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道无界:纪念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写
- 1361字
- 2025-03-15 02:35:19
医疗援非,书写别样中医人生
李仓达(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第33批援毛里塔尼亚中国医疗队队员
援非医疗任务即将结束,在毛里塔尼亚工作的900多个日日夜夜是充实且难忘的。
2018年7月19日,来自哈尔滨市中医医院的我,作为第33批援毛里塔尼亚中国医疗队队员,踏上了地处撒哈拉的这片热土。
我被分配到友谊医院,这是中国政府10多年前出资援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所有大型诊疗设备都为我们国家援助,周围几十千米的居民都到这里就诊。膝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面瘫在当地发病率极高,我决定以针灸治疗为突破口,以疗效吸引患者就诊。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诊室、2张针灸床、6把椅子,毛里塔尼亚的第一个“中医科”就这样成立了。
由于文化差异,当地对中医医学知之甚少。我将中医治疗的特点和优势、针灸擅长治疗的疾病,译成法文张贴于诊室门外,这样能帮助当地群众对中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018年8月5日,中医科正式开诊,出乎院方和我意料的是,当地群众对我们传统医学很认可,1周内就有每天10余人次的门诊量,后期最多每天为40余人次治疗,忙得不可开交,有一些没拿到号的患者直接找到我请求治疗,中医诊室每天都是整个医院最晚闭诊的。
一位叫穆萨(化名)的10岁男孩来就诊,他一直羞涩地躲在母亲身后。他的母亲告诉我,穆萨在半年前患上了面瘫,服用许多药物一直没见好转,以前穆萨活泼开朗,但自从患上这个病变得自卑、脾气暴躁,她从邻居那里得知针灸可以治疗面瘫,所以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穆萨前来就诊。我仔细对小穆萨进行查体,他的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造成结膜炎形成结膜充血,属于后遗症阶段,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明显疗效。治疗的第四天妈妈兴冲冲地带穆萨走进诊室,让穆萨站在我面前,她指着穆萨的左眼让我看,小穆萨微笑着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我第一次看到了穆萨的微笑。经过21天的治疗,穆萨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青涩的脸庞上又绽放出天真的微笑。患者之间口口相传成就了中医科的口碑,院方主动为中医诊室制作牌匾,用法语和阿拉伯语分别写着“中国传统医学”并配上了一面醒目的五星红旗!
2019年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大使馆来电,得知毛里塔尼亚外交部一位官员4天后准备出访南非,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旧病复发,腰痛症状明显伴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连下床活动都很吃力。当地医生表示除非手术治疗,否则症状无法缓解,但此时选择手术无疑会耽误出访行程,影响巨大。他之前对针灸的疗效有所耳闻,所以立即通过我国使馆联系到医疗队,寻求进行针灸治疗。为能保证他4天后正常出访,我决定先解决疼痛症状,采用针刺、火罐、理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的第3天他就可以下地活动,第4天症状明显好转,顺利出访南非。回到毛里塔尼亚又进行了10天的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他感叹针灸的神奇,对使馆和我本人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同时表示:“中国医疗队是中毛友谊的见证,更是毛里塔尼亚在医疗领域与他国合作的典范。”
2020年8月,穆斯塔法(化名)院长代表友谊医院向毛里塔尼亚卫生部、我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发出感谢信。信中说:“越来越多的毛里塔尼亚民众开始了解和认可中医,我们非常感谢李医生。我们正准备将中医科扩大规模,成立毛里塔尼亚第一个‘中医诊疗中心’。希望与中国能够开展更多医疗合作,造福当地人民。”
3年的时间,中医在毛里塔尼亚的土地上扎了根,更多的当地人了解中医、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