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曹渝的博士学位论文《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研究》,在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用了近四年的时间进行修改、打磨和提高,成为一部学术专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出版前,曹渝博士将书稿送我先睹为快,并嘱我为他的新书写一篇序言。

他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博士,我是搞社会主义学的。他为什么要我来写一篇序言,而我又欣然同意呢?其中,确实是有一些因缘的。

六年前,他在取得攻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资格之后,曾经来看我,对我说,他准备选择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研究方向。讨论中,我对他说,这个研究方向很有意义。但是研究不可就事论事,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是社会学界定的专业技术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放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历史视域,用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去研究和认识它的形成、内涵、地位和作用。它是在后工业社会科技革命与管理革命中崛起,取代企业家阶层担负重要职能的新社会阶层,是发达国家技术的、管理的、经营的变革、创新与发展的柱石和领军者。在世界,新社会阶层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生产智能化、社会生活数字化这些大变革、大发展、大升级在社会阶层构成方面的必然表现和历史成果。在中国,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强劲发展进程中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社会构成变化历史地产生的社会新成员、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基础与支柱。自然,也是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觉得这样的研究可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看过现在的文稿,我认为,曹渝的作品,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中国青年学者在新社会阶层研究方面的一项有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成果,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这里,结合这本书的出版,讲一些有关新社会阶层研究的看法,和学界同仁交流讨论。

我几十年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与研究。正确认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分层结构是社会主义变革的一个历史基石。恩格斯1893年就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未来工人革命中将产生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改革开放以来,从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视角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我阅读过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研究了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社会阶层变动的深入分析和崭新观点。他的这些观点,那时已经被越来越多经济学、社会学、社会主义学的学者所接受。曹渝的著作也专门叙述了贝尔关于专业技术阶层的基本观点。2011年,贝尔逝世,我发表了《D.贝尔:一位穿着“美国服装”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一文,认为“贝尔是一位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考察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可以划入社会主义的范畴”。贝尔1967年就预见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最先系统深入阐明20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专业技术阶层崛起的根源、性质、特征、作用和意义,认为“专业与技术阶层是后工业社会的心脏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后工业社会专业技术阶层的崛起,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中一次重大的变革或扬弃,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动能与动因。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专业技术阶层的出现和重要地位的确立,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某些环节、经济社会运行、管理机制进行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推动科技革命、提高生产力、建设社会与缓和某些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对这个崛起的新社会阶层,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与策略,以增强和壮大工人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

我们知道,那时,苏联共产党对马列主义采取一种教条主义的理解和态度,不允许与时俱进地、实事求是地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出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并一律打成现代修正主义反动思潮。苏联人给贝尔戴上了“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的帽子,把后工业社会理论以及专业技术新阶层理论,作为反马列主义理论加以批判。历史表明,拒斥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认识成果,否认苏联之外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是苏联共产党思想僵化、拒绝创新、落伍时代、实践停滞的一个原因。苏联人的僵化观点,阻碍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发展,在中国也有相当的传播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敞开国门、融入世界,追赶时代潮流,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全面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取得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伟大胜利。江泽民同志总结说,“能否不断了解世界,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近来也明确提出,要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学习研究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认识成果。作为一名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我非常期望中国新一代年轻的学术研究者,能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品格和经验,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坚持学习、研究和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理论创新与发展。本书的出版,就是一次很好的学术尝试。

恩格斯指出,“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层必然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的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不仅使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构成实现历史攀升、发生积极变动。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变化新进程就是,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内的新社会阶层出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江泽民同志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的变化给出了新的阐明和科学界定。他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还阐明,要在改革开放新实践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正确认识新社会阶层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里,党中央号召我们理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对改革开放中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新社会阶层形成及其地位和作用给出马克思主义的阐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阶层理论和方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学术的支撑。

我们看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的学者的工作是不大令人满意的。由于思维的惯性,一些论者的头脑还停留在经典社会主义时代,教条化地把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时代阶级划分的理论硬套到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说什么我国的新社会阶层是“新资产阶级”,鼓吹搞什么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观点,混淆时代,颠倒是非,把“延安当西安”,逆时代进步潮流,开历史的倒车,误导人们的思想认识,更违背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这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任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的大潮,凸显了曹渝新作出版的意义。本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既总结丰富鲜活的社会实践,又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的学术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组成、内涵、本质及特点进行了具体实际的分析和学术学理的概括,从科学技术哲学方面丰富了社会学新社会阶层的理论,坚持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分层、新社会阶层出现等问题的学术研究。

本书从社会实际与学术理论上阐明,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内的新社会阶层形成发展,是世界和平发展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生产智能化深刻变革在社会构成方面的必然表现和历史成就;奋斗成长起来、获得相应地位的新社会阶层,是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社会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变革、管理革命与文化发展的一支崭新的生力军。这深化了对21世纪人类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认识。

本书总结当代中国的全新实践和丰富经验雄辩地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和政策,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要求,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以技术创新促进价值提升,以教育改革促进资源获取公平,以制度改革保证价值实现,以积极合作实现协调发展,为我国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奋斗成长、地位获得、发挥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氛围,提供了体制机制的保证。专业技术新阶层在中国的形成成长,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历史需要,是一种时代的动能、一支社会发展创新的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完善我们对新社会阶层的正确理论与路线政策,就能够“推动中国向公平正义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总之,读过曹渝的这部作品,我觉得,一代具有时代进步视野、现代学术功力、社会人文追求的学术新人正在成长起来,肩负着历史的担当。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一名老学人,我对此充满希望、充满期待、充满自豪、充满信心。

是为序。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原司长,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奚广庆

2020年6月30日于北京世纪城观山园