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发

自己去陕北过的惨不惨,郑同不知道,但他知道郭援朝的好日子即将到头了,当兵也不轻松。

时间过的挺快,眨眼就到了下连队的日子了。

这天老郭家噼里啪啦的放了好几挂鞭炮,郑同被鞭炮声惊醒,混在杂院门口的人群里相送。

郑卫国和梁秀娟也都来了。

郭援朝看见郑同很高兴,笑嘻嘻的凑了过来。

“哥们儿走了,你记得给我写信啊。”

离别在即,短短两三天相处,郑同忽然觉得眼睛有些酸涩,他自己都记不清,这是对方第几次在耳边念叨写信的事儿了。

这份友情,炽烈的有些超乎想象。

看着穿着崭新军装的小伙伴,郑同点点头,道:“等我到了地方,第一时间给你写。”

“行,走了。”

郭援朝这才放心下来,咧嘴露出憨直笑,摆摆手钻进了车里。

送走郭援朝,郑同在家里又留了一天。

1月24日,宜出行。

天还没亮,郑同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他正忙着收拾自己的时候,抽空看了眼不远处的郑民,对方坐在炕上出奇安静,不知道在想什么。

郑同严重怀疑这小子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好不容易收拾完,梁秀娟又把他叫到了正屋,桌子上摆着一碗面,上面盖着俩荷包蛋。

郑同难得开了个玩笑:“哟,今儿什么日子,可够丰盛的。”

“少贫嘴。”

梁秀娟训了他一句,然后叮嘱:“儿啊,去了延安不比在家里,知道你对妈有意见,但你还是要照顾好自己。”

郑同点了点头:“我明白。”

“你满十八也成年了,大道理就不跟你说了,我只叮嘱你一句话。”站在边上的郑卫国突然开口,表情依旧严肃。

郑同认真的看向父亲。

郑卫国表情沉静如水:“到了那边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千万不能干,咱们是清白家庭,不兴那歪风邪气。还有......男女关系也要注意,不能犯原则错误。”

郑同诧异的望着他。

“你别这样看我,我是为了你好。”

郑卫国顿了顿,随即叹了口气:“你从小话就不多,这次就当成是锻炼,不要有太多压力。”

“行了,你少说两句。”

“孩子今儿出远门,你总唠叨这些做什么?老大性格我还不清楚?他会像你说的那样乱搞男女关系?”

真新鲜,老妈帮着我说话?

郑同待会真想瞅瞅,今儿的太阳是不是要打西边出来。

梁秀娟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弄的他微感不适,支吾半天才说了句:“你们放心,我不给家里添麻烦。”

“那也要多注意身子,做事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尽管平时有些偏心,可真到了分别的时候,梁秀娟还是控制不住的母爱泛滥,一时间她都忘记大儿子,是因为什么才会去知青的了。

“嗯,知道了。”

郑同撇了撇嘴,看着碗里的面干着急。

冷了,面都要冷了。

穿越过来四天,他真没吃过好东西,这俩荷包蛋都让郑同馋的要命。

要是再来点白糖就好了……他心里默默想着。

郑卫国被梁秀娟的话噎了一下,不乐意了:“你懂什么,我嘱咐老大的这些难道不重要?真出事有你后悔的。”

“您二位放心吧,我过去之后一定恪守本分,认真劳动,接受农村再教育,不给您二位脸上抹黑。”

郑同的信誓旦旦没有让郑卫国放心,反而让他更担忧起来。

“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跟当地基层干部搞好关系,听明白了没?你读过书,当地如果有需要你出力的地方,一定要迎难而上争当先锋。”

郑卫国这个老油子,类似的话说了十多年,改是改不过来了。

说来说去都是那套官腔。

“明白了。”

郑同不想听他唠叨,转而看向梁秀娟:“咱家里还有白糖吗?”

梁秀娟稍感诧异,但还是跑进厨房拿出个透明小袋。

“就这点了,要不都给你带着吧,过去吃。”她主动提议。

郑同当然不会拒绝。

末了,梁秀娟又把事先准备好,装有五十块钱和五十斤全国粮票的信封塞到他手里。

郑同扭捏着拒绝了两下,最后很难为情的收下。

吃完早饭,一家四口搭车前往火车站赶。

路上,郑民酝酿了半天,悄悄凑到他耳朵旁,小声说了一句:“哥,有件事儿我想跟你说。”

郑同认真的打量了他一眼,稚气未脱的脸,嘴上还有一点毛茸茸的胡须,长的倒是挺清秀一小伙。

只可惜心思有点儿歪。

“怎么?有事儿?”

听大哥的语气并不算好,郑民还有点生气:“你凶什么,我就是想提醒你,千万别找个陕北婆姨回来,人家说那边可不好了。

你要是找了,以后指定让人笑话,咱家都抬不起头。”

他话音刚落,就挨了郑同一巴掌。

精神小伙不可思议地抬起头,却见大哥正直视着自己:“爹妈真的是把你惯坏了,陕北同胞怎么就不好了?你一个包装工就比人家金贵?我告诉你小子,要不是爹妈心疼你,把你丢大街上别人都不带瞧你一眼。”

他是真不喜欢这个弟弟。

郑民不敢还手,委屈的看向一旁的梁秀娟。

“妈,我哥打我。”

“滚蛋。”

梁秀娟这会儿正难过着,没有理会小儿子的黑状。

郑民气坏了,脸憋得通红。

来到火车站,分别之际,夫妻俩泪眼婆娑。

郑卫国到底还是被事业心占据了上风,反复叮嘱:“到了陕北要好好表现,不要给家里丢脸。”

“我记住了。”

“有什么事尽量自己克服,实在解决不了记得给家里来信。”

“好。”

郑同简单回应。

等了片刻,火车汽笛声被拉响,场面开始变得混乱,随着拥挤的人群,郑同被挤进了车厢。

他找好座位坐下。

心情总算轻松了一些。

随着知青专列开动,郑卫国夫妻二人连同他们身后还在生气的郑民,渐渐消失在了视线中。

车窗外的景色不停后退。

四九城的冬天没什么颜色,远方连着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郑同忽然想起了一句歌词: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离开这个家,

对他来说哪里都是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