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道无界:纪念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写
- 1334字
- 2025-03-15 02:35:20
妙手仁心,圆她的母亲梦
曹 伟(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28批援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副队长
2019年5月,在坦桑尼亚奔巴岛上,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阿卜杜拉姆齐医院夜晚的宁静,第28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妇产科郑小莉医生悬了70多天的心终于放下了……
那还是两个多月前的一个傍晚,一名孕妇心事重重地来到中国医疗队所在的阿卜杜拉姆齐医院就诊。此时已下班的郑小莉医生接到了助手打来的电话,需要她帮忙检查一位“大腹便便”的患者。郑医生放下碗筷立即来到诊室。患者是一名孕妇,37岁,婚后多年未孕,这次是她第一次受孕,因为小生命来之不易,所以孕妇特别紧张焦虑,她不停地用祈盼的眼神望着前来检查的中国医生,她多么希望这个小生命能平安降生。
郑小莉医生发现这位准妈妈的腹部异常隆起,明显大于实际孕周,当超声探头扫过她的腹部,显示屏中呈现的图像让郑医生倒吸了一口凉气:患者妊娠28周,子宫壁上却有大大小小数十枚肌瘤,最大一枚位于宫底,直径竟有大约25厘米,这也是患者多年未孕的原因,这一次幸运女神眷顾了她,她怀孕了,郑医生在为她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随着孕龄的增加,子宫不断增大,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一旦肌瘤内部出血,患者出现急腹症,甚至需要急诊手术,所以孕妇极有可能坚持不到足月生产。如此多且巨大的子宫肌瘤会严重影响胎儿营养吸收,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生长受限,体重过小;同时由于肌瘤占据了大部分的子宫内空间,胎儿无法旋转至正常胎位,会出现臀位,甚至横位、斜位,生产时必会出现大量甚至凶猛的出血……这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隐藏的“地雷”,为了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圆孕妇做母亲的梦想,必须逐一“排雷”。
郑医生交代患者每两周来医院检查一次,注意休息,多吃牛肉等优质蛋白,多注意胎动,如有特殊情况,不要耽搁,立即到医院就诊,并把自己的联系电话留给了患者,同时每隔几天,郑医生都要打电话过去询问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多休息。
在郑医生的悉心照顾下,孕妇平稳度过了第30周、第31周……在孕37周的一天,孕妇出现平卧位时胸闷,睡眠质量下降,郑医生立即警惕起来,在电话里让患者即刻到医院检查。果然超声提示胎儿体位呈横位,而且近1周来胎儿的体重没有明显增长。经过多方面评估郑医生当机立断:立刻行剖宫产手术!
“排雷”的最后一场“战役”就要打响了,郑医生术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备好全血、制订好麻醉方案、安排当地医院妇产科技术最熟练的助手上台……
即使如此,手术过程也异常凶险,大大小小的子宫肌瘤挡住了常规剖宫产的子宫切口位置,只能尽可能避开它,但术中出血依然像泉水一样涌出,郑医生胆大心细,以最快的速度切开子宫,打开羊膜囊,羊水混合着出血,模糊了术野,也浸湿了郑医生的手术衣,但郑医生没有丝毫慌乱,因为她一定要帮助产妇完成做母亲的心愿,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机会了!终于,一声婴啼响彻手术室,一个漂亮的女宝宝出生了。术后检查切下来的子宫重量竟然是胎儿体重的3倍!
产妇怀抱着几乎用生命换来的婴儿时热泪盈眶,是中国医生圆了她做母亲的梦,给了她和女儿第二次生命。郑医生是宝宝的中国妈妈!
从第一批踏出国门的援外医疗队开始,中国医生便做了这大爱无疆的播种者,哪怕辛苦奔劳,哪怕付出生命,一代代的援外医生用信念、用执着、用专业让生命的旅途开满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