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外照射
一、定位
1.定位前准备
患者定位前排空直肠、适当充盈膀胱、小肠显影,建议行CT增强扫描定位患者空腹。根据经验安排患者喝水憋尿。可推荐患者定位前1小时排空膀胱,饮水500mL(含10mL碘海醇)。
2.体位固定
采用真空垫或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患者通常呈仰卧位,双上肢自然上举,双腿自然并拢平放。阴道置入标记物如细金属丝标记位置。
3.CT扫描
建议进行增强扫描,过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除外。扫描范围:上界为第10胸椎上缘,下界为坐骨结节下5cm。扫描层厚为3~5mm。
二、靶区勾画
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包括子宫体、宫颈、宫旁组织、3cm阴道及盆腔淋巴引流区(髂总、髂内、髂外、闭孔、S3以上骶前淋巴引流区),如图1-3~图1-5所示。早期子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无须勾画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
淋巴引流区勾画范围如下。
1.髂总淋巴引流区
围绕髂总血管外扩7mm,CTV后界和侧界应勾画至腰大肌和椎体。
2.髂内淋巴引流区
围绕髂内血管外扩7mm,CTV侧界应达盆壁。
3.髂外淋巴引流区
围绕髂外血管外扩7mm,沿髂腰肌前缘再外扩10mm,包括髂外外侧组淋巴结。

图1-3 CTV上部勾画图示
髂总血管分叉以上(绿色线为CTV)。


图1-4 CTV中部勾画图示
髂总血管分叉至阴道中段(绿色线为CTV)。

图1-5 CTV下部勾画图示
阴道残端及其以下(绿色线为CTV)。
4.闭孔淋巴引流区
连接髂内、髂外淋巴结引流区,CTV内侧界应距盆壁18mm。
5.骶前淋巴引流区
CTV前界应距骶骨前缘10mm。
三、照射技术和剂量分割
早期子宫颈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通常先给予外照射,剂量为40~50Gy,1.8~2Gy/次,每周5次,共25~28次。然后根据肿瘤分期、残存情况及患者阴道条件选择合适的施源器,给予30~40Gy的腔内或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宫颈原发病灶总照射剂量达到80~85Gy,即常规2Gy分次照射的等效生物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fraction,EQD2)。总治疗时间在 8 周内完成,最终达到完全根除肿瘤的目的。
目前,通常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1.照射范围
上界:与髂嵴(4、5腰椎)水平;下界:闭孔下缘;侧界:骨盆边缘旁开1.5~2cm;前界:耻骨联合;后界:第3骶椎水平。
2.照射体积
CTV:早期子宫颈癌照射范围包括整个宫体、宫颈、宫旁组织、部分阴道、阴道旁组织及盆腔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根据各放射治疗单位摆位误差或锥形束 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校位结果,确定PTV外扩范围。一般CTV前后、左右方向外放6~8mm,头脚方向外放8~10mm。
3.照射剂量
45~50Gy/4~5 周,常规分割,单次照射剂量为 1.8~2Gy。每日1次,每周5次。
4.危及器官剂量限值
如表1-3所示。
表1-3 子宫颈癌IMRT危及器官剂量限值

注:D5、D20、D30、D50分别指5%、20%、30%和50%的体积接受照射的剂量;Dmax指接受照射的最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