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十五条提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此可见,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我国将继续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随着我国涉外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对外经济交往区域的进一步多元化,我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各地不同语种、不同文化的经济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其语言跨度之大、文化种类之多,将为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管理、国际商务营销、国际投资管理、国际经济法律和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具有多语言文化背景、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面和国际经贸实务操作能力,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将会受到企业的高度青睐。

国际商务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简称“MIB”)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高级商务专门人才。然而,我国国际商务高端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实际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现有国际商务人才特别是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体系基本上忽略了现实对多语言环境的需求,从而不能满足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需求。目前关于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主流采用的是“商科+英语能力”的复合模式,因此也就难以应对多语言文化的复杂环境。基于此,本文针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商务硕士培养为例,拟重新定位国际商务硕士的能力结构,并创新目前已有的国际商务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新的高素质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