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终于清净了

回到知青点,郑同还觉得挺无聊。

冬闲的日子虽然舒坦,但也架不住空虚,没有娱乐项目也没有合得来的伙伴,原本他觉得南师姐作为同院老乡,没事还能聊聊天。

结果他低估了这时代的男女大防。

两人压根没说话的机会。

吃饭的时候,郑同把梁文志的想法告诉了周秀和南杞,周秀听后便陷入一种莫名的亢奋状态中,吃的都很快,在那里嘁嘁喳喳的小声议论。

来的比较晚的李东来,压根不知道怎么回事,傻乎乎看着。

陆东阳则是离他远远的,

周秀吃完饭,开始催促:“李东来,还有陆东阳,你俩都快点吃,吃完收拾东西。”

“为什么收拾东西?”

“明天回家。”

“该不会是因为过年吧?”

“咦,你这次变聪明了嘛!”周秀奇怪。

“回家好啊!”

李东来乐了。

周秀也笑了,但想起来下午的事情,又狠狠瞪了李东来一眼。她是真没办法,摊上这样一个脸皮巨厚的队友,想发脾气都发不起来。

不过提起回城的事,周秀就有些懊恼。

“你说延川那群居委会老太太可真闲,没事净去动员别人来插队,以前连个年都不让在家里过,现在好了,总算可以回家过年了。”

她一开这个话头,其他人都心有戚戚。

李东来说道:“可不是嘛!不光是你们那边,我们延安也一样,你不来就死命去家里催,搞的街坊四邻都知道,我好好的城镇户口也变成农村户口了,国库粮好几年都没吃上了。”

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

宋时薇的神色也有些黯然。

她跟郑同关系比较近,吃饭离的不远,郑同瞧见小姑娘表情,心知这丫头又在想些有的没的,于是开口道:“我也把户口迁来了……往后也是农村户口了。”

他对户口没有什么感觉。

虽然说后世的京城户口比较吃香,但郑同觉得也就那样吧。

迁出来就迁出来,当农民就当农民,他目前这个状态,要是在七十年代都混不出个人样,就算留个城市户口又有什么用?

郑同迅速搞定了晚饭,跟大家一起帮着收拾东西。

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衣服一个冬天也就那么一两件,他瞅着陆东阳二人的样子,这回家过年就跟走亲戚似的。

两个人翻翻找找了半天,连个行李箱都塞不满。

最后干脆连行李箱也不带了。

次日一早,天刚亮没一会,郑同蹲在地上刷牙的时候,知青点门口忽传来阵驴子的叫声,他抬头便看见了徐老汉在喊:“娃娃们,出发咧。”

知青点这边,回家的那三位早就准备好了。

“徐大爷!”

“小娃子,怎么样咧?”

徐老汉依旧热情,说话时笑眯眯的,郑同凑上前一瞧,乐了。

边上还藏着个小屁孩,可不就是那天傍晚在学校门口碰到的鼻涕娃,这会正虎头虎脑的盯着郑同看。

“这是额家孙子。”

徐老汉笑着介绍。

小家伙看了看他,似乎是想起来了,然后才叫了声:“叔叔好!”

“你也好,下次看到我喊哥哥,跟你爷去玩儿?”

“嗯,我们去县城。”小屁孩脆生生答道。

“去县城?”

郑同有点诧异,上次徐大爷可是跑延安去接他们的。

延川县距离梁家河只有十公里不到,这是郑同后来才知道的事情,起初他还有点想不明白,直到后来郑同都忘记这茬了。

也就懒得再想了。

这会被提起,他没忍住又好奇道:“大爷,上次您怎么到延安接的咱们?”

徐老汉只咧嘴笑了笑,没有回答他,而是往知青点里招呼着:

“娃娃们,动静可要快点哩,晚了县城去延安的汽车可了没哩。”

那边,几位知青同志终于收拾好了,陆东阳帮着周秀在前面拎东西,李东来应该是明白了点什么,落寞的跟在最后。

路过郑同时,他酸溜溜的说了句。

“原来最好的兄弟是你啊,你要答应我,千万不要谈朋友好吗?”

郑同伸出手跟他握了一下,不停点头:“好好好,你终于回家了,记得回来把账清一清,我可就等着你了。”

他哪壶不开提哪壶。

果然,李东来面露震惊,还有点尴尬,小声道:“这我还能忘?你别说啊。”

哈!

郑同心情很是不错,写作路上的绊脚石终于要走了。

见人都齐了,徐老汉背着手,把孙子搂在怀里,一扬鞭子全自动小马达就开始动了,车轮咕噜咕噜的转。

郑同背着手,乐呵呵的看着几人离开时,一道声音随着风若有若无的传来。

“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呢?”

“想回家的话,那不就可以回家?要是真不愿意在这儿待了,难不成还有人拿枪指着咱脑袋,让咱们留在乡下?”

“啊?”

“时薇同志,你这是想回家了?咱们可刚刚出来啊,路上咱们说什么来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组织让我回家,我都不会回去的,放心好了。对了,昨儿咱们说什么来着?走走走,看书去,该叫我课本了。”

“我怎么觉得,他们走了你很兴奋啊?”

“那我可太兴奋了!”

郑同一拍手。

“......”

跟宋时薇聊了一会,他又瞅了瞅在门口悠然自得的南师姐,就溜溜达达的回屋了。

宋时薇也跟着到了门口,但她腼腆,犹豫好久也没敢进去,幸好郑同道:“进来啊,又没人你怕什么,门敞着呢。”

“哦,哦。”

“你看,课本我都带来了,你先拿回去看着,我琢磨点东西。”

“诶,好好!那我先回去......”

自从进了男知青窑洞,宋时薇感觉浑身都不自在,这会听见郑同的话,如蒙大赦般抓着几本书就往外跑。

......

不知不觉,天已近中午。

郑同看了看日头,把写了几页的稿纸收起,打开窑洞的门时,就听见西边的厨房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

丝丝缕缕的烟气四散飘开。

“呀,南师姐做饭?”

“都有什么好吃的啊?”

以前做饭都是周秀负责的,现在她回家过年,南杞作为资历最老的知青,便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

她在厨房手忙脚乱。

“你以为在四九城呢?哪有好吃的,白菜,咸菜对付着吧。”

南杞忙的热火朝天,顺便指挥:

“你没事去把水添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