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探索
- 陈伟 李训 林川主编
- 824字
- 2025-04-03 17:17:46
四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完整性、针对性、前沿性、实践性。因此,应对当前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更新,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所选教材、培养目标等。一方面,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国际商务学生提供符合其学术和职业发展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跨学科性,融合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学科,鼓励学生尤其是多语种的学位,修读第二专业或双学位,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推进国际商务人才的多语言能力建设
国际商务教育与其他经管类专业教育的重要差异就在于多语言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相关专业对于外语的培养,仅重视英语的培养,而且对于英语的培养,也更为重视读写方面,对于国际商务中的重要环节——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却欠缺相应的培养。而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其他语种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新兴国家语言的能力,也应该有所培养,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因此,语言能力的训练应与地区研究结合,尤其是在当前“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校在要求学生掌握外语的同时可以开设“一带一路”地区的专题课程,提供海外学习交流及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学习“一带一路”重点交往地区(或国家)相关的历史、文化、商业惯例、法律等,使其成长为符合特定地区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强化国际商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衡量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创新力和领导力是实践能力中尤为需要的两个维度。因此,高校可以提供相关的课程、开设工作室和研讨会、举办创业大赛等,以及利用老师、校友、成功创业家、商业顾问等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兴趣源泉,开发其创新能力。领导力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现实案例研究、团队项目考察、角色模拟等形式加以培养、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校校、校企合作等支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海外院校也加强了与中国大学的合作,这就为国际商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