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海省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 000m以上,地大物博、山川壮美,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发源地,域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青海的美,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然而,大自然在赋予青海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之外,却又打开了令人生畏的“潘多拉魔盒”。曾几何时,一种鲜为人知的地方性疾病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蔓延流行,危害人类健康,年复一年,历经数百载而不灭。直到我学医后,才知道这就是“包虫病”,一种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古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藏语方言称其为“森症”,据说该病在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中就有记载,距今约3 000 年。
20世纪80年代,我随医疗队赴玉树工作,亲眼所见许多腹部膨隆、痛苦难忍的包虫病患者,并进一步了解到,包虫病在我国的新疆、西藏、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均有流行,且类似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内心感到极大震动,遂令我对包虫病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沉迷其中,为此我几乎走遍了包虫病流行的各个地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海省是我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包虫病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又是国内少有的两种类型混合流行区,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尤其狗的数量庞大并与人类密切接触,是包虫病流行广、程度重的根本原因。然而,在各种包虫病防控宣传和巡回筛查诊疗现场,除了少量的预防宣传资料或图片外,没有见到一本完整的、系统介绍包虫病诊治工作的专业书籍,人们对包虫病的认识不足,尤其对包虫病病原学和传播途径方面普遍缺乏了解,一些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难以在短期改变。此外,防治工作也需要有关包虫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方面的专业书籍,以改变群众以往的陈旧观念和生活习俗。同时,专业书籍也可提高相关医务人员在包虫病诊治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十余年来,借助青海省人民医院的良好平台,包虫病研究团队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明确了包虫病在人体内的生长—发育—蜕变—衰亡以及泡型包虫病晚期转移的生物学演变规律,规范建立了包虫病影像学分型和诊断标准,先后出版发行了《实用包虫病影像学》和《包虫病影像诊断图谱》。更为可喜的是,临床相关科室在包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尤其在中晚期包虫病、多脏器复杂包虫病和肝泡型包虫病全身转移规律及其转移后的影像特征方面,走在包虫病诊治研究的前沿。2012年,团队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包虫病自体肝移植这一先进技术并日趋成熟,为晚期包虫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研究团队在大量手术病例的基础上,集相关包虫病研究之心血和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历时两年余,最终编撰完成《临床包虫病学》。全书共分18章,系统介绍了包虫病发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重点突出临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异体和自体肝移植的先进技术,影像学诊断与筛查的规范与标准,从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本全面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包虫病防治专业书籍,也可以作为医学院校学生教材使用。
尽管本书编者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和写作能力上的差距,文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敬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完善修订。在此,我们非常感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并在本书编纂过程中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专家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为包虫病诊断治疗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唐桂波 张 强 郭亚民
2021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