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外科史上多个“第一次”由我们创造

段云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第17批援圭亚那中国医疗队队长

圭亚那地处南美洲北部,我国自1993年起向圭亚那派遣援外医疗队。在外1年,我们以医疗为桥,用文化传声,恪守中国医疗队精神,为中圭友谊写下生动而美丽的篇章。全队累计诊治患者近15 000人次,开展手术2 500多例,为当地带去了44项新技术、新项目,多项成果载入当地医学史册。

12项突破性技术,创下了当地多项“第一”

圭亚那全国人口近80万,只有数百名医生。我所援助的乔治敦公立医院位于首都,是该国最大的公立医院。

记得2021年11月25日上午8点半,正在查房的我收到了当地医生的会诊求助。这名申请会诊的患者两年前因查出卵巢癌做了根治手术,半个月前的一次随访,医生发现肿瘤指标升高比较明显,腹部CT还提示肝脏新发占位,当地医生决定行肿瘤活检手术。

我迅速联系了队友——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张永成进行研判。肝脏的血管、胆管分支众多,手术对于医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及时果断处理术中可能的大出血、气体栓塞、胆瘘等意外情况。而圭亚那当地血液紧缺,乔治敦公立医院从没开展过肝癌根治手术。我当机立断决定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麻醉科主任医师卜晓萱迅速赶到,协助术中麻醉。我站上主刀的位置,分离胆囊动脉、解剖胆囊管、切开肝脏、结扎管腔……手术一气呵成,现场当地医生纷纷拿起手机拍摄,记录下这例肝癌根治手术。

肝门阻断24分钟,出血不超过50毫升,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简直不可思议,中国医生太棒了!”一旁观看手术的医生纷纷赞叹,还要求一起合影留念。

这例肝癌根治手术,填补了乔治敦公立医院的技术空白,我和队友们深受鼓舞,不断开拓进取。此后,我开展了圭亚那首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等12项突破性技术,大幅提升了圭亚那当地的外科诊疗水平。

“纱布+铁棍”,迎难而上“拿下”超大肿瘤

在这里,外科医生“标配”的超声刀、能量平台没有,总体来看,当地医疗存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先进医疗设备匮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但转念一想,这正是我们来援助的原因。

2021年12月,一名当地的年轻女性慕名来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我,她患肝脏囊性肿瘤多年,瘤体最大直径达到了惊人的22.7厘米,如一个排球大小。即使在中国,这样的手术也充满挑战,要想在缺医少药的圭亚那开展,难度可想而知!

12月14日中午,我从手术室仓库找来了两根铁棍和长纱布,准备自制肝叶牵开器。这个举动让大家目瞪口呆。按上“自制”的牵开器后,果然空间大增!靠着“小米加步枪”的钳子和剪刀,我仔细分离、步步为营。没有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只能关照麻醉医生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切开、结扎、缝合、肝门阻断、解剖肝门的各个重要管道……经过3个半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整切除中肝超大囊腺瘤,手术取得成功,再次创造了圭亚那的“第一次”。

“感谢中国医疗队,没有你们,谁敢相信圭亚那能开展如此高难度手术。”圭亚那卫生部部长激动地说。为了让更多当地医生也能完成高难度手术,造福患者,在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我所在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队顺利完成第一期中国-圭亚那住院医师培训,从门诊到急诊,从手术方案制订到实际开展,从切口设计到术后缝合,队员们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指导当地学员。2022年9月9日,圭亚那卫生部特地选择在中秋节举行结业仪式,由大使和卫生部部长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为我们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大爱无疆,用真诚撒播友谊的种子

“段医生,我有艾滋病,你是否愿意给我做手术?”2021年11月底,一名肝肿瘤患者心情忐忑地问。

在国内,艾滋病患者通常会在传染病医院完成手术。但是,圭亚那并没有相关专科医院。经过细致检查,该患者适合手术。于是,我征求麻醉科主任卜晓萱的意见。“你敢开,我就敢麻。”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2021年12月3日,我穿上一次性防护服,戴好双层手套和眼罩后站上了手术台。在卜晓萱的配合下,我娴熟地游离肝周韧带,解剖血管和胆管,切除肿瘤,顺利完成手术。

这1年来,我们深入雨林、社区、企业等共计7次,服务上千名华侨和当地居民,受到圭亚那政府、我国驻圭亚那大使馆的高度赞誉,受到圭亚那国家领导人多次会见。不少前来问诊求药的华侨华人说,医疗队不仅带来了医疗服务和常用药品,也带来了万里之外祖国母亲的关怀,让他们倍受感动。

2022年是中圭建交50周年,在距离圭亚那总理府不足1 000米远的地方,中国园林风格的“中圭友谊亭”拔地而起。令我感到自豪和荣耀的是,上面的对联“孜孜不息五秩谋发展,美美相依千秋结金兰”就来自我的创作。不久前,从第18批援圭亚那中国医疗队得到消息,由我队倡议的医疗互助基金已在中国驻圭大使馆和中国企业的鼎力支持下成立,这必将造福更多当地患者,中国援外的金字招牌也将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