软组织、脑、心脏、多腹腔和腹盆腔等,系统地阐述了包虫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针对该脏器的治疗策略及方法,同时紧密结合包虫病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诊断学和影像学,深化了对包虫病的全观性认识;在治疗学上,该书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等新技术,这无疑给临床医务工作者以非常好的指导,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指南。同时,该书有大量珍贵的病理、影像和手术图片,是一本包虫病难得的教材。全书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适用于基层包虫病知识的普及。此外,该书中关于包虫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最新资料的综述,又为包虫病的群体防治提供了方向。

多年来,国家和青海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包虫病防治工作,已经在政策、规划、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多层面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青海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就是具体体现,这为大力实施包虫病防治提供了保证。

包虫病防治是一项地域广、难度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防治的根本是要从源头上切断它的传染源,具体说就是犬(狗)的管理。我在藏区工作数十年,深知狗在牧业中的重要性和牧民对狗的感情。因此,牧民养犬和流浪犬的管理、定期驱虫、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等任务巨大,光靠医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我希望通过本书科学的防治理论,能激起全社会的关注,关键是最终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包虫病学》凝结了唐桂波教授团队多年的科学积累和他们为包虫病防治事业付出的心血,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想此书的出版,定能给读者以启迪,为包虫病的防治献计献策。因此,乐为作序并祝贺该书面世。

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3月于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