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宏观经济运行(1978~2018):历史、逻辑与实证
- 刘巍
- 2851字
- 2025-04-07 17:39:01
第二节 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
1976年10月9日,“四人帮”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广州各界群众连日上街游行,庆祝中国走出政治困境。但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工作方针——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使得拨乱反正和经济建设都呈现步履维艰的局面,事实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指导思想依然占据着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新闻界政治嗅觉敏锐,12日,《广州日报》全文转载;13日,《南方日报》全文转载,推动了广州市和广东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迎来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渐渐拉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价格闯关等重大举措全面铺开,中国经济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广州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一 供给约束型经济中的广州总供给曲线
广州市自改革开放起,各种经济举措促成了产能突飞猛进的增长,释放出长期被压抑的生产力。根据图1-4的逻辑,投资导致资本存量不断显著增长,产能越来越大。图1-9是广州市1978~1996年的总供给曲线,曲线的趋势基本上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45°线。

图1-9 1978~1996年广州市总供给曲线
资料来源:表2-1。
通过与前面近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美国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比较可以发现,1978~1996年广州市虽然也处于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但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大体比较规则,和图1-4的曲线形状类似。我们曾在前面讨论过,这种形状的总供给曲线是由价格总水平和总产出都是单调增的情况导致的,这和广州市,乃至全中国当时的情况基本类似。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极大解放,产出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价格改革也在进行中。在计划经济时期,价格被长期压制,处于僵硬的低水平状态。随着逐步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渐渐回归合理,价格总水平基本上处于升势。除1988~1989年通货膨胀被治理之后价格有所下降之外,近20年的价格走势基本呈单调增趋势。
二 供给约束型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运行
1.逻辑线索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达到宏观经济均衡,见式(1-1)。这种均衡可能是总产出水平较低的,也可能是不断提高的。从经济增长的全过程来看,1978年以来,广州市的宏观经济均衡是与总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相伴随的。

式(1-1)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A表示效率水平(包括技术进步和管理改善),L表示劳动力数量,K表示资本存量。考虑到广州市处于供给约束型经济(短缺经济)态势下,因此,式(1-1)是右端决定左端,即总需求被迫适应总供给,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总供给一端。即:

2.从总供给侧观察
在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市场上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增加供给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资本存量。资本存量K是由投资流量I累积而成,研究的重心势必落实到I上。可见,投资是形成生产能力的经济活动,对于广州市的动态实力强弱和动态国民生活水平优劣而言,都是重要的源头,即研究投资的影响因素——资本金和资本品——是对这一阶段广州市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的重心所在。
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投资函数的构建成为基本逻辑框架。在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广州市投资函数应该有如下几个基本前提:第一,短缺经济,需求不是问题,生产出来就卖得出去;第二,国际贸易顺畅,投资者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本品;第三,货币供给体系运行正常,但资本市场缺失或不完善。
在上述前提下,投资取决于融资成本——利率。在资本市场完善时,利率应该是金融资产收益率;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时,银行承担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转枢纽角色,利率应该是银行贷款利率。在开放条件下则有:

3.从总需求侧观察
在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总需求是被迫适应总供给的,也就是说,总产出决定总需求,过度需求只能产生通货膨胀。政府能够有所作为的就是调整总需求的结构,而对产出总量无能为力。从结构上看,总需求可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4个部分。即:

(1)消费需求。在短缺经济中,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绝对优势,但一般来说生活质量一般还是较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多次给职工涨工资,但由于当时总产出水平不高,改善的程度有限。即使是这样,在改革开放初期,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依然是最高的。
(2)投资需求。前面讨论过投资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政府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所实施的各项政策一般都是促进投资的,即尽可能扩大投资需求在总需求中的占比。在本国总产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吸引外资是比较快捷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办法。同时,还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效率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3)政府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需求的内容除了保障公共事业支出之外,预算的很大部分是投资,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拨改贷”政策落地之后,国有企业才开始在市场上寻求资金。从这之后,政府财政的投资部分转为“逆风向”调节。
(4)国外净需求。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自古以来的重要对外贸易口岸。中央政府的开放政策落地之后,广州市的出口一直高歌猛进,为进口先进技术装备赚取了大量外汇资金。进口的先进技术装备又为投资提供了资本品。
4.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货币供求
货币供求涉及投资的资金来源,改革开放伊始,包括广州在内的国企投资资金来自财政,似乎和银行以及金融市场关系不大;但是,在“大财政小银行”的体制下,银行是财政的出纳部门而已,财政投资就意味着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拨改贷”之后,银行信贷的作用凸显;1991年股票市场成立后,直接融资的比例迅速提高。但无论如何,银根的松紧都直接体现在货币供给量上。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货币需求往往是高企的,融资成本的变化取决于货币供给量(Ms)的变化。
将前述研究思路整理,则有图1-10的总体框架。

图1-10 1978~1996年广州市宏观经济运行逻辑
图1-10的逻辑关系表明:
(1)在供给约束型经济(短缺经济)条件下,总供给决定总需求,或可称为总需求被迫适应总供给。
(2)总产出由等式右端的生产函数决定,总产出取决于资本存量(包括外资)、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进步程度。
(3)数量不多的总产出的大部分都被消费需求吞噬,这是必须保证且应该不断改善的,是重大民生问题。总产出的一部分出口赚取外汇,保证一定规模的进口。
(4)投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资本金和资本品。政府预算安排的投资资金和公众的储蓄(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是投资的资本金来源,这一切都将体现为Ms的松紧程度。进口的生产装备是资本品的重要来源,也包括本土制造的资本品。
(5)在短缺经济中,资本存量一般不存在闲置情况,投资大都是有效的。净投资的增长决定下一期资本存量的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得以循环,并且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