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检验项目选择与样本采集
- 吴利平 陈大鹏 史瑞明主编
- 2120字
- 2025-03-18 22:18:29
第一节 临床检验分析过程
检验分析过程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申请检验至实验室完成检验,以及审核发出报告和咨询服务等全过程。一般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阶段。
一、检验前阶段
检验前阶段始于临床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止于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其步骤包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申请、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样本运送等。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的选择主要由临床医生决定,通常从适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考虑。实验室应与临床医生充分沟通交流,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及诊断性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使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正确、科学地选择检验项目。
2.检验项目申请
检验项目申请应遵循信息完整规范、易识别、简单方便等原则。其信息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住院号/ID号、临床诊断、样本类型、检验项目名称、申请日期、申请医生签名等。
3.患者准备
患者准备是保证送检样本质量的前提条件。情绪、体温、生物钟、年龄、性别、种族、季节变化及海拔高度等因素均可引起体内部分物质含量变化。进餐时间、进食量、食品种类、吸烟、饮酒及咖啡等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当某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药物原型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继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采集样本时应尽可能避免以上情况,如无法避免,应在申请单上注明,便于检验人员做出正确的结果解释。
4.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集器材需符合实验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最符合要求的样本,注意避免样本污染。
5.样本运送
样本采集后应在专用密闭容器内、适当温度下保存,由专人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样本容器破损、样本污染、样本标签丢失或混淆、样本对环境的污染、水分蒸发等。
6.样本拒收
实验室应当制订样本接收和拒收的标准文件。实验室在样本接收时应对样本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样本,要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样本,并进行登记。因“让步”而接收的不合格样本,其检验报告上应注明样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别说明。
7.样本前处理
实验室收到样本后,应遵循急诊优先的原则对样本进行及时处理,如样本分拣、编号、离心、内部转运等,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样本,应按要求预处理后进行保存。
二、检验中阶段
检验中阶段是指样本到达实验室后,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到获得检验结果的阶段。这一阶段涉及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的选择、仪器设备和试剂、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等因素。
1.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职称、学历和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获取相应资格。
2.检验方法的选择
原则上应选择我国临床检验标准或技术规范中所罗列的检验方法。各实验室在选用检验方法时,应对检验方法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以确保使用该检验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3.仪器设备和试剂
专人专管,建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做到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以保证仪器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检验试剂应按要求妥善存放,根据每天的工作量准备试剂,试剂需在有效期内使用。当试剂盒的试剂组分或实验过程改变,或使用新批号或新货运号的试剂盒之前,应对试剂进行性能验证。
4.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测实验室检验的精密度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决定当日检验结果能否发出。积极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对于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检验项目,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比对。
三、检验后阶段
检验后阶段是指患者样本检验后检验结果的发出直至临床应用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结果审核和报告、检验结果解释和咨询、样本的保存和处理。
1.检验结果审核和报告
检验报告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伤残事故鉴定,以及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检验报告必须由专业人员审核,双人签发。实验室专业人员审核检验结果时需注意:①检验项目是否与申请单相符,有无错/漏项。②对于异常检验结果,应首先查看样本质量、仪器状态等,确保一切正常后重测样本。必要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了解患者病情是否与结果相符,不相符时建议重新采集样本复查。③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检验项目,要及时复检并确认结果无误,再迅速与临床医生联系,同时做好“危急值”反馈登记。检验结果报告的形式有纸质检验报告单与电子检验报告单。若实验室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发出检验报告,应及时与申请医生取得联系并说明原因,必要时可将样本转运至其他院区或同级别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延误患者诊疗。
2.检验结果解释和咨询
实验室不仅要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还应向临床医生、患者提供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检验医学相关的咨询服务。咨询内容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样本拒收原因、检验结果的解释,并对进一步检查提出意见。
3.样本的保存和处理
实验室应对检测完毕的样本进行必要的保存,以备查。具有或潜在具有生物性危害因子的检验样本,应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样本、容器及有接触的材料。
总之,检验分析过程是以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检验技术人员将合格的样本进行检测,最后通过严格的分析审核后发出检验报告。只有检验、临床、患者三方共同努力协作,才能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陈大鹏 吴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